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教程看書筆記3

1.1.3信息化

所謂信息化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
信息化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一個歷史性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綜合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改造、支撐人類的各項政治、經濟、社會活動,並把廣船於這些活動中的各種數據有效、可靠地進行管理。經過符合業務需求的數據處理,形成信息資源,通過信息資源的整合、融合,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形成新的經濟形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
信息化分爲五個層次
(1)產品信息化。產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礎,有兩個含義。異世之傳統產品中越來越多的融合了計算機化器件,是產品具有處理信息的能力。兩一個含義是產品攜帶了更多的信息,這些信息是數字化的,便於被計算機設備識別讀取或被信息系統管理
(2)企業信息化。企業在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管理、經營等多個環節中廣泛利用信息技術,輔助中生產製造,優化工作流程,管理客戶關係,建設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培養信息化人才並建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過程。企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
(3)產業信息化。指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生產製造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廣泛利用信息技術來完成工藝、產品的信息化,進一步提高生產力水平;建立各種類型的數據庫和網絡,大力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實現產業內各種資源、要素的優化與重組,從而實現產業的升級。
(4)國民經濟信息化。指在經濟大系統內實現統一的信息大流動,使金融、貿易、投資、計劃、通關、營銷等組成一個信息大系統,使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經濟的四個環節通過信息進一步連成一個整體。
(5)社會生活信息化。指包括商務、教育、政務、公共服務、交通、日常生活等在內的整個社會體系採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合各種信息網絡,大力開發人們日常生活的信息服務,豐富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拓展人們的活動時空,提升人們生活、工作的質量。像目前正在興起的智慧城市、互聯網金融等是社會生活信息化的體現和重要發展方向
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過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在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充分應用給予現代信息技術的先進社會生產工具(表現爲各種信息系統或軟硬件產品),創建信息時代社會生產力,並推動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改革(表現爲法律、法規、制度、規範、標準、組織結構),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社會的文明素質和人民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

1.1.4國家信息化體系的要素

“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工程爲代表的國家級信息系統,形成了一信息系統爲核心支撐的國家信息化運行體系
(1)“兩網”。指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
(2)“一站”,指政府門戶網站
(3)“四庫”,即簡歷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和自熱資源、宏觀經濟等四個基礎數據庫、
(3)“事兒金”指以“金”字冠名的12個重點業務系統。分爲3類,一類是對堅強監督、提高效率和推進公共服務起到核心作用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宏觀經濟管理系統建設(金宏);第二類是增強政府收入能力、保證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稅、金關、金財、金融監管(含金卡)、金審等5個業務系統建設;第三類是保障社會秩序、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打下監事繼承的金盾、金保、金農、金水、金質等5個業務系統建設。
1997年有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發佈的《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剛要》中提出的國家信息化體系對我國信息化建設具有深遠的影響
國家信息化體系包括信息技術應用、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和產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規和標準規範6各要素。
發佈了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