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觀第一期——爲RPA發聲"

據德勤最新一期公開報告:“亞太區的RPA市場在2021年將達到29億美元的規模,達到203%的增長。作爲亞太區最大的經濟體,鑑於目前RPA/R&CA在其市場的發展速度,中國或將在2020年成爲RPA/R&CA亞太區最大的市場”。

現在,無論是四大還是埃森哲都在自己的諮詢業務中,都已經融入了RPA的解決方案,雖然相比較於其他行業RPA市場的總規模雖然不大,但這樣的增速驅使下,未來的期待性很高。

中國市場“RPA這塊蛋糕”,我們要如何吃?本期“藝觀”有以下幾個觀點供大家參考和探討。

一、關於渠道資源的挖掘

從行業看, RPA的落地從行業上來看,大多是金融、運營商、製造業、醫療等“一線企業”;從業務類型上看,RPA落地主要集中在財務等相關領域。由於這些要素,四大、埃森哲等諮詢類型企業(當然也包括很多優秀的國內諮詢企業)逐漸加強RPA業務的銜接。

雖然RPA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領域,但 RPA本質上有“軟件部署”的性質。

這裏需要RPA工程師熟悉甲方企業的業務邏輯,才能更加從容的部署RPA,而業務邏輯的專業性,是四大和埃森哲這樣的企業最擅長的,他們對RPA業務結構的搭建比其他RPA廠商要快幾倍,並且項目的測試周期大大縮短,從而使得項目的綜合成本大大降低。

“一線”企業雖然重要,但“寬度”遠遠不夠, “春江水暖鴨先知”,廣大中小企業是走 在市場“最終端位置”的企業。在業務拓展中,我們可喜的看到,

包括不僅僅四大,埃森哲等企業積極和我們建立合作,很多中小型企業,也在爲RPA做着積極的嘗試和落地,並且已經取得顯著成果。坦率的說,雖然他們有些地方略顯薄弱足。不過無可厚非,他們將是未來RPA渠道上的中堅力量,只要進行有效的支持,制定好規則,輔之已完善的培訓,他們在不久的未來是RPA主要發力的市場。

二、沒有誰能獨步武林

現在已經不在是外企優先的年代了,當年SAP,Oracle進入中國的時候,確實獨步武林,現在金蝶、用友早已經追上,從產品角度上開看,國外的RPA並無多少領先優勢,現在的軟件人工智能市場,這已經不是二十年前了。 從產品力上:由於業務多元化,更多RPA企業,更是加強了產品 迭代創新的步伐,更多結合場景,更加高密度,坦率的說,國內的RPA和國外的RPA在產品上也互有優劣勢。

從行業生態上:加強生態建設步伐,更加開放,全面試用,完善的培訓體系建設…國外和國內的都是在邁步走。

從研發創新上: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研發創新的步伐,更多的結合場景,完成更多的封裝,在終端使用的時候更加便捷…

三、供應角色向服務角色的轉變

一家現代企業,實施RPA不像實施其他產品,RPA的實施更加具有綜合性和多元性,應該選擇怎麼樣的RPA產品?選擇什麼樣的服務商?企業RPA是項目性的還是長期性的?客戶在RPA項目實施過程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RPA不僅僅是技術服務,更是一個框架服務,它涉及:技術、管理、團隊等綜合的 服務。RPA是生態圈的服務,包括產品合作方、諮詢合作方、實施合作方、產品研發及培訓需求。

正基於此,也爲四大、埃森哲等諮詢公司和RPA企業提供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一方利用自己專業諮詢資源,一方利用自己的產品資源。

四、國際背景或產生影響

最近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升級,包括中興、華爲已經受到了影響,華爲爲我們做了榜樣,一方面供應環節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自身研發的跟進。

守成大國(美國)與新興大國(中國)之間的摩擦不可避免。即使這種摩擦不以貿易戰的形式表現出來,也會以其他摩擦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可能意味着,中美貿易摩擦註定會長期化、複雜化,短期內通過達成一攬子協議妥善解決的概率很低。在中國的企業應通過加快改革開放而非閉關自守的方式來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應該通過依賴多邊合作而非單純雙邊對抗的方式來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國際形勢將怎樣變化?我們無法預知,但從供應穩定的角度上,不能一味的追求單一的供應,“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總不會有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