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xiaOt”到“T將軍”:進階的天才

​冠軍的意義

8月10日,eStarPro(以下簡稱eStar)在首屆《王者榮耀》世界冠軍盃總決賽上以4:2的比分擊敗了勁敵RW俠隊,奪得了首個「世冠」冠軍。這也是他們今年奪得的第二個冠軍頭銜。

「連續奪冠不容易,又長期在海外征戰,我覺得是靠大家共同的努力。」eStar創始人兼教練「T將軍」孫力偉看上去並沒有很激動,只是很冷靜地表揚了一下團隊。

今年的第一個冠軍,同樣沒讓他有欣喜若狂的感覺。6月份的《王者榮耀》KPL春季總決賽上,eStarPro以4:2的比分擊敗了RNG.M,拿下冠軍。

勝利的一瞬間,孫力偉坐在臺下,沒有走向舞臺上雀躍不已的隊員們,而是緩緩站起來,擡頭看向空中,長出一口氣。

他說這口氣不是爲自己出的,而是爲eStar戰隊所有人。「一個賽季沒有一天在休息,整個團隊的壓力都很大。」

然後,孫力偉才恢復了一個新晉冠軍教頭該有的樣子,衝上舞臺與他的隊員們抱作一團,在數十秒內將腦子裏的雜念一掃而空。這時候看,他跟eStar的年輕隊員們沒什麼兩樣,像個孩子般激動不已。

當晚,他將eStar奪冠的照片放到朋友圈內,配上文字:「做了三年《王者榮耀》,經歷六屆KPL。這次終於拿下了!」

eStar的《王者榮耀》征程始於2016年,當時孫力偉的身份只是戰隊創始人,並沒有完全走到前臺。2017的《王者榮耀》夏季冠軍盃,是孫力偉首次以主教練的身份登上電競舞臺,並率隊打進了總決賽。

2019年KPL春季賽,是他首次以教練身份,帶領eStar進入聯賽的終極戰場(此前只有盃賽總決賽的經歷)。

許多人會很自然地認爲,這應該是一個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如願以償的故事——尤其是在2018年KPL秋季賽開賽前,eStar戰隊耗費巨資引入了聯盟內炙手可熱的「貓神」Cat,被外界認爲是放手一搏的姿態。

​孫力偉否認他所做的一切是爲了拿冠軍,或者說「只是爲了拿冠軍」。「能不能拿冠軍,我覺得是一種命。」對於冠軍頭銜,他內心深處有一種虔誠,認爲這是很神聖的東西,不是想拿就能拿的。「但'冠軍文化'是可以培育的,我做戰隊就是爲了給年輕人一個舞臺,傳遞永不言敗的競技精神。」

聽上去有些虛無縹緲,但這就是孫力偉的正在踐行的答案。如今的教練崗位上,他認爲自己日常工作中做得最多的就是輸出他多年電競生涯後梳理的方法論和文化,至於其他,無論是具體的技戰術制定、帶隊訓練,還是KPL春季賽奪冠,他則認爲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晶。

即便已經是享譽聯盟的「冠軍教頭」,孫力偉卻認爲這並非自己長期的職業道路。「奪冠的激動很快就沒了,反而覺得如履薄冰,因爲要不停考慮明天,考慮下一個目標。」

身爲eStar的創始人,他希望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頂層的文化和制度建設工作中,而讓包括選手在內的更多專業人士,在各自平臺上各司其職,發揮所長。

「我現在的理想,是讓eStar成爲全國甚至世界第一的電競俱樂部,幫助更多年輕人實現電競夢想。」


生爲電競

KPL春季賽奪冠後,孫力偉發的那條朋友圈得到了許多「點贊」,其中包括不少他選手時期就熟識的老朋友。例如,中國電競標誌性人物——「SKY」李曉峯,還有孫力偉電競生涯的重要「伯樂」、中國電競首塊WCG金牌獲得者「MTY」馬天元等。

與這些老朋友相比,孫力偉的選手生涯也曾毫不遜色,早在十幾年前的中國電競草莽時期,他就被認爲是典型的「天才」電競選手。

一個在電競界廣爲人知的故事,就是孫力偉在14歲那年,在當時風靡全球的電競項目《星際爭霸》上,令人驚訝地擊敗了站在全球實力最頂尖的「天皇巨星」——加拿大選手Grrrr。

