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

英語習語向來被看作是英語詞彙中最活躍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以其精練、短小、幽默、風趣且富於哲理性的特徵而廣泛地被英、美國家的人們所接受並被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交際、報刊、雜誌以及電視廣播媒體之中。作爲傳承、記載文化與語言的基本工具之一,它在英、美國家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習語的產生與存在是受孕育其的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所制約,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特定地域,特定歷史時期特定民族所特有的民俗民風等文化信息,所以習語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在認識習語的過程中如果拋開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孤立地看待習語的存在與含義,往往會覺得它在文章或語言中的含義晦澀難懂,從而影響對其傳達信息的接受。本文從習語的含義、引申意義、來源、出處等角度入手,來分析英語習語對孕育它的特有的英美民族文化的反映,從而揭示其豐富、幽默的內涵所體現出英、美國家的各民族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 一、語言、習語、文化 在文學界,語言與文化的概念素來是衆說紛紜,難以確定。但是,其爭論的中心內容卻是相近的。 1.1 語言 關於語言,據《辭海·語言·文字》講:“語言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跟思維有密切聯繫,是思維工具、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徵之一。沒有語言,人類的社會生活無法維持。從它的結構看,語言是以語音爲物質外殼,以詞彙爲建築材料,以語法爲結構規律而構成的體系。”由此看出,語言本身屬於文化範疇,它的基本構造單位是詞,並且通過詞來記載並反映特定地域,特定歷史條件下,乃至整個人類歷史產生、發展的文化內容。英語習語是在英、美傳統文化土壤中形成並被歷代傳承下來的英語詞彙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以幽默、風趣的筆調來記載、傳承、反映、考證,甚至可以重現英、美國家的民族文化(傳統的民族價值觀、世界觀、民俗民風、宗教、民族心理文化等)。它是指英語詞彙中結構上固定、語意、語法上完整,在功能上以獨立的單位來運用的詞、詞組或句子。(idiom is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words which function as a unit of meaning )由於它的產生受特定的地域文化色彩的限制,且蘊涵有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對於習語的認識往往不能只從其各個組成部分來推斷。例如: 例如: 習 語 字面含義 實際意義 Pandora’s box 潘多拉的盒子 災禍之源 Cast sheep’s eyes to someone 向某人投羊眼 向某人遞秋波 On the carpet 在地毯上 在考慮中,受訓斥 Burry one’s head in the sand 把某人的頭埋在沙子裏 採取逃避態度 Heads will roll 頭要滾了 有人要倒黴了 由以上詞例看出,儘管對習語中的每個詞詞義人們都非常熟悉,但是如果單單從字面的簡單疊加來理解習語的深層含義或真正的引申含義卻是走不通的,甚至會與原意相去甚遠、大相徑庭。印第安習語算得上是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語言的精華部分,它帶有強烈的民族色彩:feather in cap(炫耀), get up from the wrong side of the bed (心情不好), meet one’s waterloo (遭遇慘敗,敗走麥城),all at sea (茫然若失),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熱打鐵)等等而且它的使用也是非常廣泛的,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交際交流之中。 1.2 文化: 概括地講,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它包括知識、信仰、宗教、藝術、道德、法律、習俗等內容。它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被傳承、傳達、記載、反映出來。它是語言、文字承載的內容,是語言、文字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沒有文化,就不存在語言,文字這種記載、傳承文化的載體;反過來,沒有語言文字的承載與傳承,文化的延續與發展就會受到限制。總之,語言、文字(習語)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並記載、傳播、特定的歷史文化內容。從而被打上歷史文化的烙印,作爲考證民族歷史文化的基石。 二、習語的特徵 習語是英語詞彙中最活躍且富於趣味性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口語中使用率較高的語言部分。它的使用既幽默又風趣,從而爲使語言、文章增輝添色。它包括成語、歇後語、諺語等。它的特徵是:完整性、習用性和定型性。 2.1 習語的完整性 習語的完整性是指習語作爲一個完整的語--義單位來運用的特性。