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L6入門系列之七,字符界面下的基本操作

在上篇博文中,我們搭建好了Linux的實驗環境,並熟悉了在圖形界面下的一些基本操作。但是Linux系統的強大之處並不在於圖形界面,它的核心和精華是字符界面,也就是命令。尤其在服務器應用領域,很多Linux服務器甚至不需要提供顯示器,對服務器的絕大部分管理、維護操作都是通過遠程登錄的方式進行的。圖形界面雖然操作簡單,但是需要佔用更多的系統資源,不利於遠程傳輸數據,而字符界面的效率則要高得多。所以要學好Linux,必得精通各種命令。

(1)Shell與命令提示符
在前面曾提到過,Linux系統的圖形界面稱爲X Window,負責提供X Window功能的軟件有GNOME和KDE,RHEL6中默認使用的是GNOME。與此類似,Linux系統的字符界面稱爲Shell,負責提供Shell功能的軟件也有很多,如Bsh、Csh、Zsh……等,在RHEL6系統中默認使用的Shell稱爲Bash。Shell其實就是一個命令解釋器,負責將我們輸入的命令解釋成內核能夠理解的語言,再將需要執行的操作傳遞給Kernel去執行。
要進入Shell字符界面有很多種方式,對於初學者推薦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上篇博文中介紹的遠程登錄工具putty,另一種是利用圖形界面中的虛擬字符終端。爲了使截圖的效果更好一些,我之後的大部分操作都是在虛擬字符終端中進行的。


在虛擬字符終端中首先可以看到類似於“[root@localhost 桌面]#”形式的命令提示符。

命令提示符是Linux字符界面的標誌,其中的“root”表示當前登錄的用戶賬戶名;“localhost”表示本機的主機名;“桌面“代表我們當前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工作目錄;最後的“#”字符表示當前登錄的是管理員用戶,如果登錄的是普通用戶,則最後的“#”字符將變爲“$”。
由於在Linux系統中,用戶使用某個賬號進行系統登錄後,還可以使用相應的命令將用戶身份轉換爲其他角色的用戶,以實現不同權限的操作,因此命令提示符是用戶判斷當前身份狀態的重要依據。
(2)命令的基本格式
Shell命令可由命令名、選項和參數三部分組成,其中方括號部分表示可選部分,其基本格式如下所示:
命令名 [選項] [參數]
命令名是描述命令功能的英文單詞或縮寫,在shell命令中,命令名必不可少,並且總是放在整個命令行的起始位置。
選項的作用是調節命令的具體功能,同一命令採用不同的選項,其功能各不相同。選項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多個,當然也可能沒有。選項通常以“-”開頭,當有多個選項時,可以只使用一個“-”符號,如“ls –l –a”命令與“ls –al”命令功能完全相同。
參數是命令的處理對象,通常情況下參數可以是文件名、目錄名或用戶名等內容。
在Shell中,一行中可以鍵入多條命令,命令之間用“;”字符分隔。另外如果在一行命令後加上“\”符號,就表示另起一行繼續輸入。
在使用命令時需要注意,在Linux中命令區分大小寫,即同一個命令,大寫和小寫代表不同的含義。另外可以使用Tab鍵對命令補全,以簡化輸入。通過上下方向鍵可以找出曾執行過的歷史命令。
(3)根目錄和主目錄
下面我們來學習一個基本命令練練手。
pwd命令——查看當前的工作目錄
pwd命令用於顯示用戶當前所在的工作目錄位置,使用pwd命令可以不加任何選項或參數。
比如我們在命令提示符後面直接執行pwd命令,可以看到當前所在的工作目錄爲“/root/桌面”。

