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東北亞三國演義(上) [ 陳郢客 ] 於:2008-09-05 02:22:19

 
朝鮮戰爭:東北亞三國演義(上) [ 陳郢客 ] 於:2008-09-05 02:22:19
【前注:我想,不少筒子的幻滅是這樣的。
教科書裏,中朝友誼萬古長青,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作爲中國人,很容易藏下後一句,這從心理學很好解釋。反正就是“老子幫你了……”(此處“老子”亦充滿代入感。)有些人描述過度,簡直是做公益事業一般。
然後,等看到網文,看到“中國爲朝鮮失去臺灣(假),金日成向南方開戰不通知中國(半真半假),朝鮮毫不感恩,刪改朝戰記錄,2000年奧運爭奪戰倒行逆施的一票(假)……”,這些事實有真有假,構建結構卻絕對是“歪”的,大家冷水澆身,熱血上頭,儼然受到了極大的矇蔽,如今方知真相,土共愚民騙我,歷史觀、世界觀亦有所改變。
嗚呼!一嘆。這些網文多屬“別有用心”之文,七成真話(卻被剪裁過的)三分假話(卻在要命之處),若無專業素養,需有非常識見才能付之一笑,不爲所惑。這也是今日之怪現狀。沒人敢在研究者圈子裏給魯迅亂扣帽子,這些人是騙不倒的;可惜業內常識卻絕非網絡主流,興風作浪的卻多是不堪辯駁然而轉載無限的妖孽之文。
人性喜歡翻案,喜歡獵奇;何況文字自有它的“魔力”。“臣屢戰屢敗”和“臣屢敗屢戰”的下場據說很不一樣。《莊子·齊物論》裏有一則小故事,養猴人喂猴子玉米棒子,“早上三個,晚上四個,如何?”衆猴皆怒。那早上四個晚上三個呢?衆猴皆悅。——唉,馬克思說的不錯,我們的確是猴子的後代,而且人所有的我均有。
莊子悠悠一語,“名實未虧而喜怒爲用,亦因是也。”看歷史看政治卻恰恰不能喜怒爲用;凡煽動我們喜怒爲用的文章我們不妨都打個問號。這是“媒體”之文的標籤,“事實”之文則不是走“聯想和抒情”路線的。】
《朝鮮戰爭,得從蔣先生失外蒙說起》在不失視野的情況下截取橫斷面,否則歷史恩仇鋪張開來,實在是個long  story,會有傷主旨。話沒說完不要緊,接着挖坑,不留爛尾樓就是。但是,朝鮮戰爭,絕不是“因朝鮮失臺灣”的“詭異”算術。朝戰和東北、外蒙關涉頗大,少有網文宣張,“因朝戰失臺灣”倒謬種流傳,何其怪也!
    【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學的方法,現在又有了怎樣的進步了,總之那時是用了電影,來顯示微生物的形狀的,因此有時講義的一段落已完,而時間還沒有到,教師便映些風景或時事的畫片給學生看,以用去這多餘的光陰。其時正當日俄戰爭的時候,關於戰事的畫片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喜我那同學們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鑑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1904年的日俄戰爭,直接影響了一位青年棄醫從文,他不再冀望拯救國人的生命,而轉向救助國人的精神靈魂。這就是魯迅在《吶喊·自序》所述的“幻燈片事件”。源頭還得說到《馬關條約》,大清國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鄰居沙俄怒了,爲啥給他不給我?聯合法、德向日施壓,這塊肉你想獨吞,沒門!好嘛,最後人家協商的結果是清政府給日本白銀3000萬兩“贖回”遼東。然後沙俄找上門來,“俺還遼有功,你得給個謝禮吧?”趁機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還強租了旅順、大連港。——你看,這就是我國未成徹底“殖民地”的真正原因。地方太大,獨吞不下,神仙打架,只能門戶開放,利潤均沾。沙俄得志,日本暫取銀兩,嘴裏的肉硬生生吐了出來,胸中自有戾氣。“東北是我的!”“no,東北是我的!”——日本、沙俄均如是想。說白了,東北“唯獨”不屬於中國。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沙俄趁機想獨佔東北。日本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迅速和英國結盟反俄,1904年2月8日派海軍偷襲旅順港的沙俄太平洋艦隊,擊沉韓國仁川的俄國軍艦。2月10日,兩國宣戰開打。
     在哪裏打?先鋒的6萬日軍在仁川登陸,渡過鴨綠江,進入中國境內。在旅順打,在遼陽打,在金州(嘿,足球)打,在營口打,在奉天(瀋陽)打。奉天一仗,俄國出動33萬,日本有27萬。海道上,不要說黃海,對馬海峽還有一仗,俄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日本佔領了庫頁島(自金代起爲中國領土,康熙時代的《中俄尼布楚條約》亦定爲中國領土。俄羅斯稱薩哈林島(Сахалин),日文則稱爲樺太(からふと),現爲俄羅斯薩哈林州所轄)的一部分。
    這就是魯迅在日本大受刺激的原因。中國不過是一塊肉,大家在你的土地上大打出手,真正視你如無物,——“久違的中國人”一句,別有一番痛楚所在。這且不說,真能置身其外,平安苟活嗎?這事兒纔是典型的“興,中國百姓苦;亡,中國百姓苦”。魯迅看到的是國人作爲“俄國走狗”而被日人處死的場景,俄國那邊也必有作爲“日本走狗”而殺害的中國人。一箇中國人被日本人以“俄國走狗”的名義殺害,一羣中國人就這麼圍觀看熱鬧,——23歲的魯迅孰不可忍,一生道路由此轉向。
    