雖然,習語的形式有詞、詞組、短語、句子,但是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即詞與詞之間是緊密聯繫且不可分割,也不能被孤立地分開、截取使用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是指:習語的含義並不是簡單的各個詞義的疊加。如:be/feel under the weather (感覺不舒服/生病);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兩鳥);beat generation (迷惘的一代);on the carpet (受訓斥)。 所以在認識使用習語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其完整性,避免望文生義和斷章取義。 2.2 習語的習用性 習語的習用性是指習語廣泛地被英、美國家人民所沿用,且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強大的生命力的特徵。如:pour cats and dogs (傾盆大雨), 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 (爲了泄忿反而害己), play cards close to one’s chest (保守祕密), bill and coo (說情話),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見真交), the lion’s share (最大的份額)。雖然有些習語已經成爲陳詞濫曲,有些也失去了它們存在的特定的文化氛圍,但是由於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爲一個特有的含義,至今仍得到人們的普遍使用。 2.3 習語的定型性 習語的定型性又稱爲習語的固定性,與中國漢語的成語一樣,它的詞、形式、結構都是固定的,不能被更改、替換。即使是同義詞,或者說替換後從其它角度講是合法的也不行。例如:不能把rain cats and dogs (傾盆大雨) 改成rains dogs and cats或rain a cat and a dog 等形式。也就是說習語中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都是固定,不容更改與替換的,否則會出現詞不達意或與原義相去甚遠、大相徑庭,甚至啼笑皆非的結果。例如:out of question (毫不疑問) 與out of the question (不可能) 等。但是習語的影響有時是非常大的,在實際生活當中,爲了增強文章或者語言的幽默與趣味性,人們又常常創造一些來自於習語又有別於習語的仿化習語。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to be avoided (處於危險中的朋友是爲衆人所躲避的朋友)來自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見真交), not so loud, you fool ---people have ears (別人會聽見的)來自於walls have ears (隔牆有耳)。在其它的文體、論述、說明及新聞中這類現象較爲明顯如:all roads to Venice來自all roads lead to Rome(評論歐洲國家1980年威尼斯會議) 三、習語的來源 英、美國家是以基督教文化、希伯來文化爲基礎背景文化的國家,在這樣的文化背景條件下生成的習語在很大程度上也富含有濃郁的宗教色彩,追其根源看習語它主要來源於 :文學名著(其中以莎士比亞作品及其他英、美文學名著居多)、希臘、羅馬神話傳說、古典寓言故事、歷史事件、名人軼事、風尚習俗、體育娛樂、航海狩獵、農業、日常生活、動物習性等其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習語之所以難懂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本身具有濃郁的獨特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透過英、美國家的傳統文化背景、思想觀念、地理文化環境、民俗民風即習語的來源與出處,來認識和學習習語是突破習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3.1文學名著 在衆多的膾炙人口的西方文學名著被人們所欣賞,稱讚的同時名著中一些能引起人們共鳴的部分中的經典詞語與短語、句子逐漸被定型下來演化成爲具有特定內涵從而可以獨立來運用。 例如: 習語 引申意義 出處 screw one’s courage 鼓起勇氣,壯起膽子 莎士比亞《麥克白》只要你集中你的全部勇氣我們決不會失敗 man Friday 忠僕,得力助手 《魯濱遜漂流記》 to the manner born 與生俱來的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more sinned against than sinning 受罪過重 莎士比亞《李爾王》 pond of flesh 合情但悖於情理的要求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3.2 聖經故事 上帝造人的傳說是西方人固有的觀念,就如同中國女媧補天的傳說一樣,在英美國家人們的心目中上帝是萬能的、神聖的。聖經故事中關於上帝、耶穌、魔鬼、亞當以及一些帶有教誨意義的故事中的某個片段,因人們的喜好甚至某些歷史、政治原因而作爲習語的形式流傳了下來。 