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結構和算法-簡介

一、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存儲、組織數據的方式,指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係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數據結構的基本功能:

1、如何插入一條新的數據項
2、如何尋找某一特定的數據項
3、如何刪除某一特定的數據項
4、如何迭代的訪問各個數據項,以便進行顯示或其他操作

     常用的數據結構:


數據機構    優點缺點
數組插入快查找慢、刪除慢,大小固定,只能存儲單一元素
有序數組比無序數組查詢快插入慢,刪除慢,大小固定,只能存儲單一元素
提供後進先出的存取方式存取其他項很慢
隊列提供先進先出的存取方式存取其他項很慢
鏈表插入快,刪除快查找慢
二叉樹如果樹是平衡的,則查找、刪除、插入都快刪除算法複雜
紅黑樹查找、刪除、插入都快,樹總是平衡的算法複雜
2-3-4樹查找、刪除、插入都快,樹總是平衡的,類似的樹對磁盤存儲有效算法複雜
哈希表如果關鍵字已知,則存取快刪除慢,如果不知道關鍵字則存取慢,對存取空間使用不充分
插入、刪除快,對最大數據項存取快對其他數據項存取慢
對現實世界建模有些算法慢且複雜

二、算法的五個特徵

1、有窮性:對於任意一組合法輸入值,在執行有窮步驟之後一定能結束,即:算法中的每個步驟都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

2、確定性:在每種情況下所應執行的操作,在算法中都有確切的規定,使算法的執行者或閱讀者都能明確其含義及如何執行。並且在任何條件下,算法都只有一條執行路徑。

3、可行性:算法中的所有操作都必須足夠基本,都可以通過已經實現的基本操作運算有限次實現之。

4、有輸入:作爲算法加工對象的量值,通常體現在算法當中的一組變量。有些輸入量需要在算法執行的過程中輸入,而有的算法表面上可以沒有輸入,實際上已被嵌入算法之中。

5、有輸出:它是一組與“輸入”有確定關係的量值,是算法進行信息加工後得到的結果,這種確定關係即爲算法功能。

三、算法的設計原則

1、正確性:首先,算法應當滿足以特定的“規則說明”方式給出的需求。其次,對算法是否“正確”的理解可以有以下四個層次:

  • 程序語法錯誤。
  • 程序對於幾組輸入數據能夠得出滿足需要的結果。
  • 程序對於精心選擇的、典型、苛刻且帶有刁難性的幾組輸入數據能夠得出滿足要求的結果。
  • 程序對於一切合法的輸入數據都能得到滿足要求的結果。

PS:通常以第三層意義的正確性作爲衡量一個算法是否合格的標準

2、可讀性:算法爲了人的閱讀與交流,其次纔是計算機執行。因此算法應該易於人的理解;另一方面,晦澀難懂的程序易於隱藏較多的錯誤而難以調試。

3、健壯性:當輸入的數據非法時,算法應當恰當的做出反應或進行相應處理,而不是產生莫名其妙的輸出結果。並且,處理出錯的方法不應是中斷程序執行,而是應當返回一個表示錯誤或錯誤性質的值,以便在更高的抽象層次上進行處理。

4、高效率與低存儲量需求:通常算法效率指的是算法執行時間;存儲量是指算法執行過程中所需要的最大存儲空間,兩者都與問題的規模有關。

  前面三點正確性,可讀性和健壯性相信都好理解。對於第四點算法的執行效率和存儲量,我們知道比較算法的時候,可能會說“A算法比B算法快兩倍”之類的話,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意義。因爲當數據項個數發生變化時,A算法和B算法的效率比例也會發生變化,比如數據項增加了50%,可能A算法比B算法快三倍,但是如果數據項減少了50%,可能A算法和B算法速度一樣。所以描述算法的速度必須要和數據項的個數聯繫起來。也就是“大O”表示法,它是一種算法複雜度的相對錶示方式,這裏我簡單介紹一下,後面會根據具體的算法來描述。

相對(relative):你只能比較相同的事物。你不能把一個做算數乘法的算法和排序整數列表的算法進行比較。但是,比較2個算法所做的算術操作(一個做乘法,一個做加法)將會告訴你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表示(representation):大O(用它最簡單的形式)把算法間的比較簡化爲了一個單一變量。這個變量的選擇基於觀察或假設。例如,排序算法之間的對比通常是基於比較操作(比較2個結點來決定這2個結點的相對順序)。這裏面就假設了比較操作的計算開銷很大。但是,如果比較操作的計算開銷不大,而交換操作的計算開銷很大,又會怎麼樣呢?這就改變了先前的比較方式;

複雜度(complexity):如果排序10,000個元素花費了我1秒,那麼排序1百萬個元素會花多少時間?在這個例子裏,複雜度就是相對其他東西的度量結果。

  然後我們在說說算法的存儲量,包括:

  程序本身所佔空間;

  輸入數據所佔空間;

  輔助變量所佔空間;

  一個算法的效率越高越好,而存儲量是越低越好。

發佈了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