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的不是鶴立雞羣,而是儘快遠離那羣雞

文/沐丞


01

一個讀者在微信公衆號給我留言,他說他工作很努力,也很愛學習,平時非常積極主動的處理和解決問題,但是身邊的人大部分都是圓滑的中年人,愛甩鍋和推卸責任,做事懶散,也基本上不學習,典型的職場老油子,心思都不在工作上,每天都是想着如何跟領導搞關係。

前一段時間是過年,他僅僅是大年初一給領導發了拜年的微信,而他的那些同事都是帶着禮物直接到領導家裏去拜年,跟領導一起吃飯打牌。他感覺自己在這樣的團隊無法很好的發展,因爲工作似乎已經沒有那麼重要,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這些人情往來上。重要的是身邊比自己資格老的人也無法指導自己的工作,領導會把瑣碎的事情交給他,但是晉升加薪卻輪不到自己,他感覺十分心累。

這個讀者沒有說他在什麼樣類型的企業中工作,也沒有說具體的崗位內容,但是大致可以判斷出來極有可能是在體制內的工作。

像這位讀者的情況在很多年輕人身邊都可能發生過,畢竟在很多企業、行業中都是有這樣的潛規則,可能你再有能力工作再努力也比不上那個會跟領導搞好關係的人。

很多85、90後已經邁入30歲的年齡段並逐漸成爲職場主力軍,有時候難免會感覺埋頭做事的自己不如八面玲瓏的同事,甚至有時候會懷疑專業能力和人際關係哪個更重要。


02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那是在一個初創公司,我剛到公司的時候才十多個人,後來慢慢發展到了200多人,有兩個人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個是我們部門的經理,另一個是部門的研發主管。

部門經理老王因爲跟公司一名副總關係比較好,可能他們以前是老同事的關係,所以副總出來創業也把他帶了出來。老王管理研發部門,但是他自己本身的技術能力不強,我們這些基層員工看到的都是他跟公司領導如何搞關係,還有就是喜歡晚上召集大家加班開會。

但是研發主管則不同,他是副總從別的公司挖過來的技術大牛,在業務能力上自然不在話下,他有個特點就是從來不會去迎合任何領導,但是有同事找他請教工作上的問題,他都是會耐心解答。部門經理召集的下班會如果他聽一會覺得沒什麼意義,就會不顧大家異樣的眼神直接起身走人。

部門經理要求大家要996上班,研發主管沒有事情的時候從來都是下班走人,但是他在家裏並不是就是休閒,而是繼續鑽研技術,寫技術博客,有很多同行找他諮詢問題。

在我們這些基層員工眼裏,部門經理只是空有職位而已,而研發主管纔是真正的領導,他反而有更高的威望,因爲他才能真正帶領團隊解決產品問題。

後來部門經理先是被調到了一個邊緣的部門,再後來就離職了,而研發主管成了研發部門的部門經理,最後成爲了公司副總。

如今,我離開那家公司已經很多年了,也早不知道那裏面的人事變化,但是我相信曾經那個研發主管不論在哪裏都有他的位置,他不需要去經營關係,他的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就是穩固關係的保證。


03

我的一個親戚小T也是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他所在的公司是個小公司,他們部門的領導張姐是公司老闆的親戚,他之前並不知道這層關係,但是他的確發現部門裏有不少人特別喜歡巴結這個張姐。有人早上來會主動給張姐買早餐或是帶一杯咖啡,外出旅遊肯定是會給她帶香水、絲巾之類的禮物,逢年過節自然是更不用提。

張姐在羣裏無論發什麼信息,分享什麼文章,這些人一定會非常積極地點贊,變着法子誇她的眼見和能力,又會說自己從中學習到了各種知識。張姐在朋友圈的自拍、偶爾的分享、勵志心情也是會引來一片的贊。

小T跟我抱怨說那羣人巴結領導厲害,但是做事基本上都是拈輕怕重,因爲自己是新人,所以感覺自己在給整個部門打雜,而且似乎也沒落得什麼好處。他問我是不是也要跟那些巴結張姐的同事們一樣,或許這就是職場,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潛規則。

我給小T的意見是不用。因爲,作爲親戚我瞭解小T的爲人,他不是那種愛巴結他人的人,所以沒有必要爲了當前的工作氛圍是這樣就去刻意改變自己。我讓他藉着這個“打雜”的機會充分了解部門的業務,提升各種崗位需要的技能,其它的事情都不要去想,就簡單直接的在事上磨鍊。作爲一個新員工,不要太去計較得失,多做任何事情都有助於自己的成長,等有足夠的能力跳個槽,自己的市場價值就會真正體現出來。

一年過去了,再次遇到小T的時候,他開心的告訴我不用跳槽了。原來,半年前他們部門來了一名副經理老李,在大家看來老李沒有什麼實權,也是向張姐彙報,而且在部門微信羣裏幾乎不怎麼發言。老李平時有業務上的事情找那些在微信羣裏活躍的人基本上都是得不到理想的回覆,問的人要麼是不瞭解,要麼是推脫,很多人甚至回覆讓他直接問小T。

漸漸的,老李發現小T雖然不怎麼在微信羣裏巴結張姐,但是懂得埋頭做事,所以有什麼事情都會找小T諮詢。小T對普通同事丟來的工作都來之不拒,對於老李的工作當然更不會區別對待。

前不久,張姐因爲種種原因被調走,老李直接升爲部門經理。原來,老闆對張姐帶領的部門業績早就不滿意,所以安排了老李來頂替她。部門裏一下炸開了鍋,只有小T處變不驚。張姐默默從微信羣中退了出去,曾經活躍在微信羣中巴結張姐的人開始紛紛祝賀老李高升。

然而,老李本來就不吃這一套,這半年時間裏他對整個部門成員的情況已經非常瞭解。張姐一走,他就開始整頓,原來他早就提前招聘了一些人併發放了Offer,這些人一入職馬上就安排HR約談那些只會搞關係不會做事的人。那些曾經愛巴結張姐的人無一倖免,全部被辭退,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與之對應的是小T非但沒有被辭退還直接加薪,並被安排做新入職員工的導師和妥善處理部門人事變動的工作交接。


04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公司性質可能都有自己的職場規則。作爲職場新人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要在什麼地方提升自己的核心價值。

不斷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前提下鞏固和維護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纔是最優解,在年輕的時候不想着提升專業能力,而把精力花費在搞關係上是本末倒置的行爲。更何況職場人際關係的前提是彼此有交換價值,你如果能力不行,別人從你那裏獲得不到可交換的價值,那麼就不會有鞏固的職場關係。

所以,你不用覺得自己鶴立雞羣自視清高,一邊感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一邊又在鄙夷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場生存法則。請明確一條,你究竟想依靠什麼來養家餬口,是靠越來越精進的業務能力還是越來越圓滑的爲人處事?如果是前者,而你所在的環境不具備給你這樣的條件,那麼你就要思考自己是不是要一直鶴立雞羣,也許離開那羣雞,然後找到自己的鶴羣會更加適合自己。

更有一種可能,當你成爲了鶴,你就發現自己身邊早就沒有了雞。


作者簡介:簡書、今日頭條簽約作者,LinkedIn專欄作者,隨手記等各大財經類平臺特邀理財作者。已出版個人理財書籍《理財要趁早》、《輕鬆做財女》、《理財趁年輕——願你過上想要的生活》,職場勵志書籍《努力,是爲了可以選擇》、《職場精進之路——從巨嬰到大咖》、《畢業五年,拼什麼成爲5%的人》等。微信公衆號: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