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文一年之後丨爲什麼要學英文

前兩天看《個體崛起》,其中一篇叫《你說的話藏着你的氣質、思維和世界》,雖然標題挺網文的,但引起了我的極大共鳴。

從我意識到英文的重要性到我後來決定花錢學英文歷時幾年,現在就來細數一下那些想讓我學英文的瞬間吧~

01蔡康永的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蔡康永

02陪美國老太太逛街

大一的時候,我們繫上請了一位美國太平洋大學的老太太來給我們做講座,而老太太這幾天則由一個小組的學生來陪同。

我們這個小組帶隊的是一位本科學英文的研究生學長,我們跟着cris一路逛,聽着學長跟老太太流利的交流,一臉崇拜。

我也總是很努力地在間隙問她問題,想要跟這位美國老太太產生什麼交集,只可惜道行太淺,一次對話基本上一兩句就結束了。

後來,分別的時候,老太太給了我們一人一顆美國帶來的巧克力,我激動得好久都沒捨得吃。

03一堂英文課

大一下期,我們特殊教育學這門課是英文教材,上我們這門課的是當時的系主任,她跟一些國外的華人老師有很多交流。

然後便請了在美國一所大學執教的老師來給我們做講座,之後還給我們上了一次真正的英文版的特殊教育學,他中英文切換自如,英文聽起來完全就是native speaker。

感覺在他用英文講述的那個世界,非常非常地寬廣,讓人忍不住想了解得更多一點。

04在西安遇見American couple

大二的國慶,我到西安去玩,和好友在路上遇見了一對拿着地圖找來找去的American couple,我心一橫,堅持要跟他們搭個訕。

但實際是,我一點也沒有搭訕的實力,一路上幾乎都是在陪笑。

還好我的好友一直在學英文。她高中的時候就準備報考英文專業,只是最後陰差陽錯錯過了。但還好,即使沒有讀英文專業,她也一直沒放棄英文,她自己花了很多錢,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上課。

我們一路上帶着這對夫婦到目的地,一路上閒聊,我的好友和老頭聊得特別開心,而我則聽得辛苦。

而我跟着老太太一邊走,老太太主動跟我聊天,而我說的第一句就是我的英文很爛,磕磕巴巴回答了老太太的幾個問題。

那一次經歷,我總是不斷想起,能夠和外國人搭訕的感覺太好了,而不能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感覺真的太糟了。

從那以後,學英文這件事變成了更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刷了幾部美劇,也下了不少英文軟件,也在某些社羣參加了一些日常打卡的活動。

我也說不上有沒有學到什麼,但是有好多次做夢,我都用流利的英文向別人介紹着什麼,或者是很愉快地交談,那種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覺真的太爽了。

05加拿大教授的講座

大三的時候,繫上請了加拿大做輔具和通用設計的鼻祖級別的人物來做講座,學校還請了一位專業翻譯。

當然,我們能感受到這位翻譯的專業,但是在現場先聽一個老外講一段話,然後再聽翻譯,怪彆扭的,就跟自己是個傻子似的。而且老外發出的能量在翻譯的時候就斷了,這種翻譯沒有靈魂啊。

要是自己英語好點就好了。

而繫上一位老師跟教授進行交流互動,英文流暢,侃侃而談,完全不用翻譯,真的是羨煞旁人啊!

06一次碾壓級別的參觀

大四的時候,我在學校的ABA中心實習,一位學姐帶着她們學校的老師來參觀。

她全程英文流利,神態輕鬆,站在一羣老外堆裏和諧無比。

這位學姐高我們一屆,在大二的時候就能看英文文獻了,後來曾經國際幼兒園做過一段時間,如今更是到了市裏的國際學校。

同樣是學特殊教育的,爲啥她的英語就那麼好呢?而且我們只要過了四級就不用上英語課,簡直不知道她的英文是怎麼練出來的。

總之,這種衝擊太大了。

07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的老師

後來,在課上聽一位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的老師講她的故事。

她說,香港上課用的教材都是英文的,上課也幾乎是全英文,剛開始很多都聽不懂,但只能一遍遍死磕。

她還說,準備申請學校的時候,都是把雅思聽力放在耳朵裏睡覺的,即使睡着了,耳朵裏的聲音還在繼續。

但總算是克服了,想到她如今能自由使用這門語言,真是羨慕不已啊~

這個故事跟好多到異國他鄉留學的案例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這是當事人當着我們面講的。