這個故事的劇本中,原本不應該有孫力偉的出場。只是因爲在一場邀請賽中,Grrrr和另一名韓國明星選手Byun的實力過於強大,導致主辦方安排交流的中國選手早早全軍覆沒。在交流活動時間大量冗餘的前提下,孫力偉才被臨時安排「上去玩一玩」。

然後,就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一鳴驚人:令一衆中國高手一籌莫展的對手,居然敗給了一個身高堪堪超過自己腰身的「小孩」。

雖然Grrrr有大意失荊州的成分,但即便這樣,能夠擊敗世界頂尖的職業選手,也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奇蹟。就連Byun在驚訝之餘,也興致勃勃地與孫力偉合影留念。

​很多人認爲這場比賽,就是孫力偉電競生涯的發力點,但他自己卻認爲早在「奇蹟之戰」前,就已經把全身心都交付給了電競。

「覺得自己就是爲了打電競而生的,我打一天提升的水準,能頂上別人打一個星期。」年少的孫力偉從沒認爲自己在「打遊戲」,不是爲了玩而玩,而是爲了不斷挑戰更高的上限,並享受這個過程。

當時《星際爭霸》這款遊戲雖風靡全國,但少有成體系的電競賽事,更多是玩家羣體或一些小機構獨立舉辦的比賽,更偏向於娛樂和交流性質,即便奪得冠軍,獲得的獎品可能只是寥寥無幾的現金,幾瓶可樂,或者網吧的免費上網機會。

但即便這樣,孫力偉仍會將每一場類似規格的比賽,視爲「人生一大挑戰」;每一個斬獲的、可能連獎盃都沒有的冠軍頭銜,都是他心目中的榮耀。

這種感覺到了今天都是如此,經常會有朋友和他開玩笑:「是不是特羨慕現在的電競選手?待遇好粉絲多,你沒趕上啊。」孫力偉不以爲然,認爲只是年代不一樣而已,「都是熱愛電競,沒有高低之分。」

​年少成名的孫力偉,很快被當時國內最頂尖的《星際爭霸》職業選手之一——馬天元,以及他所在的AG戰隊發現,破例邀請孫力偉加入戰隊,使得他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電競職業生涯。而隨着越來越密集的高水準訓練和賽事,孫力偉的ID——xiaOt,也逐漸爲電競圈內所熟知。

但真正讓「xiaOt」這個名字家喻戶曉的,還是《魔獸爭霸》。

彼時,全球電競產業進入快速增長期,職業化初露端倪,賽事的規格和密集程度也隨之水漲船高。而轉型《魔獸爭霸》的孫力偉,也再一次展現了他在電競方面的秉異天賦,近乎完美地闡釋了「出道即巔峯」的概念,很快就成爲了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都聲名在外的「天才」。

一個可以管中窺豹的指標,是孫力偉的APM(每分鐘操作次數)。雖不能簡單地將該數值的高低與實力劃等號,但在分秒必爭的電競賽場上,卻也是被視爲基本功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而在許多《魔獸爭霸》愛好者眼中,孫力偉的APM指數,就被視爲「怪物」;xiaOt這個名字裏蘊藏的天賦,肉眼可見。

​就連兩次站上被稱爲「電競奧運會」WCG最高領獎臺的,「人皇」李曉峯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巔峯期,對於孫力偉的天賦也是頗爲忌憚。兩人當年在賽場上多次相遇,一向被認爲是「彗星撞地球」,你來我往,互有勝負。

李曉峯在自己的自傳中,也是多次提到孫力偉的名字,並將其視爲生涯中最爲重要的「宿敵」之一。

「他就是萬中無一的天才。」


天才的變化

「天才」的名號幾乎貫穿了孫力偉的整個選手生涯,但他自己並不認爲自己僅僅是靠天賦走過來的。

異乎尋常的好勝心,以及極限壓迫式的苦練,應該排在xiaOt修煉成爲「中國獸王」(指代《魔獸爭霸》中的獸族)的前兩大關鍵因素。

對勝負的執着,對變強的飢餓感,驅動着他不顧一切地向既定目標狂奔。「除了睡覺吃飯之外,醒着的時間全在練習。」

但即使如此刻苦,孫力偉還是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挫折。

2007年左右,他的比賽成績開始出現波動,有時還是能夠表現出壓倒性的實力與天賦,有時卻會莫名其妙地輸掉一些完全不該輸的關鍵比賽——經常出現他在一場比賽中、前期佔據巨大優勢的情況下,不可思議地被對手絕地翻盤。

