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對高考志願報考的建議,必看!!!

首先看看專業權威人士給出的關於高考志願填報的指導清單

吳軍老師給出的高考志願清單

作爲學霸,吳軍長期關注中美教育,寫有暢銷書《大學之路》。作爲父親,吳軍曾陪女兒遍訪美國名校,確定專業方向。

  • 填報志願的考慮因素優先級順序爲:城市>學校>專業

  • 如果分數夠,首選北大和清華
    目前中國高校的現狀是,北大和清華是第一梯隊,而第二、第三梯隊的高校,在師資、經費和科研成果上都和第一梯隊有斷崖式的差距。只有在最好的大學裏,纔有最強的同學圈子,甚至遇見好伴侶的機會也更大。

  • 分數讀不上北大清華,儘量選一線城市的名校
    一般說來,大部分招應屆畢業生的企業,對學校的要求比對專業的要求嚴格。第一份工作,學校的名頭還是能幫你加點分的。

  • 除開名校,選地域比選學校更重要,優先挑選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省會和中心城市
    北上廣深是第一陣列,杭州、南京、武漢、成都、西安和哈爾濱則是第二陣營,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跟很多公司校招基本上只去這幾個城市。西安和哈爾濱之所以能入圍,也是因爲其大學聚集的優勢,受到招聘企業的青睞。爲自己的將來着想,經濟體量越大的城市,企業越集中,機會也越多,找工作面試都更方便點。

  • 除非你讀醫科、藝術、外語等專業,否則儘量選擇綜合性大學
    讀大學絕不僅僅是學本專業那幾門課,越是綜合性大學,能夠給學生提供的綜合資源越多。即使是學習外語這類專業,北大或是復旦的英語系和其他外國語系,也比外國語大學更合適。

  • 不要去擠所謂的熱門專業,在同等分數條件下挑更好的城市和學校
    一所二流大學最熱門的專業分數可能和北大歷史系差不多,但是世界各大投行和諮詢公司會更願意招一個北大歷史系的學生,到了公司後再培養。

  • 關於具體專業的選擇,要以適應面廣爲原則。因爲大學所學到的具體專業知識,走出校門時就有1/3過時了,工作5年又有1/3過時了,沒有適應性就難以有未來職業的發展。

  • 如果你有自己非常感興趣的職業領域,恭喜你,爲興趣學習和工作的人是有福的,那會讓你小宇宙爆發

  • 如果不知道該選什麼專業,優先考慮高勢能和適應性好的專業
    比如,數學專業相對計算機專業和商學就是高勢能的,計算機專業相對管理是高勢能的。同理,數學專業適應性比生物要廣得多,金融比會計要廣得多。之後如果想要繼續深造,從“萬金油”似的專業轉到很專、很窄的專業有可能,反過來幾乎不可能。

  • 從事數學和物理學研究,需要極高的天賦
    這兩個專業不是不能選,但是除非自己在這方面非常有特長,否則選這些專業時就必須明白,學它們只是打基礎,將來是一定要轉行的。在理科中,生物和化學雖然要容易得多,但從事這兩個領域的工作極爲辛苦,而且工作不好找,將來很可能需要改行。因此不要覺得自己中學時這些課成績還不錯,就輕易選擇這些專業,但是如果抱定只是通過學習這個專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將來依然會不斷學習,選擇這些專業也無妨。

  • 面對志願表,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讀哪個系,不妨選擇基礎學科而不是熱門學科
    一來四年後到底啥熱門誰都說不準,就像羅輯思維這樣的一家公司,四年前根本不存在;二來很多熱門的新興專業,也都是學校跟風開的,師資力量反而薄弱,加上各個大學都開設,就業競爭反而激烈。在理工科,數學、物理就屬於這種基礎專業,在文科,中文也是如此。

  • 選擇專業還要看國家今後20年的發展
    中國未來一定會繼續開放,和國際上的交流會越來越多,並且引領世界潮流,因此任何跟國際化相關的專業將來都會吃香,即使今天這些專業並不熱門。

  • 現在網上和線下有一些有償報考諮詢和填報志願軟件,其中很多甚至價格不菲。
    對這類機構應該理性對待,不要過分依賴。其本質是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和家長的緊張心理,但目前這個行業還不規範,權威性沒有保障。志願填報並不是多麼神祕的事,教育部的招生平臺上有歷年錄取分數和各個高校的招生簡章,高校招生辦和身邊近幾年高考的親戚朋友,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源。學生和家長還是應該根據上面說的這些原則,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來填報志願。

選擇的排序是:城市,學校,專業

  • 城市

大城市越來越大,這是不可逆的趨勢

大城市人多,所以優秀的教育資源多,好醫院多,甚至藝術設施多。一個紐約的演出到中國,只能選一個地方演出,幾乎一定選北上廣深。

反過來因爲這些設施,人們心裏想着逃離北上廣,身體卻很誠實。優秀的人,必須和優秀的人扎堆。獨自回到家鄉,其實是加速了專業性的折舊。

這就是網絡效應

所以,大學的首選因素是城市

利用四年的時間,尋找機會,讓自己可以待下來。

  • 學校

學校的重要性,是大於專業的。

你可以問問你周圍的朋友,他們大學分別是學什麼專業的。
我相信,很多人(甚至是大部分),今天做的事情,和專業沒有關係。

爲什麼?

