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棋子

http://www.mblogger.cn/ms.mblogger.cn/object/posts/463.htm wtong(原作)(ZT) 

我的點評:挺有意思的一篇文章,認識自我永遠是哲學探討的首要目標(from Ernst Cassirer)。如作者所言,稍有些混亂,不過還算清晰。從計算機程序到人,都是由上帝所控制的狀態機,當遇到事件或消息的觸發會從一個狀態遷至另一個狀態。我個人的理解與作者可能存在不同之處,首先,作爲無神論者我不苟同這兩者都是由上帝所控制,另外,如果非要用狀態的變化來描述計算機程序和人,我的理解是:

在狀態數量是一定的情況下,計算機程序受到某一事件觸發,舊的狀態S1會轉移到另一個狀態S2,下一次受到該事件觸發仍然會轉移至狀態S2...,這就是狀態轉移的穩定性(這裏不講有BUG的程序,呵呵);而人有所不同,舊的狀態S1會轉移到另一個狀態S2,下一次受到該事件觸發可能轉移至狀態S3...,這就是狀態轉移的不穩定性。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歸咎於人是有思想的,它控制着狀態的轉移,而每次相同事件的觸發造成的狀態轉移變化是不穩定的。如果你說思想也是由上帝所賦於和控制,那我無話可說。
計算機程序是沒有思想的,想像一下吧!否則,計算機程序豈不超過了人類?如果有一天計算機程序也具有思想,那我想人類可能真有一天...嘿嘿...


   也許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棋子,一個被它所控制,並正在不斷運行的有限狀態機。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自從圖靈開創狀態機的理論以來,計算機行業就不斷的飛速發展,今天幾乎已經成爲一個無孔不入的產業,而狀態機可以說是計算機理論的最根本基礎。在我所現在從事的通信行業中,有限狀態機也是一個最基本的設計模式,基本上所有的上層和底層軟件都是由一個個事件或者消息驅動的有限狀態機,它們不斷的運轉,根據接受到的消息或者事件,調用相應的事件處理過程,產生或者不產生新的消息或者事件,轉移或者不轉移到新的狀態,就這樣不斷的循環,不斷的從生到死,生生不息的運轉,其他的各種設計模式都是基於有限狀態機的基礎,進一步的細化歸納而成。

在學習有限狀態機模式的過程中,我慢慢的覺得,人是不是也是一部上帝編好程序的狀態機。

也許每個人的一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生在美國,生在非洲,生在北歐,生在中東,生在日本,是男還是女,富裕受過教育的家庭,露宿街頭的乞丐,父母離異,生來弱智,絕頂聰明,中國西部的貧窮農村,……這些全都是每個人所無法決定的。也許真的是上帝安排了這一切,同時上帝也給每個個體綁定了各種各樣的觸發器和事件處理器。

就比如有些人喜歡和別人在思想上傳接迅急刁鑽的球,享受思考的快感;而另外一些人卻從不顯山露水,只願意享受平淡的人生。這些難道都是上帝安排的嗎?

之後,一個人一旦出生,就成爲一部有限狀態機,對於他/她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感覺到的,……,都是一個接一個的消息,或者說事件,根據所接受的外部事件或者內部事件,他/她會分析、處理這個事件,自己產生或者不產生新的事件,轉換到下一個狀態,接受事件、處理事件、產生或者不產生新的事件、發送事件、轉移到新的狀態,這個過程就不斷的循環,直到這部有限狀態機運行到結束狀態。

也許有人說,人生的路,自己可以選擇,人生是由選擇創造的。但是,選擇本身是由誰創造的?

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都是一扇一扇的門,每一扇門後面都是不同的風景,但是問題在這裏,我們認爲是自己選擇的一扇門,那其實是我們一定會選擇的一扇門,然後看到裏面的風景或者狼藉,並作出自己的處理,接着選擇下一扇門。

在這裏,我們選擇的門以及我們作出的處理,其實是早就定好的。

每個人的人生也許就是一隻鞋,合不合腳,它都得被穿着吧。

在有限狀態機運行的過程中,每個個體所產生的新的事件也會影響別的個體,也許能夠將別的個體觸發到一個全新的狀態空間中,這也就是爲什麼很多時候改變不了自己命運的人,卻可以輕易的扭轉他人的人生軌跡。

就像我們編的程序,它接受到什麼,然後選擇什麼,作出下一步的處理,都是已經由我們決定的。如果有所謂的異常情況,那就因爲是我們的預料不足,但是這個程序不會有新的狀態和新的事件處理器,它只可能存在於已有的狀態中。

