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這個鍋,敏捷不背

因爲是敏捷,所以不需要做計劃。

這是真的嗎?


640?wx_fmt=png


某公司的頭號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


這是一個跨國合作的項目,有嚴格的上線期限,採用敏捷的Scrum方式交付,管理層希望把它做成敏捷運用在大型項目的標杆。而這個項目組成員的口頭禪是:“因爲是敏捷,所以不需要做計劃。”也正因爲這樣,項目成員對於這個複雜項目所需要的要件和資源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有點做到哪算哪的意思,經常出現各種意外情況(其實完全可以通過前期規劃避免),蘊含着巨大的風險。


敏捷真的不需要計劃嗎?如果因此這個項目最終一地雞毛,這是敏捷的錯嗎?


我在《對瀑布和敏捷的最大誤解》裏提到,對瀑布和敏捷的最大的誤解就是瀑布只需要關注計劃的執行和敏捷不需要計劃


對於一個項目而言,不管交付形式怎麼變化,範圍、資源(成本)、時間、質量這幾個要素都是關鍵的。業務有一個需求,必然需要知道要花多少錢和多少時間。


早年我和我的上司探討整個部門的敏捷轉型時,她非常擁抱敏捷的思想,但是我們陷入一個迷思——如果採納敏捷後,在項目開始無法回答業務關於成本和時間的問題,我們也感到很困惑和不可接受。


這兩年的實踐,讓我對這個問題終於有了清晰的認識。我的結論是對於一個有複雜依賴關係的項目來說,事前的計劃是必須的,而且這個計劃需要不斷回顧和調整,但這個計劃並不是爲了一折不扣地執行的,在執行和交付層面,我們需要隨機應變,敏捷方法增強了我們的應變能力,而計劃中確定的預算和資源,是這一切的基礎


在敏捷的原則下,項目的關鍵因素也有了新的內涵:

  1. 範圍——更關注最小可用產品(MVP)的定義;

  2. 資源(成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錢和有人,要估算大概需要多少錢和人;

  3. 時間——我們需要知道要做什麼、它們之間的依賴關係是怎樣的,關鍵路徑是什麼;

  4. 質量——說清楚需求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拆分需求進行簡化以外,實例化需求,提前準備好驗收測試用例以形成交付閉環也是關鍵。


同時,模糊的正確要勝過精確的錯誤。我們不必追求計劃的精確性,在交付過程中,更重要是圍繞業務目標靈活應變,與業務一起想方設法達成某個階段的業務目標。羅胖曾經提過:指南針比地圖重要,對於項目來說,目標比計劃重要


640?wx_fmt=png


以上結論對於產品開發同樣適用,同理沒有錢、沒有人,你什麼都不會變得出來,老闆、投資人也需要知道要投入多少錢、多長時間能看到成果,哪怕是階段性成果,這些都需要計劃。


小結一下,今天想說就是兩點:


  1. 做一個項目或產品,計劃必不可少,計劃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精確,但是要能解決需要多少錢、哪些資源和多長時間的問題;

  2. 交付的過程可以是迭代的,圍繞業務目標隨機應變,而應變的基礎,來自計劃確定的預算和資源,敏捷原則和方法提供了應變的具體思路和實踐。


兩者缺一不可。



關於作者



劉華(Kenneth)

  • 就職於世界500強銀行,負責基金服務業務軟件開發與交付

  • 敏捷、精益、DevOps專家

  • 精通極限編程、Scrum、看板方法、測試驅動開發、持續集成、行爲驅動開發、DevOps工具棧

  • 曾在GDevOps、DevOpsDays Meetup、中國軟件技術大會等論壇發表主題演講

  • 著有《獵豹行動:硝煙中的敏捷轉型之旅》一書


640?wx_fmt=jpeg



購書通道



紙質書、電子書在京東、噹噹、亞馬遜等渠道已全面上架,搜索“獵豹行動 硝煙中的敏捷轉型之旅”。


噹噹自營購書碼:

640?wx_fmt=png


京東自營購書碼:

640?wx_fmt=png


有聲書已登錄喜馬拉雅,適合路上聽書的你

長按二維碼識別收聽:

640?wx_fmt=png



關注公衆號看其他原創作品


640?wx_fmt=jpeg


覺得好看,點個“在看”或轉發給朋友們,歡迎你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