因爲你要一個18歲的孩子,判斷自己喜歡什麼,未來熱門什麼,甚至擅長什麼,太難了。

我們總是在不懂什麼是專業的時候,選擇專業。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公司的HR,或者經理。你看一個人的簡歷,你主要是看他的學校,還是看他的專業?

很多大公司找人,不會開一個“計算機專業”招聘會,讓本市所有大學的計算機專業都來。他們只會去本市最好的學校,什麼專業都可以來報名。

好學校的分數線,其實是比專業更重要的篩選器。

  • 專業

如果你真的要選一個專業,我建議你不要選太“操作層面”的專業。

什麼叫操作層面的專業?

我讀大學那一年,國際金融是最火的專業。我們很多學霸都去讀了國際金融,想出來找個好工作。可是還沒等畢業,國際金融就不行了。

國際金融,就是操作層面的專業。研究某個具體行業裏面的具體方面。這些知識和技能,是變化特別快的,特別容易過時的。

那應該選擇什麼專業呢?

儘量底層的專業。比如數學。

所有的職業,都是這些底層能力的外顯。雖然數學看上去沒用,但其實最爲有用。在你有興趣、有能力的情況之下,我建議你選類似數學的專業。它“抗衰老”的能力更強。

你的人生,你做主。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供參考。

  • 最後的話

時代的火車一直往前開,在這個旅途中,隱藏着無數迷人的機遇,也上演着一幕幕令人嘆息的殘酷競爭悲喜劇。

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人在拼命的向前奔跑,無意識的人還停留在原地。

高考填志願,不僅是選擇一所學校,還是選擇未來的資源網絡。

選擇大城市、選擇更底層基礎性的學科,會讓你未來成長的網絡資源更豐富,讓你潔白的羽翼,能夠有能力搏擊更多變幻莫測的天氣。

你的人生,你做主。願你,有勇氣去熱愛。

城市、學校、專業,這三個要素好比一個方程式的三個函數,很難一概而論哪個更重要。

如果一定要做判斷的話,肯定是說哪一類別更重要,比如城市要素中,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機會更多;專業要素中,有些專業相對而言社會的需求量更大;學校要素中,有些學校偏研究型,有些則偏應用型。每一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比較。

具體到選學校和專業上,我覺得要有短期跟中長期的協同考慮。很多同學在本科畢業後並不是直接去工作,可能是出國或讀研,這種情況下會有一些區別。

比如,一個上海本地的考生考不進復旦、交大,但可以上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那究竟是去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還是留在上海本地,讀一個比復旦、交大稍微差一點的大學?

我有個同學的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最終選擇了南京大學,讀完四年本科直接出國,目前在芝加哥大學讀社會學。

所以,需要根據自己的中長期規劃去做具體的選擇。

此外,填報大學志願,並非終身制。且不說有些學校調專業比較容易,最重要的是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

沒有興趣愛好作爲基礎,很難建立起真正的能力。如果不能建立起真正的能力,即使在不錯的城市,也未必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即使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也未必能擁有一個專業的地位。

我建議考生“一本選學校,二本、三本選專業”。

爲什麼一本(第一批次或重點院校批次)選學校?

1.第一批次院校主要包含985高校、211院校以及地方建設的重點本科院校。總體看,第一批次院校的辦學層次、辦學質量相差比較大。因此,進入一所更好的大學,意味着獲得國家更多的教育資源,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

2.第一批次院校從辦學定位看,大部分實行通識教育。從高等教育發展和社會的人才需求看,大約有10%的高等院校(主要爲現在的985高校、211院校,“雙一流”建設學校)進行通識教育,而其餘90%的高等院校應進行職業教育。

通識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淡化專業界限、擴寬專業面。辦學以培養學生基礎能力爲導向,更關注學生基本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而不是就業技能的培養。

3.通識教育院校正在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會給學生更多的專業選擇權,具體包括四方面。

一是轉專業政策。考生要了解大學是否有換專業政策,如果有,升學時沒有進入理想專業,可換專業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如果不成功,則需要安心學好本專業。

