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樹的遞歸實現

  二叉樹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結構,二叉樹是每個節點最多有兩個子樹的樹結構。通常子樹被稱作“左子樹”(left subtree)和“右子樹”(right subtree)。二叉樹常被用於實現二叉查找樹和二叉堆。

  二叉樹的每個結點至多隻有二棵子樹(不存在度大於2的結點),二叉樹的子樹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顛倒。二叉樹的第i層至多有2^{i-1}個結點;深度爲k的二叉樹至多有2^k-1個結點;對任何一棵二叉樹T,如果其終端結點數爲n_0,度爲2的結點數爲n_2,則n_0=n_2+1。

  一棵深度爲k,且有2^k-1個節點稱之爲滿二叉樹;深度爲k,有n個節點的二叉樹,當且僅當其每一個節點都與深度爲k的滿二叉樹中,序號爲1至n的節點對應時,稱之爲完全二叉樹。詳細定義見百度百科

 二叉樹的結構使其在排序算法中非常有用,最有用的當屬平衡二叉樹,平衡二叉樹將會在本人的博客中討論。

 說起二叉樹,就不得不討論一下二叉樹的遍歷,一般來說,二叉樹的遍歷方式有4種:

 假設我們的樹是這樣的:

  

wKioL1cUxBGDysZRAAATh5980GE537.png


(一)前序遍歷

    首先我們得分析先序遍歷的順序:A,B,D,E,C,F,G。

    樹的遍歷利用遞歸來實現會簡單一點,我們將遍歷一整棵樹分解成遍歷左子樹和右子樹的子問題。

	void PrevOrder()//前序遍歷
	{
		_PrevOrder(_root);
	}
	void _PrevOrder(BinaryTreeNode<T>*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cout << root->_data <<" ";//先輸出根節點
		_PrevOrder(root->_left);//在輸出左子樹
		_PrevOrder(root->_right);//最後右子樹
	}

(二)中序遍歷

   遍歷的順序:D,B,E,A,F,C,G

	void MidOrder()//中序遍歷
	{
		_MidOrder(_root);
	}
	void _MidOrder(BinaryTreeNode<T>*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_MidOrder(root->_left);
		cout << root->_data << " ";
		_MidOrder(root->_right);
	}

(三)後序遍歷

   遍歷順序:D,E,B,F,G,C,A

  

	void RearOrder()//後序遍歷
	{
		_RearOrder(_root);
	}
	void _RearOrder(BinaryTreeNode<T>*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_RearOrder(root->_left);
		_RearOrder(root->_right);
		cout << root->_data << " ";
	}

(四)層序遍歷

   遍歷順序:A,B,C,D,E,F,G

   層序遍歷的話可以利用隊列先進先出的特點,將每一層的節點入隊列,只要隊列不爲空,就出一次隊列。

void SequenceOrder()//層序遍歷
	{
		queue<BinaryTreeNode<T>*> q;
		if (_root)
			q.push(_root);
		while (!q.empty())
		{
			if (q.front()->_left)
			{
				q.push(q.front()->_left);
			}
			if (q.front()->_right)
			{
				q.push(q.front()->_right);
			}
			cout << q.front()->_data<< " ";
			q.pop();
		}
	}

樹的遍歷是比較簡單的,下面我們看一下有點難度的:

(一)求樹的葉子節點的個數:

  數的葉子節點總是在最深的一層。,每次當一個子問題的根節點的左右子樹都爲NULL時,我們就將戒子節點的個數加一,當然,可以把葉子節點定義爲一個靜態變量,這樣,每次加的都是同一個變量上。

也可以不用定義靜態的變量,因爲靜態變量會有線程的安全問題。

        size_t LeafCount()
	{
		return _LeafCount(_root);
	}
	size_t _LeafCount(BinaryTreeNode<T>*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if (root->_left==NULL && root->_right ==NULL)
		{
			return 1;
		}

		return (_LeafCount(root->_left)+_LeafCount(root->_right));
	}
	

(二)求樹的深度

  求樹的深度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問題,因爲我們要比較不同子樹的深度的大小,然後取最大的哪一個,但是在一個遞歸程序中很難保證一個變量不會改變。在這裏我們只要比較每個子問題中的左右字數的深度,每次返回使深度最大值加一,最後的值就是樹的深度。

	size_t Deepth()
	{
		return _Deepth(_root);
	}
	size_t _Deepth(BinaryTreeNode<T>*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size_t leftDeep = _Deepth(root->_left)+1;
		size_t rightDeep = _Deepth(root->_right)+1;
		return leftDeep > rightDeep ? leftDeep: rightDeep;
	}

(三)求樹的節點的個數

   這個問題是比較容易的,我們可以用任意一種遍歷方式遍歷這棵樹,每遍歷到一個節點,個數就加以。

	size_t Size()
	{
		return _Size(_root);
	}
	size_t _Size(BinaryTreeNode<T>*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return _Size(root->_left) + _Size(root->_right) + 1;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