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製您自己的IT運維管理系統

改革開放30年物質極大豐富,IT運維管理系統的種類也跟市場上網絡產品的種類一樣繁多。國外的、國內的、曾經集成商、網絡產品製造商都紛紛推出自己的IT運維管理系統,把自己說得天花亂墜,把國內用戶折騰滿眼盡是迷茫,只看廣告不看療效已成爲過去。
如何選擇IT運維管理系統,雖然早已成爲國內用戶關心的話題,但是用戶在選擇運維管理系統時還是有諸多因素限制而往往舉棋不定。
不妨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從我們實際工作中經常接觸到的管理內容着手,逐項梳理提煉需求,這樣可以讓我們在選擇運維繫統時反而更加易於找到立足點,做出明智的抉擇。

 

科學的運維管理系統的建設思路

事實上,用戶實際管理工作中,經常接觸的管理內容按IT管理階段大致分爲三大塊:對基礎架構的管理、對應用服務的管理和對業務服務的管理。基礎架構管理是IT管理的基礎和底層數據的來源,也是管理的基本元素和根基。應用服務管理是建立在基礎架構管理上的應用管理,是針對爲業務系統提供各種服務的應用進行的管理。業務服務的管理是建立在應用服務管理的基礎上,從業務的角度來衡量IT對業務服務的管理。

以三大塊的管理內容爲主旨的運維管理系統,在具體的管理思路和功能展現上,需要體現以下幾方面內容:

以基礎設施管理爲根本

這一塊內容是管理的前提和保證。可以說,沒有好的基礎設施管理作爲保證,其它管理都會成爲空中樓閣。在基礎設施管理中,首先要保證管理的面要全,其次要保證管理的設備類型要完整,最後要保證管理的深度要足,獲取的底層數據要充分和有效。
以業務爲中心的核心管理思想

保持以業務爲中心是全面運維管理解決方案最重要的因素。一個完整而理想的運維管理解決方案應該根據網絡、應用、業務和用戶需求來設計。
首先,需要提供直觀的問題發現機制,包括物理拓撲圖和業務試圖,鏈路流量過載或者網絡出現瓶頸外,理想的解決方案還應該能夠提供更多的功能;
其次,應該能通過基於策略的運維管理主動採取行動,如重新啓動停止的流程,自動隔離故障源等;還應該主動向有關人員發出預警,如通過電子郵件或短消息等;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它必須能夠提供方便而且直觀的方法,顯示並告知將受影響的業務過程、業務部門甚至個人。
能夠爲應用軟件和服務提供環境

  當前業界,雖然供應商對服務水平還沒有嚴格的定義,SLA(服務水平協議)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當作運維管理系統特性來看待。
  服務水平需求因行業的不同而不同,如聯機股票交易所的任務是保證數百萬小時實時處理100%的準確性。全面運維管理解決方案必須能向運維管理員提供對其至關重要的管理方式,如前一個交易中的幀中繼管理及後一個交易中交易處理服務器的接入和可用性。該解決方案還必須提供有意義的數據,衡量服務水平與企業需要之間的匹配程度,從而使之用於報告、趨勢分析和容量規劃。
將可用性、可擴展性和易用性三者進行有機結合

  今天,網絡的設備僅有“可用性”是不夠的,只有爲業務提供最優性能才能使之立足。可用性和設備狀態、可訪問性和網絡拓撲、性能測量和管理都是當今運維管理的組成部分。性能測量應當融入全面運維管理解決方案並與之緊密配合,而不僅僅是做事後諸葛亮。
隨着技術成本的降低、互聯計算機的增加以及電子商務的出現,可擴展性在中小機構中也變得重要起來。對全球性企業而言,這個問題就更重要、更復雜。因此,可擴展性成爲用戶選擇運維管理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標準。
  從前,網絡管理員或其他員工總是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將功能重疊且用戶接口不一致的多種解決方案和工具連接在一起。如今,這種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網絡管理員知道解決方案供應商可能偶爾需要外部的工具,但他們沒有興趣或精力將不一致甚至相互衝突的用戶界面集成在一起。完整、強大的解決方案必須簡單、直觀、易於使用和一致,這樣才能提高開發的效率。
對標準的支持和協議的獨立性

  SNMP等標準已經成熟,所有人都可用它們製作產品。真正的全面運維管理解決方案應支持現有甚至新興的標準,將其納入自己的體系結構。不僅要支持SNMP,還要支持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和DNSDMI(桌面管理規範)及CIM(公共信息管理)。這樣,無論網絡管理員以後選擇哪種技術或設備,解決方案都能監視和管理整個網絡。
  Internet的快速增長使TCP/IP成爲當今最常用的協議,但它並不是唯一的協議,SNADECnet等其它企業協議也能爲企業提供關鍵任務服務。真正的企業運維管理解決方案應支持所有網絡協議,應能在各種類型的硬件和操作系統上運行,而不僅僅貼近某個廠商或某種操作系統。
對傳統平臺支持

  雖然當今的網絡更多地使用UNIXNT服務器,但有效的網管軟件必須支持傳統平臺。許多企業還依賴這些環境工作,如果沒有這些強大的傳統平臺,企業將遭受巨大損失。例如,會計部門UNIX服務器中的關鍵業務流程可能必須依賴於一臺大型主機運算的結果。傳統支持將保證NTUNIX和主機環境將在以業務爲重點的一致、簡單的方式下接受管理。
全面的集成性和靈活性

  即使解決方案方案提供最“完整”的一套特性和功能,用戶也可能另外需要針對特殊設備的管理器,利用第三方廠商或內部開發工具才能滿足需求。運維管理解決方案必須能容易、緊密地與這些特殊設備的管理器和工具相集成。它必須能在自己網絡環境下啓動特殊設備的工具,並提供靈活的與這些工具交換信息的方法。這樣,用戶無需再爲同樣的信息保留多個文件或數據庫。
各廠商和客戶對“靈活性”的理解各不相同。在最低限度下,任何運維管理解決方案都必須能適應客戶的特殊需求,能適應主要業務的突然變化。例如,假設公司併購了另一家擁有5000多個節點的公司,應該不用重新設計其運維管理體系結構,也不需要去購買其他的節點管理授權,而是隻需去管理這些新增設備。網管軟件應該能靈活地處理網絡流量、事件數量和類型的突增,或者新增的網絡資源。總之選擇的網管軟件應該是“自適應的”,這樣在出現新政策後,只需少量延遲或努力就能在運維管理框架中實施。

 

對於我們國內用戶來說,如果能夠做到拋開表象看本質,不以廣告銷售爲主導,立足於自身實際需求和關注解決問題的效果,就一定能夠慧眼識英雄,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