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制和計算機

二進制和計算機

題目:《周易》、二進制和計算機
  大家知道,在電子計算機中,信息、指令、狀態都是用二進制數表示的,運算、處理也是用二進制數進行的。隨着計算機的普及,二進制愈來愈成爲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數學史上,二進制數系是和德國偉大的數學家Leibniz(1646-1716)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現在流行着一種時髦的說法,說二進制來源於中 國,因爲《周易》中早已有了二進制。還有人進一步發揮說,既然二進制來源於中國,那麼,計算機的老祖宗也應該在中國。某大報在頭版頭條論述所謂“留給二十 一世紀的懸念”的文章中就說,Leibniz受《周易》啓發,發明了二進制和計算機。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數學上的進位制本來是人們爲了計數和運算的方便而約定的,約定逢二進一,就是二進制,約定逢三進一,就是三進制,依次類推。不同的進位制,除了繁簡的差異外,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
   古人多以手指計數,人有十個指頭,自然逢十進一,這就形成了人們最熟悉的十進制。我國的成語“屈指可數”,說的就是這回事。可以設想,如果人只有八個指 頭,逢八進一,則人們熟悉的進位制必然是八進制。一個很有力的證據是:考古發現,三千多年前生活在熱帶叢林中的馬雅人曾使用過二十進制,這顯然與他們同時 用手指與腳趾計數有關。
  雖然人們對十進制最熟悉,用得最多,但十進制並不是天然合理的,甚至不能算是一個好的進位制。瑞典歷史上有一位有遠見的國王就說過,從日常應用的角度看,十二進制比十進制更方便。他生前曾設想過,在他管轄的範圍內廢止十進制,而代之以十二進制。
   曾對人類文明作出過卓越貢獻的Leibniz則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從二進制的簡潔和優美洞察到,不僅可以用二進制方便地進行數的表示和運算,而且還 可以用二進制方便地表達集合代數和邏輯代數,進行集合運算和邏輯運算。他特別提倡二進制,並試圖以此爲工具構建一種通用的數理語言。
  總之,二 進制是不需要誰來發明的,需要的是從順手捻來的自然數的二進制表示出發,建立相應的完整的二進制數系及其運算規則。數學史明確記載說:Leibniz早在 1679年就已經完成了這一工作。僅僅是在二十多年後的1701年,Leibniz才通過到中國來的傳教士,看到了《周易本義》中的所謂伏羲六十四卦圖。 Leibniz看到後很興奮,認爲所謂伏羲六十四卦圖可以用二進制來解釋。他讚歎道:“這恰是二進制算術”,並說:“在伏羲的許多世紀以後,文王和他的兒 子周公,以及文王和周公五個世紀以後的著名的孔子,都曾在這六十四個圖形中尋找過哲學的祕密”。他驚呼幾千年不能很好被理解的奧祕被他理解了。很顯然,不 是Leibniz看了《周易》後才發明二進制的,而是他試圖用二進制來解釋所謂伏羲六十四卦圖。
  這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謂伏羲六十四卦圖, 與傳說中的伏羲並無關係,它實質上是我國宋代理學家邵雍(1011-1077)創造的,是《周易》中本來沒有的。這在《周易本義》的圖說中就能看出。顯 然,Leibniz上當受騙了。那麼,《周易》中到底有沒有二進制思想呢?可以肯定地說:沒有。不僅易經中沒有,易傳中也沒有。
  易經中六十四 卦的排列次序,即所謂乾、坤、屯、蒙、需、訟、師、比等,是很混亂的。在考古發現的易經古本中,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就完全不同,但也同樣是很混亂的。這些 排列次序均與二進制無關。易傳中的序卦是專門解釋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的,但多爲牽強附會之同,連自圓其說都談不上,根本沒有二進制的影子。易經將六十四卦 劃分爲三十二對,其中佔大多數的二十八對,其相對兩卦的六爻是彼此上下顛倒的,這與二進制毫無共同之處。易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這似乎是《周易》中與二進制有關的話。但這實際上只是一種原始的一分爲二的思想,與二進制仍然沒有必然的聯繫。易傳在講述八經卦時,分八經卦爲 陰陽兩類:乾、震、坎、艮,交畫爲三,爲五,爲奇致,故稱陽卦;坤、巽、離、兌,爻畫爲六、爲四,爲偶數,故稱陰卦。這種劃分與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 一分爲二思想格格不入,這裏的所謂的奇偶與二進制數的奇偶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歸根結底,《周易》中是找不到二進制思想的。
  不可否認,邵雍所 創造的六十四卦圖確實有樸素的二進制思想。邵雍是一個素養較高的理學家,他有許多值得稱讚的創造。他發展易傳中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一分爲二思想,並 將其貫徹始終。他按照這種思想,重新排列出八經卦的次序: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進而依次重之,排列出六十四卦的次序。邵雍以伏羲的名義,畫出 了所謂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這是《周易》中原來沒有的嶄新的圖,也就是Leibniz所看到的圖。 因此,Leibniz對伏羲以及文王、周公、孔子的讚歎確係張冠李戴。邵雍還畫過所謂天地始終之數圖,以及許多其他的圖,並引入辰、日、月、歲、世、運、 會、元等時間單位,交替用十二進制和三十進制,構成一個複雜而規律的計數系統。但是,我們不得不指出,邵雍雖然提出並交替使用了十二進制和三十進制,卻從 來沒有以任何方式提出或暗示過二進制計數法。肯定地說,邵雍在他的六十四卦圖中所蘊涵的二進制思想是不自覺的。邵雍所關心的是如何在他的宇宙模式下把萬事 萬物納入數的範疇,因而,他不可能在數學上再前進一步。
  還必須指出,二進制的產生與計算機的產生並沒有必然的聯繫。1794年, Leibniz設計並製造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臺能進行四則運算的機械計算機。儘管:Leibniz早在十五年前就建立了完整的二進制數系及其運算規則, 但他的機械計算機仍然用的是十進制。另外,如果把不同數位上的不同數字視爲不同狀態,那麼表示某一範圍的數時,不同進位制所需的狀態數各不相同,從而有優 劣之分,其中二進制並不是最優的,三進制纔是最優的。從計數和運算的角度看,各種進制並無區別。電子計算機採用二進制,是因爲二進制運算規則簡單,並且容 易在物理上實現。由此看來,即使邵雍確實爲《周易》注入了樸素的二進制思想,我們也是無法把《周易》與計算機直接聯繫起來的。
  我們的祖先創造 了燦爛的古代科學文化,這當然是應該引以自豪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由於我們的固步自封,歐洲文藝復興以後,我們的科學文化就一步一步、愈來愈遠地 落在列強之後,這正是我國近代史上屈辱、捱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要汲取血的歷史教訓,決不可重蹈覆轍。對於祖先創造的古代科學文化我們要實事求是地取其 精華,棄其糟粕,繼承之,改造之,發展之,切不可夜郎自大,沾沾自喜,躺在遺產上睡大覺,切不可盲目地以爲我們的祖先把一切道理都說清了,切不可自欺欺人 地把現代科學的成就硬歸功於我們的祖先。科學文化的發展是有其規律的,違背它,或者超越它都是錯誤的。我們不能苛求我們的祖先。在宣傳我國古代燦爛的科學 文化時,一定要尊重歷史,切不可隨心所欲地說過了頭。因爲,即使是真理,如果說過了頭,也會變成謬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