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輿論自然不會客氣——尤其是在國際賽場上,代表中國出戰的孫力偉敗給海外選手時。針對他的批評、嘲諷,甚至謾罵像潮水一樣在網上涌現,似乎原先涉及「天才」的褒獎,一夜之間就反過來成爲了負面評價的素材。

「巨大優勢不勝男」,這個譏諷性十足的標籤,很長一段時間貼在了孫力偉的身上。

​「那時大家對我期望很高,確實沒打好,這是我的問題。」他選擇全盤接受這些負面輿論。事實上,當時賽場之外出現的各種狀況,已將孫力偉逼至身心俱疲。

2007年,父親因病去世,對他造成了沉重打擊。一段時間內,常年維繫高強度訓練的孫力偉,甚至連鼠標鍵盤沒有摸過幾次。「心思已經完全不在上面了。」

另一方面,當時他選擇俱樂部,因爲成熟度不夠,考慮不周,讓自己陷入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麻煩中:戰隊內部沒有等量級的選手,能和他搭手。

加上早期電競俱樂部普遍存在的管理問題,孫力偉不得不面對孤身作戰的境地——身邊沒有可見的參照物,沒有壓迫力,也就沒有了可持續提升水準的穩定方式,只能自己摸着石頭過河。

另一方面,他的老對手李曉峯,兩年內勢如破竹地拿下WCG兩連冠,讓孫力偉覺得兩人之間的慢慢被拉開了。「差距都是在看不到的地方,看上去微小,但合起來就是體系,我一個人很難趕上了」。

2007年再次折戟在WCG四強之外後,他終於開始淡出賽場。

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電競圈內xiaOt的消息幾乎消失。孫力偉當然還在打電競,但已經逐漸遠離一線賽場;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他的思維方式開始逐漸從一名單純的職業選手中跳脫出來,嘗試以更成熟、更高維度的方式去思考自己的電競生涯。

「我那些年爲電競付出很多,遇到過各種挫折和困難。很多事情是系統性問題,憑一己之力很難改變,很無力,除非你自己能夠主宰。」

旁人仍然習慣用「天才」的標籤來形容他。時隔3年後,孫力偉曾經短暫地在《星際爭霸2》這個新項目中復出,很快就拿下了冠軍頭銜,就像他此前在《魔獸爭霸》中多次做到的那樣。而在隨後他參與的另一個新項目——《風暴英雄》中,他同樣以28歲的「高齡」帶隊斬獲冠軍。

​「天才就是天才,所有的項目他都拿過冠軍了。」有媒體不禁感嘆。

曾經與孫力偉在賽場上並肩作戰的馬天元、李曉峯等人,此時早已退居幕後,更別說參加各種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了,而xiaOt這個ID卻依然不可思議地出現在領獎臺的最頂端。

所有的讚譽好像又回來了,但孫力偉本人明白,他最想要的東西已經不僅僅是獲得冠軍那麼簡單了。

2012年後,孫力偉的履歷表上多了不同尋常的兩項:2011年,王思聰強勢整合電競、建立IG戰隊後,邀請他出任俱樂部的CEO;2014年,正式創立eStar戰隊,最初的主要項目是《風暴英雄》,如今則在《王者榮耀》賽場上聲名鵲起。

在賽場上經歷過十幾年的榮辱之後,孫力偉終於決定讓自己成爲「主宰」,而eStar就是承載他對於電競多年熱愛和風雨的那個最新介質。「xiaOt」的名號也從此作古,變更爲「T將軍」。

「冠軍,我已經拿夠多了。現在我想用eStar這個平臺,幫更多喜歡電競的年輕人,實現自己的價值。」


新的格局

今年2月,孫力偉成爲了一名父親。這讓他的心理狀態出現了很大改變。「感覺家庭這個概念,一下子不一樣了。」

這種改變潛移默化地出現在他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今年3月,好友「09」伍聲大婚的宴席上,他與馬天元等好友交流最多的,不再是電競產業或者技戰術,而是育兒相關的經驗。

