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MM知識精解-發票校驗(01)-概覽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CKA3ud8d9FQGXCKwZoQMsg

大家可以關注我個人公衆號,所有分享內容,會在公衆號第一時間推送,且閱讀排版更好。

願大家的學習,輕鬆且愉快。

如果大家覺得有用,希望轉發關注,謝謝

 

導讀

 

本篇內容,我們開始簡答分享一些發票校驗相關的知識。

 

正文

 

業務背景

 

當企業向供應商進行採購時,供應商給企業供貨完畢後,會同時提供貨物相應的發票。一般來說,對於企業的實際業務,原則上企業財務部接到供應商提供的發票時,會結合採購部的採購訂單,倉庫管理部門的收貨確認單,進行匹配校驗,價值和數量如果一致,財務部記相應的應付賬款,並準備後續給供應商的付款。

 

對於上述業務,SAP系統中提供了專門的發票校驗功能,對於標準的採購流程來說,發票校驗是處於整個採購流程的末端,當發票校驗完成後,企業財務部才能給供應商進行付款。具體流程如下圖所示:

 

 

 

 

發票校驗的常見業務背景,一般是供應商完成採購送貨後,給採購企業送相應的發票。

企業在接受到供應商發票後,會根據採購訂單的收貨,並參考供應商所送的實際發票,做相應的發票校驗。

完成發票校驗後,系統會記錄供應商的應付賬款,如下圖所示。

 

 

 

 

 

發票校驗的業務類型

 

 

發票 (Invoice)

 

就是供應商根據採購訂單所開的發票,當發票被送企業後,企業財務部門會做發票校驗。

 

針對此業務,在SAP系統中使用MIRO,並選擇“發票”這個業務類型。

 

做發票時,會增加企業供應商的應付賬款。

 

貸方憑證(Credit memo)

 

此業務類型針對的是供應商給企業開出的一些反向發票,或者也成爲紅字發票時,企業在針對此類發票做發票校驗時,需要選擇“貸方憑證”。

 

比如說,供應商實際送貨數量10個,每個5元,總金額是50元。但是供應商開發票時,有一些錯誤,發票數量爲12個,每個5元,總金額是60元。此時,企業與供應商進行溝通後,供應商補開一張反向沖銷發票(紅字發票),其中,發票數量爲2個,每個5元,總金額10元。

 

針對上述情況,供應商會做先做12個數量、金額爲60元的發票,再做數量爲2個,總金額爲10元的貸方憑證。

 

此種業務,我們叫貸方憑證,也叫發票扣減等。

 

很明顯,貸方憑證,會減少企業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

 

後續借記(Subsequent debit)

 

此種業務類型,一般針對的是企業做完發票校驗後,對於發票的正向調整。

 

產生這種正向調整的原因有很多中,比如說:供應商無意中爲企業開具了一份價格過低的發票,因此他們針對差額又發送了一份發票等。

 

在實際業務中,後續借記也經常適用於因運輸費、保險費、裝卸費等等各項費用所產生的總金額增加的情況。

 

在後續借記中,發票的總數量是不變化的,只是發票的總金額有所增加。

 

很明顯,做發票的後續借記時,會增加企業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

 

 

後續貸記(Subsequent credit)

 

此種業務類型,相反於後續借記,一般針對的是企業做完發票校驗後,對於發票的反向調整。

 

比如說:某供應商無意中爲企業開具了一份價格過高的發票,因此他們針對差額又發送了一份貸項憑證。

 

在實際業務中,後續貸記也適用於可能供應商送貨質量一般,企業低價接受等其他所產生的總金額較少的情況。

 

在後續貸記中,發票的總數量是不變化的,只是發票的總金額有所減少。

 

很明顯,做發票的後續貸記時,會減少企業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

 

上述這些業務類型,我們會在後續的分享中,陸續介紹。

 

有些朋友可能在MIRO界面下,還見到過如下所示的“臨時發票”、“差別發票”以及“最終發票”這三種特殊的業務類型,這三種業務類型是針對Commodity Purchasing Management業務進行設計的,這個的啓用需要激活一些增強。

 

 

 

發票校驗中的科目記賬

 

移動平均價下,發票校驗所產生的科目記賬

 

企業中A物料,當前庫存爲20個,總庫存價值爲40元,移動平均價爲:40/20=2元;

 

企業對A物料進行採購,採購數量爲20個,採購單價爲2.2元,採購總價爲44元;

 

供應商對A物料開票時,發票數量爲20個,單價爲2.1元,發票總金額爲42元

 

基於上述業務背景,企業先做收貨,再做發票校驗,其科目的變化如下:

 

 

標準價下,發票校驗所產生的科目記賬

 

企業中B物料,當前庫存爲20個,總庫存價值爲40元,標準價爲:2元;

 

企業對B物料進行採購,採購數量爲20個,採購單價爲2.2元,採購總價爲44元;

 

供應商對B物料開票時,發票數量爲20個,單價爲2.1元,發票總金額爲42元

 

基於上述業務背景,企業先做收貨,再做發票校驗,其科目的變化如下:

 

 

 

基於上述內容的對比,很明顯,

 

移動平均價時,做發票校驗時所產生的差異會計入到庫存科目的,從而影響評估價格;

 

標準價時,物料的價格不變,發票校驗所產生的差異會計入價格差科目。

 

這裏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發票校驗時常見的科目變化,後續會專門分享發票校驗時,科目的移動、差異的處理,以及相關的後臺配置等。

 

 

本篇只是簡單介紹了SAP中發票校驗的業務背景,和一些基本概覽,後續其他內容,我們會陸續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