    再說一個人,名揚天下的川島芳子(金璧輝),滿清肅親王的十四格格。1948年她被作爲“漢奸”處決,她和李香蘭命運不同,“身份”認定是大關鍵。“滿洲國”當然是日本的迷夢,“僞滿”是也;一個滿族貴族女,其“莊生迷蝶”,恰和東北在數種外力之下,命運漂浮不定有關。
    這位奇女子還是嫁過人的。老公是巴布扎布的長子甘珠爾扎布。
    
    【左側一人即川島芳子。中間一人是她的小叔子正珠爾扎布(蒙族),右側是小叔子的妻子,日本人米山蓮江(21歲)。】
    這張照片非常有意思。川島芳子的婚姻便是日本人設計下的政治婚姻。川島芳子身兼滿族血統,日人養女的身份,嫁給巴布扎布的兒子。巴布扎布的另一個兒子,娶了一個血統純正的日本人。
   
    巴布扎布何許人也?
    1911年,外蒙古庫倫(烏蘭巴托)活佛哲必尊丹巴,在沙俄的支持下宣佈“獨立”,自稱“日光皇帝”。1913年,巴布扎布率部衆幾千人投奔外蒙古庫倫政府,被封爲“鎮東將軍”、“鎮國公”。
    1915年冬,巴布扎布率領的外蒙古騎兵在北洋政府軍打擊下,敗走貝加爾湖東的哈拉哈廟。日本軍部派人勾搭,巴布扎布轉投入日本發起的“滿蒙獨立”運動。肅親王和巴布扎佈勢力聯合,川島芳子的婚姻亦是見證。招兵5000餘人,由日本人川島浪速(川島芳子的養父)任總指揮,謀劃暗殺張作霖,攻佔奉天城(瀋陽),在東北建立“滿蒙王國”。
    1916年巴布扎布在阿木古郎圖祭告天地,聚衆發誓,扶立大清。7月1日,率蒙古騎兵3000餘人,打着“勤王復國軍”旗號,開向南滿。有意思的是,日本人將巴布扎布樹立爲“蒙古獨立的英雄”。張作霖圍剿,欲用南滿鐵路運兵,日本人拒絕。張大帥的軍隊只好徒步追剿。日本軍方嚴重抗議中國軍隊侵犯了“南滿鐵路附屬地”主權,同時暗中保護巴布扎布逃到內蒙古林西,在攻打林西縣城的時候被炸死。
    巴布扎布出師未捷,他的兒子(川島老公,確切說,前老公,兩人離婚了)甘珠爾扎布秉持父輩的“遺志”,誓爲蒙獨奉獻終身。1928年,甘珠爾扎布與其弟正珠爾扎布(照片上男子)面見日本關東軍司令官佃英太郎和高級參謀板垣,請求支持他們搞“內蒙獨立運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甘珠爾扎布在日軍的支持下,組建了“內蒙自治軍”,自任總司令。後來打下通遼,日本卻絕口不提“蒙古獨立”之事,直接武裝佔領。
    甘珠爾扎布迷夢一場,到底無非是爲他國做嫁衣裳。(1945年日本投降,他作爲僞滿戰犯被送往蘇聯。1950年送回中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1966年被特赦後回海拉爾居住。1970年病故。)
    外蒙王公的下場亦多如此。想趁清朝危亡之際做大獨立,亦人心可料之事。其實不過沙俄駐軍換了清國駐軍。(1911年年初,清政府認爲要鞏固邊疆,必須對外蒙古實行“新政”,於是3月間派三多爲駐庫倫辦事大臣,開始實行“新政”。設約20個機構以處理軍事、賦稅、警察、憲政、衛生、外交、貿易、工業、教育和移民開荒等事宜,引起蒙古王公的疑慮。沙俄則祕密策動外蒙活佛和王公“獨立”。)
    袁世凱以“承認自治”換得了“中國主權”。1918年沙皇倒臺,紅軍趨近,外蒙王公們復有“重歸”之意(借兵消災而已)——王公們對布爾什維克們天然不信任,也是常理。
    1919年徐樹錚率兵進入外蒙,外蒙不得已取消“自治”。外蒙王公們自有一番怨尤。
    被蘇俄紅軍趕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結外蒙古上層王公,逼使中國軍隊撤離庫倫(烏蘭巴托)。
    在十月革命影響下,貧苦牧民出身的蘇黑巴托爾和喬巴山組建了蒙古人民黨。蒙人黨的靠山當然是紅軍,引紅軍過來,白匪撤去。城頭變幻大王旗,當初和日後,哪裏是外蒙王公們所能料的呢?
    ……
    每個人都有私許的願望,然而多半敵不過棋子的命運,這便是殘酷的歷史。
    1922年蘇蒙簽定一份協約,蘇聯率先承認外蒙“獨立”。
    1924年,蒙人黨主持的第一屆大呼拉爾會議在庫倫召開,確立親蘇聯爲不可更改的國策,允許蘇聯駐軍,制定仿蘇“憲法”。
    日本主持僞滿洲國,外蒙亦和僞滿劃定邊界協議。此時可謂不失日俄戰爭之筋骨。話事人,日蘇也。
    俄在外蒙經營百年,誘之籠之威之化之,今日外蒙所用蒙文,斯拉夫字母拼寫;與內蒙蒙文書寫並不一致。
    我們在關注誰賣了外蒙的同時,也要記得月亮的另一面。
   
