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倔強成長的少年,終會成爲自己的英雄

7月26日,第一次看,淚流滿面;7月27日,二刷,依舊頗有感觸。

這一次,國漫電影裏終於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故事設定、情節轉折、人物性格都不錯的作品了。

從《狐妖小紅娘》到最新的《靈籠》,國漫一直在慢慢地提升自己的製作和劇情,但是限於這些載體的傳播途徑,畢竟還是沒有被大多數人所瞭解。而電影方面,從2015年《大聖歸來》之後好像又陷入了不溫不火的狀態。

這一次,《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是從視覺製作上,更從故事情節上相對於《大聖歸來》都有一個質的飛越——角色終於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善惡交織,有血有肉。

哪吒和敖丙,一個魔丸轉世,一個靈珠投胎,但殘酷的現實都在兩個人的身上都投射了複雜的感情。乾坤圈壓制着哪吒的邪,但成長環境培養着他的善;本是靈珠的敖丙,溫文爾雅,本性向善,卻被父族的宿命和師傅的私心逼着走向邪路。此外哪吒父母像極了我們的長輩,雖然忙的缺少了陪伴,但依舊在必要時甘願付出自己的全部。太乙真人雖然是個神仙,卻滿身都是缺點。甚至是申公豹,我們都覺得他有時的可愛……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自私有無私,像極了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和我們自己。

這些人物刻畫的成功,源於整部片子雖然從《哪吒鬧海》的故事繼承而來,但是思維方式已經進行了傳統與現代性的轉化,從矛盾點到人物性格,以及人物關係。

在79年版的《哪吒》裏,最核心的矛盾是反抗父權,所以呈現出來的是哪吒與父親李靖不共戴天的仇恨,最終割肉還母,剔骨還父。但在如今的社會裏,這種“弒父式”的反抗已經難以讓我們這代人產生共鳴了。我們還跟父母不共戴天?我們現在所關心的是在這麼喪和孤獨的環境下,個人如何成長。我們錯過了太多的風口,生活的壓力又是如此的重,我們該如何安放。所以故事的矛盾點集中在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這一方面,像極了曾經紅極一時的《悟空傳》。(不過這一轉變所帶來的,也許是原來在哪吒身上所探討的孝文化的缺失,深度降低了許多,關於人格和精神。

人物性格的轉化則更多的李靖夫婦身上。在這部片子裏,我們會發現殷夫人相比於原版的內斂剋制,多了更多的活潑,甚至能夠披甲上陣,擁有不輸於男人的事業。“殷夫人太古典,太平了,在中國傳統文學裏,女性角色大多邊緣、平面化,是打醬油的。”更加豐滿的形象纔是新時代對女性的需求。而李靖,雖然依舊深沉,但不管是願意替兒子承受天雷,還是拉下老臉來求鄉親參加兒子的生辰宴,較之以往多了對子女愛的表達。這也是新時代家庭對父愛缺失的呼喚。

而最具顛覆性的,也許是哪吒和敖丙的關係,從絕對的對立,到成了都受困於命運的選擇的人。他們的關係像極了八卦裏的陰魚和陽魚,也讓我們觀衆在他們成爲好友,不得不對立,最終共面難關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思考。

可以說,這一次,國漫電影真的有了他的魂。我們也愛上了這個痞痞的哪吒。



分割線,以下內容可能引起不適。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彷彿又讓我們看到了國漫崛起的跡象,許多人又開始跟2015年一樣大吹這是國漫之光。國漫真的就此崛起了嗎?只能說是期待。

首先,動畫是媒介,也是文化傳播的方式之一,所以一部好的動畫,首先要有的就是正確的普世價值觀。這一點雖然《哪吒》完成了,但是還是略顯粗糙和非原創,整體節奏的把握還是有點偏慢,也許是爲了照顧小觀衆的緣故。此外,除了動畫作品的本身,國漫的崛起,還需要動畫相關產業鏈的跟進。對比日本動漫行業,許多堅持連載的動畫/漫畫都得益於背後產業鏈的支撐。從受衆的廣泛到媒體協作體系的挖掘,以及衍生產業的支撐,都讓動漫從業者能夠“衣食無憂”。講情懷只能是一時,講利益才能讓一個行業得益並延續發展。所以一個產業的崛起,應該是遍地開花,而不僅僅只是一部票房飆升的作品。

希望國漫也像哪吒一樣,成爲一個倔強成長的少年,最終讓我們見證他成爲自己的英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