例如: 習語 意義(引申義) Judas’s kiss 猶大之吻(比喻出賣朋友) much cry and little wool 雷聲大,雨點小(比喻空叫喊--根據聖經故事:魔鬼看見納巴爾在羊身上剪羊毛,也模仿着在豬身上剪結果是把豬弄得嗷嗷叫,卻什麼也沒有剪下來) turn the other cheek 忍受暴力、忍受侮辱 (上帝在佈道時講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你把右臉也遞出來) the widow’s cruse 寡婦的罈子(比喻取之不盡的財源) 因而在認識關於聖經故事這方面習語的時候多看看有關的聖經故事既能增強對西方文化的瞭解,熟悉西方的文化特色又能在有趣的故事中認識習語的真正含義,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 3.3 希臘、古羅馬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是人們在原始社會中因對自然環境,周圍世界的混沌與恐懼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形成的近乎虛幻的故事情節, 例如:        習語                 意義     midas touch 掙錢的本領(這個故事與中國人熟悉的點金石或點金指的神化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Pandora’s box 潘多拉的盒子(引申爲災禍之源)     pay the piper 付出慘痛的代價(德國的一個小鎮的居民因鼠患而承諾給消除鼠患的人一筆財富但卻沒有兌現,結果失去了整個城鎮的孩子的傳說)    Sphinx’s riddle 難解之謎(獅身人面的怪獸提出“什麼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而晚上三條腿”的謎語) 3.4 古代寓言故事 寓言因爲其故事短小但能在講述中給人以一定的哲理與教訓,在中國這塊異地土壤中廣泛被人們所喜愛,也成爲啓蒙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可見它受歡迎的程度。特別是廣爲流傳的《伊索寓言》。例如:    習語                  意義    naked truth 原原本本的事實,赤裸裸的事實 (真理與謊言一起洗澡,謊言穿上真理的衣離開,真理寧願裸着身體也不願穿謊言的衣服)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 殺雞取卵、涸澤而魚    sour grapes 聊以自慰的話(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有點類似於中國的阿Q精神)    bell the cat 替別人冒風險(老鼠要給貓、帶上鈴鐺的寓言故事)    cat’ paw 被別人利用的人(猴子想吃火中的栗子,騙貓爲其火中取栗的故事)    the lion’s share 最大的份額(獅子,驢,狐狸分獵物的寓言故事) 3.5 歷史故事 meet one’s waterloo 遭遇殘敗(類似於中國的敗走麥城,拿破崙在滑鐵盧的慘敗) 3.6 名人軼事 man for all seasons 博學多才適應性強的人(英國政治家、作家托馬斯莫爾博學多才適應性強) Mickey mouse 米老鼠 (無關緊要的人物) Carey street 破產(原義爲英國倫敦的一條街名,因破產法庭坐落在這條街上,而被借喻爲破產的含義) 3.7 習尚風俗 Indian File 魚貫而行 一路縱隊 feather in one’s cap 炫耀榮譽(印第安人習俗印第安人把羽毛作爲勇敢的象徵 ,榮譽的標誌而插在帽子上,以向人炫耀) nest egg 儲備金 skeleton at the feast 居安思危(掃興的傢伙或事物。埃及古代習俗凡重大宴會都要在席上顯眼處訪放一具骷髏,藉以提醒到會賓客居安思危,不忘苦難和死亡) wrong side (get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 of bed) 一大早就發脾氣,心緒不好 3.8 動物習性 as wise as owls 聰明(西方人認爲貓頭鷹是聰明智慧的象徵) as quite as mouse 安靜如鼠 非常安靜 as timid as rabbit 膽小如鼠 no spring chicken 已不再年輕的女人 swan’s song 告別演出(源於天鵝將死時悽婉的鳴叫聲)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 採取逃避措施 逃避現實(鴕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頭埋在沙子裏) come out of the cocoon 停止自我封閉,開始與人交往 3.9 航海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管理好個人、理好財 on the rocks 觸礁、瀕臨毀滅 all at sea 茫然 nail one’s colors to the mast 堅持立場 nail under false color 冒充,打着別人的招牌騙人 go with stream 隨波逐流 in/hold out the alive branch 願意講和(在西方橄欖枝被認爲是和平的象徵) be sour grapes 尖酸刻薄的人 spill the beans 泄露祕密 3.10 農業植物 nip the bud 防微杜漸,把 ….. 扼殺在襁褓之中 reap what one has sowed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ed of roses 舒適的生活 as cool as cucumber 泰然自若,冷靜 the last straw 使人忍無可忍的情況,導火索 turn on a new leaf 改頭換面 hear through the grapevine 道聽途說 beat around the bush 旁敲側擊 let sleeping dogs lie 切莫惹是生非 3.11 日常生活 go fishing 盲目地到處尋找信息,處處打探情報 take the bait 陷入圈套 get a break 走運的 run before one’s horse to market 反映賽馬、紙牌、狩獵等英國人鍾情的體育運動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不切合實際、過早地樂觀 a dark horse 黑馬,爆出冷門的獲勝者 a horse