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梳理工作坊

參加的人員需要有產品負責人(PO),團隊所有人,包括開發職能和測試職能。這裏我故意淡化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的概念,因爲scrum團隊追求的是跨職能的組合,職能可以有分工,但職位沒有分別。
一般需求梳理工作坊發生的時間是提前1~2個迭代(sprint)之前滾動式進行,目的是留出足夠的時間來準備。越長的sprint就需要越早做準備。需求梳理活動佔用整個sprint時間的5%~10%。
PO與團隊代表可以隨時溝通,而全體人員參加的工作坊則代價較高,但好處是每個成員都有機會了解整個團隊的狀況,有助於知識和經驗的傳播,及跨職能的培養。另外,每個人也都有機會面對面與PO互動和發揮創造性,結果是提高溝通效率並且集思廣益。

準備:
選擇大型會議室作爲開放空間,將所有待梳理的用戶故事寫在報事貼或卡片,並有序地貼在牆上。相隔一定距離便於走動和討論。另外準備一些活動掛圖(Flip Chart)供團隊寫寫畫畫輔助討論。還可以將已做完的用戶故事及其估算貼出來,作爲估算的參考基準。

第一部分,集體討論:
根據團隊人數可以選擇分成小組。PO簡單介紹用戶故事的內容(團隊成員最好事先有所瞭解,以提高會議效率)。然後設定時間盒(Time-box),各小組針對面前的用戶故事牆討論範圍(Scope)定義明確的驗收條件(Acceptance Criteria,簡稱AC)。每張報事貼或卡片上寫一個AC。推薦使用Given-When-Then的形式,好處是輔助思考並且便於後續轉化爲自動化測試。明確的驗收條件將作爲PO在sprint review時驗收的非黑即白的標準,"When you play the game of scrum you done or you fail. There is no middle ground.
有任何疑問(Question)或假設(Assumption)隨時與PO澄清;如果當場沒有答案,則記錄在Flip Chart上,指定負責人會後跟進。
對於AC特別多的用戶故事,引導師可以建議將其分解爲更小的用戶故事。
注意,需求梳理更多關注在what層面,而非涉及how層面的具體技術任務。
時間盒到期後,停止討論,對於非常不清楚的用戶故事,引導師可以建議推遲到下次。

可選地,引導師考慮增加一些時間盒繼續討論。
可選地,讓不同小組巡遊到其他小組交換想法,同樣需要時間盒。

第二部分,相對估算:
使用man-hour的缺點在於每個人的技能水平不同,因此估算很難達成一致,或變成領任務者的自娛自樂,極端的情況下會造成不信任。
相對估算是將任務工作量(包括風險和不確定性)與個人分離開,因爲不論誰來做,任務之間的相對比例是不變的。

引導師首先讓大家回顧一下已完成用戶故事點的單位基準。
大家圍成一圈,先由第一個人選出一個適中大小的故事,貼在中間位置。然後依次挑出一個(只能一個)故事,如果比已有故事小,就貼在左側,如果比已有故事大,就貼在右側,形成橫軸從大到小的故事泳道。如果差不多大小就貼在並列在同一列。每人都輪過一次後,引導師再問問還有沒人願意移動。沒有的話進入第二個循環。
將斐波那契數列卡片(引導師只提供1,2,3,5及∞)或用計劃撲克®,仍然大家輪流移動數字,放在認爲合適的故事列之上。

對於過大的故事,引導師會建議PO後續分拆、進一步澄清,或是調整優先級。
當所有人都沒有意見後,統計總點數,並拍照留待後續整理到電子工具或Wiki。



發佈了5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8 · 訪問量 1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