二是輔修政策。即主修A專業,學有餘力可以選修B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B專業的核心課程考覈之後,可獲得B專業的輔修證書。有的學校60%的同學可以獲得這樣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同學們的選擇面。

三是跨校選課。即在A學校讀書,可跨校選B學校的專業課程,通過B學校的專業課程學習,積累一定的學分,可以獲得B學校的相關專業或課程證書。這需要A、B學校之間建立學分互認制度。

此外,還可以通過在線教育方式,學習其他學校,包括國外大學的課程。在互聯網時代,學習資源已經十分豐富,想學感興趣的專業內容並不是難事,關鍵在於是否願意投入精力。

有學生調侃,填志願時反覆想什麼是好專業,進入大學後發現只有兩個專業——“戀愛專業”“遊戲專業”。這會嚴重影響大學的學業發展,教育部也在治理大學的“水課”,以及學生的“混學”問題。

四是根據對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專業不對口”“跨專業就業”現象越來越多,有的專業不相關就業比例已超過40%。這意味着專業學習除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外,更是能力提升的載體,關鍵在於通過專業學習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爲什麼二本、三本選專業?

總體來看,目前安排在第二批次、第三批次招生的院校,辦學質量、辦學層次並沒有多大的差異,這時要關注學校的辦學特點、特色專業。

二本、三本院校的辦學定位應是職業教育,培養職業技術人才、應用技術人才的學校,辦學以就業爲導向。因此,考生應關注能更好就業的專業。

隨着新高考改革推進,取消錄取批次後,選擇院校和專業的基本原則應該是:通識教育院校選學校,職業教育院校選專業。

填報專業,需要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

1.與互聯網信息技術升級相關的專業,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數字營銷、全媒體、機器人等

還要去看學校網站專業介紹和課程設置,同一個專業名稱,有的學校還在因循守舊,有的學校已經大力開始改革、緊跟前沿了。

2.國家今後會非常關注基礎研究,比如數學、物理、生物、信息技術、芯片開發等等

這次中美貿易戰給基礎教育和前沿科技創新敲響了警鐘。今後國家對基礎學科、芯片集成等相關方面一定會加大投入。

可考慮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材料物理、集成電路、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

3.跟全球化相關的專業,如國際政治、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跨文化管理、對外漢語等。

當然,在喜歡的前提下,一切的選專業技巧都是失效的。

對於填志願,我有幾點建議:

儘可能到大城市去,大城市不但有更多資源,也意味着各種潮流的領先,可以讓自己站在潮流的前沿。

儘可能距離自己父母遠一些,如果是北京上海的學生,也不妨在這兩個城市互換,真的離開父母,才能開始獨立的人生。

不要被那些時髦專業所困擾,很多最新的時髦專業,往往缺乏學科基礎,拼湊概念,也最有可能很早被淘汰。

能跟着自己的興趣最好,如果感覺沒啥興趣,千萬不要排斥那些看上去冷門的基礎專業,因爲打好基礎,可能有助於真正找到自己的興趣。

其他

看了大佬的建議,真實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大致都是一致的。不後悔當初報考上海。但是如果能報考本科,就不要報考專科,雖然技術很值錢,但是工作後發現,研發團隊基本最低本科,很多公司招聘直接要求全日制本科。如果你只想學一門技能,也是有前途的,可以考慮專科,但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努力,比如技師,高級技師。這種技能證書在大城市也是很受歡迎的,比如上海、杭州,人才引進中就有對技師的加分項。但是普通本科加學位證,在社會上適用性更佳廣泛,不管是找工作還是人才引進落戶。

  • 首選環境
    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就業環境,環境對人的成長影響很大,特別是在你還未知的領域中,一般環境決定了對待社會認知的廣度、深度,學生畢業以後還是要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對社會認知越真實,越全面,你的選擇權就越高。我的很多同學回老家發展,再次來到大城市,就感覺跟不上節奏,感覺生活不適應,因此將城市和學校放在前面。

  • 其次未來專業的適應性
    一般剛開始不知道選什麼專業時,基本建議本科階段選擇基礎專業,便於以後發展,其次如果有自己喜歡特別喜歡的專業,也可以考慮,但同時也要考慮到社會的適應性,將來是否好就業,這裏給出選擇專業還要看國家今後20年的發展,也是很好的建議。

  • 對於家長,建議家長不要強加個人傳統看法於孩子之上,建議諮詢老師,結合孩子的喜好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同時也要尊重孩子們的選擇,畢竟未來的路還很長,還得他們自己走!

  • 對於考生,可以諮詢已經上大學或者畢業以後工作的親戚朋友,他們會從過來人的角度上給予很好的建議,畢竟他們已經是過來人啦。

最後祝願各位考生,報考順利,金榜題名,收到理想的錄取通知書,進入理想的大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