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事不吃虧的謝佳芳

1996年,謝佳芳有一位保戶遭到稅務局追討五千萬元的遺贈稅,一開始她幫客戶找會計師、律師協助解決問題,但會計師不懂法律,律師不懂稅務。

問題背後是機會

幾個月後,客戶心急如焚,隨口問謝佳芳:「你不是說你很專業嗎?不然你幫我打官司?」她一口答應。

把別人的問題,看做是自己的責任

從那天開始,謝佳芳每天跑臺大圖書館找資料、翻閱稅務相關法令,她從學寫訴願狀開始,還代表客戶出庭、應訊、與稅務局官員針鋒相對,一路找出對顧客最有利的法條解釋。

謝佳芳接下這起稅務官司之後,其中有五年每天連續工作十八小時,她周圍沒有人看好她可以擺平這件官司。同事見到她,不敢關心打官司的事,就連父親都勸她放棄,甚至當面跟她說:「妳打不贏。」然而八年後,她成功地將客戶應補繳的遺贈稅金額從五千萬元降到五百萬元。

贏得信任

這場官司讓謝佳芳贏得客戶信任。她的保單持續十六年來都在98%以上(根據保險發展中心統計,臺灣壽險業的保單持續率平均約80%),不只是因爲她的服務好,更由於客戶也離開不了她。

贏得不可替代的專業

這場官司更讓她弄通稅務相關細節,瞭解稅務局、法官與有錢人的想法,這也成爲她切入高額保單(個人平均每年繳交一百萬元以上保費)市場的王牌。

如今,她的保戶資產在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上的將近二十位,其中兩位,個人身價更超過二十億元。如此的經驗,一度讓外商私人銀行積極的挖角她。

專業才能贏得更多信賴

「有錢人的資產存量夠大,他不會在意流量(意即賺現金),協助他們管理存量纔是核心能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遺產分配及贈與。」謝佳芳說:「如果不懂這兩項,就很難取得對方的信任和財務資料。」

以上資料來源:商業週刊1142期2009.10,第127頁。謝佳芳,元智大學財務金融碩士,經歷安泰人壽行銷經理,現職富邦人壽資深行銷經理。戰績:兩度榮獲安泰人壽年度最佳個人獎第一名、連續兩年榮獲頂尖百萬圓桌會員。


以下爲周明達的心得分享--

多做事不吃虧

多做事不吃虧,因爲「做的是別人的事,練的是自己的功夫。」當我們竭盡全力、沒日沒夜的在爲別人解決問題的時候,表面上是吃虧的,因爲也沒多少好處,幹嘛那麼拚命呢?但是事實上,在爲別人解決問題的同時,我們的能力不斷的在增強當中。

更重要的是,別人給了我們一個實戰的、可以磨練我們能力的機會,讓我們的能力在壓力之下得以快速的提升。

多做,多提升能力

當我們在爲公司工作,或是爲別人服務的時候,當然是希望能夠獲取勞務的所得,也就是金錢。然而除了要賺取現金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賺取未來的錢。

什麼是未來的錢呢?在我們工作與服務的過程當中,我們所提升的知識、技術、經驗與能力,會幫助我們在未來的工作與服務當中增加價值,而這個錢,將在未來也許三年、也許五年之後領取。

吃虧就是佔便宜

「不怕吃虧的人就吃一陣子虧,怕吃虧的人要吃一輩子的虧。」不怕吃虧的人多做事、多吃苦,表面上是吃虧的,但是因爲多做事、多吃苦,因此在較短的時間內,累積了更多的經驗跟能力,未來將會更有機會、收入也會更多。

怕吃虧的人事事斤斤計較,生怕多做了一點事、多吃了一點苦,因此能推就推、能躲就躲,那麼當然也就少了很多累積經驗跟鍛鍊能力的機會,於是未來的機會就少了,甚至因此給人一種不好的印象,別人也會比較不願意跟這種人合作,所以說怕吃虧的人要吃一輩子虧。

你的問題,我的責任

「所謂領袖,是在別人的需要時候,看到了自己的責任。」如果我們能夠多爲老闆想想、多爲部屬想想、多爲顧客想想,想辦法提升能力來解決他們的問題,那麼就真正的創造出雙贏的局面了。

雙贏共好

一來他們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及解決,再者我們的能力與經驗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這不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你贏我贏大家贏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