of another color 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a horse of different color fall head over heels in love 愛得神魂顛倒 by doing nothing we learn to do ill 一閒生百邪 cast not out the foul water till you bring in the clean 新的未來,莫丟舊的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 四、習語對英、美國家文化的反映 從習語的來源、出處來看英語習語來自於英、美國家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自然環境、地理文化、民族心理文化<價值觀、喜好、禁忌>思維方式、歷史風貌、民俗風情等等),它既產生於這樣的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受其影響又集中反映並記載傳承這一特定的文化內容,反映出英、美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與內容。雖然有些習語已經失去了它們存在的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但是透過習語我們依然能清晰的看到距今遙遠的或者是已經銷聲匿跡的民族文化內容,這就是習語—文字記載傳承歷史的一個重要作用。 4.1 社會生活背景 大不列顛是一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及愛爾蘭組成的多民族的島嶼國家,由習語中大量的對於航海、垂釣生活的描述,我們也能看得到早期大不列顛人們樸素的生活及航海業在英國人民生活中所佔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從而加深對於習語的引申意義及英國地理文化的認識。 all at sea (茫然), between devil and blue sea (進退維谷), hoist one’s colors (升起旗幟,宣佈觀點), sail under false colors (用假冒的旗幟航行引申爲冒充欺世盜名), in low water (擱淺引申爲缺錢), on the rocks (在岩石中觸礁,引申爲遭遇失敗), to keep one’s head over water (把頭保持在水面上不下沉,引申爲不負債,好壞憑自己), get a break (釣上的魚兒脫鉤了,對魚而言自然是走運的), take the bait(而對於咬上魚餌的魚自然就陷於困境,上了別人的圈套)描述出英、美國家的地理環境特色。Carry coal to Newcastle, send owls to Athens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則是對Newcastle與Athens (雅典)這兩座城市以往物產特色的描述和記載。 習語中大量的對於農業、磨坊業、打鐵業的描述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英國所特有的民族手工業文化特色。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熱打鐵),to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敲釘子敲在釘頭上,引申爲話說得中肯、正中要害、一針見血)。 4.2 民族心理文化 觀察習語的內涵我們也能敏銳的感覺到英、美民族人民所特有的心理文化特色即本民族的價值觀、喜好、教育觀念等。 4.2.1 價值觀念:“個人主義” 西方國家一貫崇尚的價值觀念,他們重視並把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認爲人自身的價值是至高無上、不容侵犯的,不容任何其它外來的因素以任何方式干涉或阻撓個人的發展。 4.2.2 民族所特有的喜好、禁忌:從習語的內涵的角度觀察英、美民族所特有的喜好、禁忌等知識也是非常顯見的。就色彩而言,red (忠貞、暴躁)中國傳統的表示喜慶、歡快的色彩在英語語言習語中往往被賦予焦躁、憤怒、煩惱的性格,含有貶斥的心理色彩。如:in the red (赤字,虧空),see red (發怒), blue (陰險、沮喪),white聖潔(*詐、清白),black(正義、邪惡),yellow (顯貴、膽怯)。而從習語as wise as owls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方人對於貓頭鷹所特有的喜愛程度。在西方國家貓頭鷹被看作是智慧睿智的一種動物,在引進的英、美卡通片中貓頭鷹常常是以行爲穩健、舉止慎重、德高望重且受人尊敬的帶着眼鏡的老學究的形象展現在觀衆的面前,從而顯現出西方人士對於在中國這一因爲叫聲難聽而被認爲是不祥之物,進而產生厭惡感的動物所有的完全相反的觀念。另外,對於其它的一些動物中西方人士也有着相反的喜好心理,如:dragon 在中國是神聖的能呼風喚雨的動物,中國人也因爲對它特有的崇拜心理而以龍的傳人自居而自豪,並賦予其強烈的喜愛崇敬的心理(龍騰虎躍、龍飛鳳舞、龍馬精神)。而在西方龍是長有翅膀的邪惡怪獸,是製造麻煩與禍端的元兇(sow dragon’s teeth:(播種龍牙、種下禍根);狗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被賦予貶義,而在西方文化歷史中它是人類忠實的夥伴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jolly dog 快樂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 愛屋及烏; a lucky dog 幸運兒,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時。通過習語中有對關身體部位的描述的含義,我們也可以看出西方人對於不同身體部位所含有的感情色彩:以頭,心臟作爲精神、情感的象徵,被賦予褒揚的色彩,而其以下的部位則相反常常是笨、蠢的代名詞。