    從馬關條約到抗戰勝利,東北、蒙古之地,日、俄(蘇)雙雄博弈;中國偶露崢嶸,往往曇花一現。 而朝鮮是屬於日本的。
    棋手或許有變,然而棋局已然如此;只能就着棋局接着玩下去。
    在白紙上比劃朝鮮戰爭的荒謬便在於此;朝鮮戰爭不是在空白上書寫的。
   

【附錄】
《日清戰爭實錄》日軍的安民告示《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
  “先哲有言曰:‘有德受命,有功受賞。’又曰:‘唯命不於常,善者則得之,不善者則先哲有言曰失之。’滿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乘朱明之衰運,暴力劫奪,僞定一時,機變百出,巧操天下。當時豪傑武力不敵,吞恨抱憤以至今日,蓋所謂人衆勝天者矣。今也天定勝人之時且至焉。
  熟察滿清氏之近狀,入主闇弱,乘簾弄權,官吏鬻職,軍國瀆貨,治道衰頹,綱紀不振,其接外國也,不本公道而循私論,不憑信義而事詭騙,爲內外遠邇所疾惡。曩者,朝鮮數無禮於我,我往懲之,清氏拒以朝鮮爲我之屬邦,不容他邦干預。我國特以重鄰好而敬大國,是以不敢強爭焉,而質清氏,以其應代朝鮮納我之要求,則又左右其辭曰,朝鮮自一國,內治外交,吾不敢關聞。彼之推辭如此也。而彼又陰唆嗾朝鮮君臣,索所以苦我日本者施之。昨東學黨之事,滿清氏實陰煽之而陽名鎮撫,破天津之約,派兵朝鮮,以遂其陰謀也。(這話藝術不?)善鄰之道果安在耶?是白癡我也,是牛馬我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好憤怒好無奈啊;好殺氣倒是真的)是我國之所以舍樽俎而執旗鼓,與貴國相周旋也。
  抑貴國自古稱禮儀國,聖主明王世之繼出,一尊信義,重禮讓。今蔑視他邦,而徒自尊大,其悖德背義莫甚矣。(這就是赤裸裸辱華了!)是以上天厭其德,下民倦其治,將卒離心,不肯致心,故出外之師,敗於牙山,殲於豐島,潰於平壤,溺于海洋。每戰敗衄,取笑萬國。是蓋滿清氏之命運已盡,而天下與棄之因也。我日本應天從人,大兵長驅。以問罪於北京朝廷,將迫清主面縛乞降,盡納我要求,誓永不抗我而後休矣。雖然,我國之所懲伐在滿清朝廷,不在貴國人民也;(說謊不眨眼,真是天賦。)所願愛新覺羅氏,不及聳從士卒也。若謂不然,就貴國兵士來降者證之。
  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之情也。(“共榮”來了)切望爾等諒我徒之誠,絕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勢,唱義中原,糾合壯徒,革命軍,以逐滿清氏於境外,起真豪傑於草莽而以託大業,然後革稗政,除民害,去虛文而從孔孟政教之旨,務覈實而復三代帝王之治。我徒望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唱,我徒應乞於宮聚義。故船載糧食、兵器,約期赴肋。時不可失,機不復來。古人不言耶: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卿等速起。勿爲明祖所笑!”(激將法來也!)
  
大家且看看人家的道義是怎麼“曲徑通幽”的。
滿清無道blabla——和今日某些“反共”套路相似不?  
罵完晚清罵中國自取其辱——和今日的反共之皮反華之心相似不?
反共不是不可以,善良的人們啊,請一定要標記“反共”和“反華”的界限。有心越了線的,沒好人!
日本人號召中國人反清,中國人恨滿清辱國,建立民國了,人家又糾集遺老遺少勤王。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道理說法在人家手裏,地盤也要全交到人家手裏,人家大約才能誇我們一句“忠勇順民”的。
請想想川島芳子和前老公的一場迷夢,
遊戲再好玩,不過搭自個兒。兔不死狗亦烹,或一場辛苦,純爲他國做嫁衣裳也。一嘆示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