乾貨:給你介紹2018年我看過的28本書

我知道這個數字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算什麼,畢竟有人一年二百本書也不在話下,但是如果我說最後10本都是在12月份看的,聽起來是不是就有點牛逼。

記得2018年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裏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很多人默默點贊轉發,但現在大家也都活得好好的。不然又能怎樣呢。

90後的我們彷彿處在最尷尬的年紀。

離開校園已經好幾年了,工作上也沒有什麼的大成就,升職加薪看起來依然很遙遠,曾經嚮往經濟獨立似乎也並沒有多爽,在校園裏面的時候雖然沒錢但是有時間,也很開心,現在不僅沒錢還沒有時間,老闆催你成長的太慢,爸媽催你趕緊結婚,自己催自己趕緊掙錢。

但是有的事情需要急功近利,有的事情需要細水長流,並不是所有的花都開放在春天。有人年少有爲,有人大器晚成。

我們都知道一個觀點,“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閒着”,前段時間灼見有一篇文章《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作者是我非常喜歡的粥左羅同學。

太忙或者太閒,像個勤勞的螺絲釘一樣一刻也不停轉,或者做個喪的很爽的廢柴,都不會很快樂,人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節奏。

那些我們仰望的人,無論是企業家創業者,還是總統高管,終身學習一定是成功人士的標配,要不然電視劇裏鏡頭每到大boss的辦公室,背景總是大大的書房,整整齊齊的書架。

你看安迪和明玉得空的時候都在看書,樊勝美看書嗎?

最近覆盤了2018年書單,都是我自己看過的,附上簡介,供大家參考。


《哲學的故事》

“人的價值就在於不斷的憧憬,並努力實現憧憬的一部分;人生來就是一種創造烏托邦的動物。”

看完這本書,真是不由自主會感慨,我們的認知太狹隘,我們的觀念太侷限,我們渺小而不自知,我們在自得其樂。

《學會提問》

“只有當你找到支撐結論的理由時你才能判定一個結論的價值。

在分析推理過程中,意思不明確的詞才最爲關鍵。

如果你沒有找到這些潛在的聯繫,你常常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就相信了一些觀點,這些觀點如果你稍加考慮的話就決不會接受。一個論證表面可見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華麗的外衣。”

希望大家早點看到這本書,早日練成撕別人的那個人,而不是每次爭論的時候詞窮,事後又纔想起來沒發揮好。

《人間失格》

“人啊,明明一點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爲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爲其哭泣,唸誦悼詞。”

這本書真的是喪到極致,主人公的年齡停留在27歲,甚至似乎這個年齡對於他來說也活得太久了。前段時間看黑澤明,他的哥哥也是活到27歲就覺得足夠了。七月與安生裏面有句臺詞,活到27歲就夠了。但其實活着纔是需要更大的勇氣吧。

《爲何家會傷人》

“通過自我犧牲,給對方製造愧疚感,然後以此逼迫對方服從,是中國家庭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策略。”

作爲一個對心理學很感興趣的外行,這本書99分。這本書中的案例,分析,解決之道都是寫的非常非常好,甚至覺得這本書每個父母都應該人手一本。因爲這世界上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學習才能勝任,唯有做父母沒有。而又有多少的父母以愛的名義控制着子女人生,以爲了子女好的名義傷害着孩子而不自知。

《斷舍離》

“允許自己使用高級的東西,這種機制一旦運轉起來,看待自己的方式就從過去的減分法變成了加分法。”

這本書的語言和邏輯風格符合一貫的日本人的作風,精簡嚴謹又不失溫度,娓娓道來緩緩入心。如果僅僅是講一種收拾物品的方法也就罷了,關鍵是如何打理人和物品的關係,理清楚人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有理有據上升到價值層面,這就讓人刮目相看心悅誠服了。

《我的天才女友》

“是很醜,你看,你腦子裏的夢想,現在被你踩在了腳下。”

這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本,講的是兩個女孩的友誼。她們生在平民窟,是鞋匠和門房的女兒。她們的生活很苦,就像大部分人一樣。

因爲貧窮,隨之而來的愚昧,暴力,狹隘,絕望,讓她們的童年蒙上了一層灰色,掙扎在無盡的迷霧裏。唯一可以感到溫暖的就是友誼,包含着嫉妒,自私,競爭的友誼,也是飽含理解,支持,給予的友誼。在那些灰暗的日子裏,她們互相拉扯,是彼此賴以生存的氧氣。

她們是朋友,更像是對手。

故事的結局,在 16歲生日的時候,我的天才女友成了肉店老闆的新娘,而我要去更遠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未完待續。

