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德國人的記事本

德國人的記事本

黃昏時分,我走出阿根廷火車站,獨自佇立在站前的十字路口,卻不知道要去實習的研究所怎麼走。於是,我心裏一個勁兒後悔事前未查電子地圖。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


我向一位行色匆匆的先生打聽,他一邊微笑着說“請稍等”,一邊將手伸進口袋,掏出了一個小本子。他在本子的空白頁上畫了一張交通草圖,告訴我走哪條路,乘什麼車,到哪站下……他說得十分詳盡,最後將那頁畫圖的紙撕下來給我。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夕陽籠罩的街角,我不禁感佩德國人辦事有板有眼、認真仔細。


在德國生活了多年,我發現這個國家的人有一樣東西總是隨身攜帶,那就是記事本。德國人最常見的習慣動作就是伸手掏記事本。記事本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考究,有的簡陋。上到**官員,公司總裁,下到工廠員工和中學生,連家庭主婦也不例外,幾乎人手一本。
我初到德國時,房東萊爾太太每次出門去超市,都要在記事本上列出購物清單。上面詳細的寫着牛奶一磅、奶酪兩盒、全麥麪包兩斤、深色棉襪一打……本子上還有同類超市不同物品的價格對比。萊爾太太用過的記事本,整整齊齊的碼放在客廳的電話架下,我數了數,有7本之多。她說,放在外面的還只是最近半年的,因爲有時候要查閱一些資料,其他的都保存在地下室倉庫裏。


萊爾太太的女兒艾麗婭那年剛上中學,她的口袋裏也裝着一個精緻小巧的記事本。本子的封面印着風靡一時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圖案,價錢看來不便宜。艾麗婭不無得意的告訴我,記事本是她賣飲料瓶賺的錢購買的。從打開的記事本上看,裏面記錄的東西可謂五花八門:家人和好朋友的生日、喜愛的書籍名、老師佈置的作文題目、一家專賣店的地址……


在德國辦事一定要提前預約,否則難以成行。這與德國人講究做事的計劃性、時間性不無關係。我在大學裏有一幫愛踢足球的球友,每次商量踢球,只要是德國同學,都會不約而同的掏口袋,然後翻閱查看記事本上哪天有時間。而德國人約定時間常常具體到幾點幾分,所以看到他們的記事本上出現2點05分、4點10分這類紀錄,千萬不要大驚小怪。


德國人之間交流烹飪技藝,也習慣記錄食譜,他們會把每道菜、每道湯的配料精確到克數。萊爾太太的記事本上就有土耳其烤肉的配方,十餘種特殊香料的名稱,每一種的用量的是多少,都記得清清楚楚。


有段時間,我與兩位德國女孩合租一套公寓。每到吃飯的時候。聞到香味,他們就跑進廚房問這問那。如魚香肉絲,他們會問放多少克蔥,多少克姜,多少克紅辣椒,多少毫升醬油、烹煮多長時間……一邊問一邊往本子上記。如果你說大約或者少許,她們會一臉茫然,這可怎麼記呀?而她們自己動手做這道菜時,肯定會一絲不苟的按照記事本上的記錄,用廚房專用秤進行配料,絕不馬虎和草率。
我的碩士導師弗林斯先生和他的太太,2008年打算到中國旅遊。爲此,他們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制定旅遊計劃,並在記事本上作文字記錄。他們先打電話給各旅遊公司諮詢價格,瞭解服務項目、遊覽路線和日程,然後進行對比。先擇好合適的旅行社,他們還要與其詳談具體的內容,簽訂正式的合同。等所有的工作準備停當,他們便將旅遊計劃輸入電腦備案。接下來,他們又就中國的人文地理、氣候變化、風俗習慣、飲食特點等做一番詳盡的研究。從弗林斯先生那本寫得密密麻麻的旅遊計劃的記事本上,足見德國人性格中的嚴謹、周密和注重實際

後來,弗林斯夫婦果然實現了他們的中國之行。他們將沿途的所見所聞,一一記在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從中國回到德國,他們向親友展示的筆記本足有厚厚的兩大本,裏面還附有圖和表格。德國人喜歡畫圖、列表,認爲這樣有助於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與拍照和錄像有着不同的感覺和趣味。北京的衚衕、上海的里弄、泰山的十八盤、雲南的石林、三峽的神女峯……寥寥幾筆,惟妙惟肖。弗林斯先生還將日程中乘坐飛機、汽車的路線列了一張表格,並註明經過的城市和名勝古蹟。他說,等閒下來,要寫一本《中國之行》的書,記事本上的記錄便是最好的素材。

發佈了11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6 · 訪問量 6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