如:put heads together 集思廣義;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個臭皮匠,勝個諸葛亮;show the cloven foot 露出劣根;all fingers and thumbs 笨手笨腳; Achilles’ heel 致命傷;thumb down 拒絕。 每個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他們的忌諱也是有差別的。英、美國家人民因受其特有的文化背景的影響,通過習語表現出它特有的民族禁忌。如:在西方,人們非常忌諱13 這個數字,從人們熟悉的聖經故事中,我們知道Judas’s kiss(元兇),是猶大出賣了耶穌,他是最後的晚餐中的第13個人,因此,在西方國家飯店沒有第13層、第13號房間,請客避免請13個人。同樣,星期五也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有人認爲是和耶穌受難日在星期五有關,也有人認爲亞當、夏娃是在星期五偷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園有關。從本質上講,所有的禁忌都反映出人民期望平安、好運,消災免難的文化心理特色。 4.2.3 教育觀念: cut mother’s apron strings (擺脫對母親的依賴),向我們展現的是西方傳統的教育觀念的一個側面,西方人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我動手的能力;對孩子的管教,很少用“棍棒式”,而是多采用說服教育的方法讓孩子較早地接觸社會,而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這時也強烈要求獨立。 4.3 社會習俗 touch wood (用手碰木頭,認爲手摸木頭或木製品可以辟邪;feather in one’s cap 向我們描述的美國印第安人的習俗(前面已提到),get up from the wrong side西方習俗,西方人迷信,他們認爲下牀時左腳先落地是不吉利的,甚而左腳先穿鞋也受禁忌,所以直到今天,許多新娘子在進入教堂時仍然堅持這一傳統的習俗。而在有些酒店,飯店門口仍有專門的門童來提醒客人入店時先進左腳。get the sack(捲鋪蓋回家,被辭退)記述的是北美印第安習俗:舊時人們外出打工時自帶工具,如果老闆把裝工具的袋子還給你,那將意味着你得捲起鋪蓋回家了(失業,被解僱)get the axe axe斧子弓箭是印第安人的主要武器,假若有人違反族規就會被宣佈爲不受歡迎的分子而被逐出。give someone the wall 不僅描述了中世紀舊英國的習俗之一,把最好的路讓給別人,也記載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中世紀英國沒有人行道,靠牆的路被認爲是最好的,也是最平整安全的(心理描述),行人出於禮貌常常把這種牆邊的路讓給女士或者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4.4 宗教哲學 in one’s element(在適當或滿意的環境中),這裏蘊涵着英國中世紀的哲學觀點。中世紀的哲學家認爲:土(earth)、風(air)、水(water)、火(fire)是構成宇宙中一切物質的四大要素 (the four elements), 每種生物都與這四大要素之一有關,它們是生活場所和生活環境所不可缺少的。In the seventh heaven(在極樂世界)是有宗教含義的習語,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天有九層,而伊斯蘭信徒認爲天有七層,七層是最高的地方,上帝與天使住在那裏。God the father (上帝聖父),基督教相信上帝只有一個,但包括三個位格(persons)god the father (上帝聖父), god the son (上帝聖子), god the Holy ghost (上帝聖靈)。Glid the lily (多此一舉)在基督教藝術中,lily百合象徵貞潔、清白、純正,顯得美麗異常、高雅無比,不論是給它上色還是鍍金都是多此一舉。Give up the ghost (斷氣,機器停止運轉) 神學認爲人與靈是可以分離的人死後,靈魂不死,人一死靈魂即離開肉體而去。 另外,在認識英、美習語的同時,還可以考證英、美歷史民族文化中各民族特定時期的服飾文化藝術:have something up/in one’s sleeve (留了一手、留有錦囊妙計) 記載了15世紀的服飾內容(15世紀是西方服飾史中哥特式服裝盛行的時代,服裝寬大、奢侈,服裝上沒有口袋,人們可以把文字寫袖口上以免忘記),give up one’s loins (準備旅行),loin是古代男子的腰衣,古時猶太人穿的衣服比較寬鬆,外出旅行或幹活時總要在腰間繫上一根帶子,故此詞語比喻準備旅行。而大量的外來習語則顯示了英、美文化在發展與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於外界環境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特徵。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習語是在英、美國家的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條件下產生並延續下來的,它本身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着記載、傳承歷史文化的作用,反映其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內涵,是考證歷史文化的一個基石,並且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富有積極的作用。
發佈了1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