《愛的藝術》

“再也找不出一種行爲或一項行動像愛情那樣以如此巨大的希望開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敗而告終。”

這本書有點深刻,但是發人深省。

《美麗新世界》

“可是我不要舒服。我要神,我要詩,我要真正的危險,我要自由,我要至善。我要罪行。”

這本書和奧威爾的《1984》、扎米亞金的《我們》並稱爲“反烏托邦三部曲”。在這個世界裏,人是被批量生產的,他的身份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被確定,並且終身不會改變。這個世界,不存在父母,從被製造出來的那一刻起,人的作用就在於維持世界的穩定秩序。那個所謂的美麗新世界看起來人人快活,實際上都已沒了靈魂。看完還是很震撼的。

《玩偶之家》

“是的,我不瞭解。但是現在我要去弄明白,究竟是社會正確,還是我正確。”

這是一部戲劇。最初的娜拉單純又善良,一心一意愛着自己的丈夫,家庭和睦其樂融融。但是爲了救自己重病的丈夫,無意中犯了僞造字據罪。危機來臨的時候,她的丈夫露出了本性,甚至說她不配做孩子們的母親,然而他卻忘記了娜拉瞞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救他的命。危機解除後,又甜言蜜語想要讓娜拉繼續做他的玩偶妻子。看清楚了海爾茂的真面目,認清現實的娜拉毅然決然地出走。

人生短如朝露,當努力追求真正的美。

《姑娘,脫貧比脫單更重要》

“這樣的你,命運其實早就爲你準備好了結局,無非是,你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本事,沒什麼說得出口的成就,沒有社交和戀人,有的只是日漸豐滿的肚腩,以及日漸衰落的夢想。然後孤獨的、落寞地在合租房的電腦面前亂晃鼠標。”

通俗易懂,有趣幽默。我們本就不該將尋找成功之路解鎖幸福人生的密碼寄託在一本書上。其實誰也指點不了誰,也不必盼着誰能拯救自己。看了這本書,只想感慨一句,當你變得又瘦又有錢,腦子裏有自己的想法,行動起來執行力超強,全世界都是你的,何況薄情寡義的男人。太酷了吧也。

《魚麗之宴》

“人家出洋留學,法蘭西、美利堅、紅海地中海、太平洋大西岸,我只見過平靜的湖。”

木心的一本文集,很薄,很快就可以翻完。每一代的年輕人都是有過夢想詩和遠方的吧,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在青年時代都曾嚮往着未曾到過的遠方,似乎那裏有我們枯燥無味的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空氣會更沁人心脾,不知道是不是連鹽都有不一樣的味道。

《在路上》

“我開始和你交往的時候,並沒有指望得到玫瑰和月光,今天的情形也沒有讓我感到意外。”

它的作者被稱爲美國垮掉的一代,似乎每一代人上了年紀就突然有了資歷評價他們眼中的年輕人,我們也曾經被稱爲“世界要垮在你們九零後手裏了。”實際上世界幾千年來一直存在着,十年根本無足輕重。

《時間看得見》

“這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完這一生”

《三觀易碎》

這本書送人了,但是和其他幾本類似,都是很通透的書。

《女人明白要趁早》

“一個姑娘長大之後, 當她突然發現不努力爭取就沒有布娃娃的時候,就是走上了追尋和探索之路。如果站在那裏不動,美好的東西不會自己撲面而來,她必須往前走;即使她在向前走,她依然要逐漸學會辨認迎面而來的一切,危機和美好,往往都隱藏在表象下面。有道是鑿石觀奇玉,淘沙得黃金。”

《女人明白要趁早米字路口問答》

“我的熱血和理想裏可以包括金錢,但金錢不可以澆滅我的熱血和理想。”

上面這四本都是瀟灑姐的書,最早知道她是做趁早手帳,但後來完全被她的的個人魅力征服了。想要成爲瀟灑姐這樣的人,自洽,寬廣,通透,既是夢想家,也是實幹家。她不僅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還活成了一個品牌。

《哪有沒時間這回事》

“碎片化時代,你以爲自己被微信打斷,被微博綁架,被雜物纏身,被碎片信息撕的稀碎。其實,是你沒懂碎片時代的正確打開方式。”

之前是聽過紀元老師的課程,覺得說得很好,就買來書看,尤其讓人 易於接受的是在這本書中的方法論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提高效率優化時間不再是一件嚴肅又頭疼的事,甚至可以變得輕鬆有趣。

《這樣讀書就夠了》

“在成人學習中,最不值錢的就是你記的這些信息。這些都是知識,而你有無數的渠道得到這些知識。你主動創造的信息纔是最有價值的。如果今明兩天你最大的收穫就是滿滿一本筆記,那就叫買櫝還珠。”