這種能量的當面傳遞,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所以這也是爲什麼,我會選擇在一個離香港那麼近的城市去工作的原因,大抵也是希望有一天能親自去感受一下我那位老師經歷過的事情吧。

08《職來職往》的職場達人們

還有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檔求職節目《職來職往》,其中幾位職場達人(陳默、唐寧、鄭豔等)的英文真的聽起來超級溜,最關鍵的是他們說英文時的那種專業自信,特別特別吸引人。

心裏又有了一個願望,要是我也能像他們一樣就好了。

總之,學好英文的重要性在我的腦子裏已經加載到極值,不學就特落後,就關上了一扇瞭解外面世界的大門,而我,永遠只能接手二手資料,只能看見別人想讓你看見的東西。

爲了打破這種束縛,我終於花了好幾萬報了一個英文學習班,時至今日,我都無比感激自己當初咬咬牙做了這個決定。

報名的時候,包括上課時候很多老外都會問,why you learn English?

提升自己?開闊自己的視野?有一天旅遊或者學習會用得到?

我的回答其實並沒有非常精確的目的性,我唯一清楚的是,我必須學,而很多答案,我學着學着就清晰明朗了。


回顧這近一年來的學習,我到底收穫了什麼呢?


1. 擁有了另一套語言系統

這段時間裏,我終於體會到用英文這套語言系統去思考,去交流的美好了。陳立飛在《個體崛起》裏說:“當你只擁有一套語言系統的時候,你的思維方式,潛意識裏也都被語言所限制了。”

而我是因爲有了另一套語言系統之後,才知道之前的自己錯過了什麼。

跟一羣同學在老外的課堂裏談着各種東西,儘管語言還是比較匱乏,但是基本能夠安穩地置身於英文環境,聽英文問題,自然地用英文回答,而不是自己先把問題翻譯成中文,再把答案翻譯成英文。

很多時候回答問題,和別人對話,腦子裏還沒翻譯出是什麼意思,嘴巴已經用英文開始回答了。

2.藉着英文這個窗口,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當你英語不好,那麼你就很可能對英語的世界和產品不會產生很濃厚的興趣,你就不會看很多優質的美劇,不會看很有才華的英語脫口秀,不會關注總統大選的演講和辯論技巧”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在沒有上英文課之前,我可能覺得我看一會美劇看一會兒英文書籍就特別高級,但實質上其實自己一點也沒收穫,光是接觸英文這個事情就讓自己有種高級的錯覺。

但學了之後才發現,英文其實只是一個工具,會說英文,一點也不代表你就高級了,但確實是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確實是更願意去接觸一手的英文資源,無論是電視新聞,還是英文演講,或者英文原版書,美劇等。

起碼不會英文就讓容易讓它們把我拒之門外。

3.我能看見另一種文化

“學習一門語言的更深意義,就是去接觸感受它所帶給你的文化衝擊與影響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得以認識了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外教,在課間八卦他們的奇遇,看他們的日常行爲習慣,就足以顛覆一些刻板印象。

真是要在真正的環境中相處過才知道的,遠不是課本上講的條條款款,課堂上有不少老師們關於自己親身經歷的分享,你會發現他們一個個都非常有自己的個性,同時也處處彰顯他們背後的文化。

藉着學習英文的這個契機,我開始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的世界,越來越對未知充滿好奇,願意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視野,去看見自己的無知。

所以,去學習吧,不管學生什麼,當你打開一扇門,真的會多一個看世界的角度。而這種美妙,真的只有親歷過的人才知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