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新的賺錢機會 or 鬱金香泡沫


最近,資本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投機標的,其風頭在最近甚至大有趕超幣圈之勢,它就是鞋類炒作,俗稱“炒鞋”。

現在炒鞋的投資者也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圈子,這就是“鞋圈”。(聽着還挺有喜感)

事實上,鞋類投資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在2015年,Adidas的高端鞋Yeezy Boost 750上市之後,由於其全球僅限量發售了9000雙,因此這款原價只有350美元的鞋在很短的時間內,價格暴漲了10倍以上。

而在2018年,Air Jordan的一雙原價1299元的球鞋,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暴漲到了8000元,價格上漲速度之快,對比幣圈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麼問題來了,賺錢效應如此大的“鞋圈”,是不是未來新的賺錢機會呢?

先說結論吧,我認爲鞋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有可能是一個不錯的賺錢渠道,但這種賺錢的模式絕不會長久,因爲它和幣圈有着根本性的區別。

如果要對標鞋圈,我認爲最合適的例子絕對是幾百年前的鬱金香泡沫和幾年前的郵票炒作事件。

對於鬱金香泡沫,相信很多朋友都比較熟悉。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於1593年傳入荷蘭。由於鬱金香外觀優雅,且在荷蘭的數量極其有限,因此逐漸成爲了達官貴人家中的必備裝飾。

而隨着鬱金香在荷蘭人氣的越來越高,加上投機商人的哄擡物價,鬱金香價格飛流直上,價格暴漲幾百、上千倍。

在1637年2月,一株名爲“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一個人一輩子不吃不喝的收入就只夠買一株鬱金香。

事實上,鬱金香本身除了觀賞價值之外,其本身根本不具備產生價值的能力,且作爲植物,也不具備長期儲存價值的能力,因爲植物終將凋零。

但鬱金香的操作爲什麼能夠如此的瘋狂呢?原因正是由於投機商人炒作,鬱金香在短期內有了極其強大的賺錢效應,從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接盤俠不斷入場。

這樣一來,這場擊鼓傳花的龐氏騙局得以持續了數年時間。但由於鬱金香本身並不產生和創造價值,這場龐氏騙局的遊戲最終以鬱金香價格的暴跌而結束。

同樣的,幾年前的郵票炒作也是如此,當時隨便一張郵票在交易市場就能夠被炒到幾千上萬、甚至是數十萬元。

但泡沫終將破滅,郵票炒作最終還是無法逃脫暴跌的命運。

通過回顧鬱金香泡沫和郵票炒作的例子,不難發現炒鞋與它們非常類似。首先,鞋子本身並不產生價值,只有其中極其有限的高端限量版才具有收藏的價值,長期來看,絕大多數鞋子的價值都難逃下跌的命運。

而比特幣則不同,比特幣由於其數量有限、易於轉賬、易於分割和匿名的特性,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共識,具備了價值儲存的特點。這是鞋子絕對無法擁有的特性。

所以我認爲,從短期來看,炒鞋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投機項目,但從長期來看,比特幣絕對纔是最佳的投資標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