這本書的作者是拆書幫幫主趙周的書,精髓在於打破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局,以人爲主體,通過讀書學以致用解決具體問題,提升自己的學習力,真的很值得一讀,。

《王者速讀法》

“第一步五分鐘預覽。第二步五分鐘瀏覽圖片,尋找到關鍵詞,預估哪裏比較重要,將二八法則用於閱讀領域,閱讀作爲整本書核心部分的兩成能得到本書的八成信息。第三步二十分鐘跳讀,換句話說就是要勇於捨棄八成,要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主次正副,把自己最寶貴的時間花在對自己最有價值的地方。”

這是一本“以自我實現爲終極目的的實用手冊”,在利用”王者速讀法“獲取更多的知識以後,也就有了輸出的素材,成爲知識的王者,使自己變得更加複雜更加豐富。

《心流》

“金錢、權利、地位、財富、對症下藥、躲進自己的小天地,都不能提供答案。宗教也只能化解生命的荒誕,卻不是永恆的答案。人類的物質力量增強了幾千倍,但在改善體驗的內涵上卻沒有長進。”

這是一本奇書,它講的是心理學的內容,但又有點哲學的意味,還通俗易懂順便教我們如何得到更高級的幸福。我更願意用一個詞來定義它——秩序感,一本能夠讓心靈得到秩序感的書。推薦閱讀,提高生命的質量,提升生活的質感。

《成爲作家》

“如果一個人急於求成、想要立竿見影地學習做好某項工作,那他可能會面對失敗,因爲沒有任何一個領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一蹴而就。”

這本書有15%的地方略微晦澀,其餘基本能夠看懂,最啓發或者說是安慰我的一個點是,作家是教不出來的的。也許到了最後,是否能夠成爲作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爲了自己。

《晨間日記的奇蹟》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過快樂的生活,而不是爲了給別人造成麻煩纔來到世上的。”

這是一本很薄的書,很快就可以翻完。記錄不是最終目的,記錄後的總結反思改變纔是終極目的。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覆盤。有計劃,有行動,有記錄,有覆盤,有改進。

在日復一日的精進中,我們的人生,也會更加高效更加美好,我們也會成爲好看又好玩的人。

《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

“山那邊是什麼?還是山。其實很無趣。不過,去過的纔有資格說,單挑世界,駱駝兇猛。”

毫無疑問這是關於文案寫作的一本書,但是,我覺得這本書大家很有必要都去讀一讀。說的通俗一點,想要做文案的人需要看,沒問題。其他人,也就是文案的受衆,商品的購買者,更需要看。

我們周圍的信息太多了,廣告太多了,一不小心我們的錢包就被掏空了,要守住自己的錢包,就要有“反銷售反文案”的能力,識別出那些專門針對我們的套路,難道不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嗎。

《10w+走心文案是怎樣煉成的》

“雖然你覺得被壓榨是爲了賺錢,雖然工作的原始定義是付出勞務換取金錢好再換取快樂,而你去工作的最終目的卻沒有快樂。”

作者打着如此庸俗的旗號卻講述着一個個特別的故事,字裏行間流露的溫情卻讓人覺得是在和一個老友聊着有趣的事,真真的情。既然在滿地的六便士裏看到了月亮,你就該相信,追逐月亮,就是你一生的使命。

因爲你看到了月亮,就再也不會忘記。

《學習力——如何成爲一個有價值的知識變現者》

“書讀完了,你的理解速度跟不上,也不知道如何應用,纔是對時間最大的浪費。”

讀之前看到這本書有王瀟和彭小六推薦,應該是還不錯,看完感覺整本書提供了方法論吧。現在知識變現隨處可見,別人的方法論始終是別人的,希望能夠化爲己用。

《個體崛起——如何循序漸進地撐起自己的野心》

“奢侈品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是你有能力才配擁有。而什麼是能力,就是讓你的才華和努力,在世俗和功利的世界,完成商業變現。”

這是Spenser的書,一如既往既犀利,又不乏情懷。他總是會讓我想到那句“從來沒有真正的懷才不遇這回事,金錢從來都是真實社會給一個人的掌聲。”最近又買了他的另外兩本書,看完再分享。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號,每天提醒我們2019的進度條已經走到哪裏了。第一次看的時候真是嚇一大跳,明明剛剛過完年,2019年已經過去了1/4


如果說前三個月已經荒廢掉了,那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可以追趕時間的腳步,希望年終盤點的時候能夠硬氣一點。我先來,今年看書60本,你呢?

留言的朋友,2019年最後一天我會將大家的留言掛出來,一起玩吧。

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情,現在就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