這裏需要把“/root”這個目錄解釋一下。

“/”,是Linux系統的根目錄,也是其它所有目錄的起點。
“/root”,是根目錄下面的一個子目錄,它的用途是作爲管理員root用戶的主目錄(也可以稱爲家目錄)。
如果對根目錄和主目錄這兩個概念不很理解的話,我們可以對比一下Windows系統。
比如Windows系統中的C盤會有一個根目錄“C:\”,在這個根目錄下面默認已經創建好了很多個子目錄分別用來存放不同的數據。比如“C:\Windows”用來存放系統數據,“C:\Program Files”用過存放各種程序數據,“C:\Users\Administrator”則用來存放管理員用戶administrator的各種個人數據,比如你桌面上的文件其實都是存放在這個目錄裏,所以“C:\Users\Administrator”就是administrator用戶的主目錄(在Windows系統裏稱爲用戶配置文件夾)。

Linux跟Windows的區別是:

在Windows中每個磁盤分區都會有一個對應的根目錄,如“C:\”、“D:\”……等,而在Linux系統中永遠只有一個根目錄“/”,也就是說Linux系統中的目錄結構是固定的,跟磁盤分區沒有任何關係。
Windows中所有用戶的用戶配置文件夾都統一存放在“C:\Users”以用戶名命名的子文件夾中,如用戶“jerry”的用戶配置文件夾是“C:\Users\jerry”,用戶“natasha”的用戶配置文件夾是“C:\Users\natasha”。Linux系統中所有用戶的主目錄都是集中存放在“/home”目錄中,同樣也是以用戶名命名,如用戶“jerry”的主目錄是“/home/jerry”、用戶“natasha”的主目錄是“/home/natasha”。例外的是root用戶,這個在Linux中具有至高無上權限的用戶,他的主目錄也是單獨的“/root”,以示與其他普通用戶的區別。
不知道這樣解釋大家明白了沒有,我講課的時候有個別同學直到期末考試了還是分不清根目錄和主目錄,我讓在根目錄下創建一個名爲test的目錄,應該是/test,他非要/root/test,真是讓俺眼淚嘩嘩的啊。
(4)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
接下來再學習一個基本命令cd。
cd命令——切換工作目錄
cd命令用於切換工作目錄。比如要將工作目錄更改爲/boot/grub,並使用pwd命令查看當前所處位置。

如果只是單純執行cd命令,默認將返回到用戶的主目錄。

可以看到,當執行了cd命令後,命令提示符變成了“root@localhost ~”,其中的符號“~”就代指用戶的主目錄。

再如要切換到系統根目錄,可以執行命令“cd /”。
在Linux系統中表示某個目錄(或文件)的位置時,根據其參照的起始目錄不同,可以使用兩種不同的形式:相對路徑和絕對路徑。
絕對路徑:這種方式以根目錄“/”作爲起點,如“/boot/grub”。因爲Linux系統中的根目錄只有一個,所以不管當前處於哪個目錄中,使用絕對路徑都可以準確地表示一個目錄(或文件)所在的位置。但是如果路徑較長,輸入的時候會比較繁瑣。
相對路徑:這種方式一般以當前的工作目錄作爲起點,在開頭不使用“/”符號,因此輸入的時候更加簡單。如“grub.conf”就表示當前目錄下的grub.conf文件,而“/grub.conf”則表示根目錄下的grub.conf文件。
所以,如果當前目錄是“/root”,我要進入當前目錄下的一個名爲test的子目錄中,可以使用相對路徑“cd test”,也可以使用絕對路徑“cd /root/test”。
對於初學者,建議在初始時儘量使用絕對路徑,以便於理解和區分。
另外,在表示路徑時還有兩個特殊的符號:“.”和“..”。
“.”表示當前目錄,例如“./grub.conf”也可以表示當前目錄下的gurb.conf文件。
“..”表示以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父目錄),例如若當前處於“/boot/grub”目錄中,則“../vmlinuz”等同於“/boot/vmlinuz”。
大家可以考慮一下“cd ..”這個命令是什麼意思?

對啦,就是進入到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

本文出自 “一壺濁酒” 博客,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