同樣在今年,eStar與KPL聯盟達成協議,將在武漢——孫力偉的老家建立自己的主場。除去各種實際的考量之外,能離家更近一些,無疑也是促使他作出這個決定的重要因素。

再來就是前不久剛結束的世冠總決賽期間,孫力偉的太太「掰掰」也帶着孩子出現在賽場上,並在奪冠後與隊員們合影留念。

「以前眼裏只有電競夢想,身體、家庭之類的只能往後排,但現在都要往上提了。」他說。

​「一直很頭疼他的生活能力。」掰掰開玩笑說,與他「電競天才」的威名相比,孫力偉在日常生活方面的表現,卻令人不敢恭維。

類似收衣服、用電飯鍋煮飯這樣的家務,對他來說有如像登天般困難。每一天的日子裏,掰掰不得不在衣食住行方面,都給予他全方位的照顧。

在聽到孫力偉以後想將更多精力投入家庭後,她覺得有些驚喜,但也表示願意繼續全力支持孫力偉的事業。「在電競這個圈子,他經歷過很多好和不好的事情。這些經驗也決定了他要做的,是一件很有格局的事情,我當然會挺他。」

如今,掰掰不僅僅是孫力偉的太太和孩子媽,同時也兼任着eStar俱樂部的經理職務。而她口中「很有格局的事情」,也是孫力偉內心最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對產業有所貢獻的事情。

「從我當選手到現在,中國電競有了很大進步,但還是有許多問題要解決。」在孫力偉的心目中,電競已經是他立志於要從事一輩子的事業,而「好和不好的事情」都經歷過的他,針對電競大產業,已經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思維體系。

例如,在孫力偉眼中,電競應該是像傳統體育那樣,能夠一直打到三十,甚至四十歲的競技項目,而非業內目前普遍認爲的二十幾歲就該考慮退役了。

從另一個角度講,當所有人包括選手本人都這麼想當然時,自然就會在潛意識中給自己設置上限。而傳遞到圈外進一步發酵時,電競就會給很多不瞭解的人一種「青春飯」、「玩一玩就行了」的標籤化印象。

「因爲沒有體系,只想着打幾年就撤了,那憑什麼讓外面人認爲你不是在玩物喪志?」孫力偉認爲這是一個涉及到社會大環境的系統性問題,要解決起來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整個產業從內部開始醞釀變革,完成生態升級。包括更科學的賽訓體系,更良性循環的商業生態,更可持續發展的職業化素養……

「歐美的電競俱樂部中,三十幾歲的選手還在打,操作毫不遜色,還能拿冠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們對比賽的理解和經驗,十幾歲的年輕選手根本沒法代替。」

​如此別具一格的理念,孫力偉從沒有和eStar的隊員們提起過。他自己也知道解決這樣的產業問題,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並非他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因此,當下他只是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相對務實的目標:搭建平臺,讓包括選手在內的年輕人來施展拳腳。

而傾注了所有心血和積累的eStar,就是這個被孫力偉寄予厚望的平臺。「如果有一天能實現我的理想,eStar成爲了全國甚至世界第一的戰隊,那也算是爲電競大產業做了些貢獻,證明一些理念是可行的。」

爲此,孫力偉可以付出一切,包括所謂的「天才」名號,以及他最熟悉的賽場熱血——用那套理論來說,年逾30歲的孫力偉,應當也仍能夠站在職業選手的巔峯——而他對此也信心滿滿的表示,只要給時間和精力,如今的自己在某些電競項目上擊敗年輕選手,也並非不可能。

「不過說這個沒有意義,我現在只想着怎麼幫年輕人。突然說我又要去打比賽拿冠軍,太幼稚了。」

但在他的太太掰掰眼裏,不管孫力偉的願景是什麼,有什麼樣的格局和遠見,他還是那個熱愛電競的「天才少年」。

日常俱樂部沒有比賽和訓練時,孫力偉喜歡一個人端坐在電腦前,像雕塑一般,神情專注地打一場電競,併爲了一場普通的勝負傾盡全力。

「電競在他生命裏是很莊重的,這點就從來沒變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