也就是說,假如我們在操作電腦按照有限狀態機運轉,我們外面的主體也在操作我們這個有限狀態機按照它設定的方式運轉。

就像電腦不知道它被我們操縱,我們也不知道被另一個“它”所操縱。

程序是由我們控制的,我們可能就是由創造我們的上帝控制的,它創造我們的時候,所有的狀態,所有的事件和所有事件處理程序,它其實都已經編好了,對所有的個體,狀態是一定的,但針對單個的個體,上帝會在它身上根據每一個狀態綁定具體的觸發器和事件處理器,在這裏,上帝對待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用我們的觀點來看,這些不同的東西就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所擁有的一切,智慧、家庭、健康狀況……,以後單個個體在運轉的時候,也會有意外出現的時候,上帝也會不斷的去修正,就想我們修改自己編的程序一樣,“它”同樣也會驚訝,但意外會越來越少,因爲“它”越來越有經驗,懂得修正並完善“它”的絕作。

 然而當“它”的意外越來越少的時候,“它”也許會滿足並厭倦,然後“它”可能會創造另外一個狀態空間和事件空間,以及相應的事件處理器,從而構成另外一個和諧而平衡的世界,由於經驗的原因,應該比我們現在的世界更穩定,更和諧。

這裏可能會有人這樣說:“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外界有隨機的輸入,內部有目前尚處於未知的內心世界,而且人可以有意的改變外界,改變他人,更可以改變自身。有限狀態機不足以描述這樣一種系統,或者有限狀態機需要太多狀態。把人看作有限狀態機,只能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人和有限狀態機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在於“有限”這兩個字,有限狀態機一旦定義,那麼它在每一個狀態對每一個消息的反應都固定了,人不是,人可以改變這種反應,或者說人可以無限增加自己可以存在的狀態,所以應該說人是無限狀態機。”

我不知道,簡單的東西按一定的次序組合到一定程度,比如人的神經細胞,所能構成的思維,也即事件處理器,是真的達到無限的可能性,還是非常非常大,不是真的無限。我認爲不是無限,而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巨大。

人的神經細胞,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所以構成幾乎無窮的智慧,也就是幾乎無窮的事件處理器,至少我們一直是這樣認爲的,也就是當一樣東西的數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就可以達到一定的可能組合性,隨着數目的增長,和次序的更優化的組合,它的事件處理程序就更完善,更正常。比如CPU中的晶體管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486的年代它處理的速度比較慢,現在它已經快的多,也就有能力處理更龐大的事件處理器組合,我的意思就是,隨着晶體管集成度的不斷增長,機器有一天也能夠到達人的智慧,人的智慧是否包含感情,我一直在疑惑中,也許有人會認爲感情是人虛弱的缺點,但是感情卻是幾乎所有人認爲自己與機器的本質區別,人的智慧很多人認爲是天生的,但人的感情是後天形成的相信不會有多少人置疑,它難道是碳元素所構成的有限狀態機(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特有事件處理器,我不能確信,因爲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爲碳元素和硅鐵元素的組合不同,不同次序的組合會造成巨大的差別,舉一個例子,我們常見的兩個成語:一盤散沙和固若金湯。用這兩個成語形容的羣體的區別並不是因爲個體的數目,而是因爲個體組合的次序。【關於這一點,如果有更多的朋友感興趣,我想以後會在《機器與生命》中討論。】

在這裏需要一些近似,最簡單的,一隻蟲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對它來說可以說就是一個平面,而不是球體,就像我們研究天體運動時候把地球作爲點來觀察一樣。

同樣的道理,如果可能性已經突破了你我所在的層次所能認識的極限,那對我們來說就是無限的。

比如一盤圍棋遊戲,跟人類的數量,以及人類的遊戲規則比起來,它的棋子少的可憐,遊戲規則極爲簡單,但是由這兩個簡單構成的落子模式組合卻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不可否認,這個數字是有限的,但在一個棋手的有生之年,他/她總能嘗試到不同的組合,因爲在棋手的一輩子,碰到同一個組合的可能性的概率是極低極低的,幾乎等於0。所以對於棋手的快樂與悲傷,就在於這種他無法預知的組合性和由此帶來的結果。根據訓練以及不斷的嘗試組合經驗,他/她會找到一個較優的下子模式,以便向她/他期望的結果發展,他/她能夠達到何種程度的優化模式,就在於她/他的內在的上帝設計的程序,以及他/她接受到的事件對她的影響,有一些外在的事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合適的外在事件,他/她的某種天賦就永遠無法被發覺,也就是某個觸發器永遠不會被觸發,好比某個偏遠山村的貧困少年有着傑出的足球天賦,但一輩子也沒有見過足球,那麼他的足球天賦就只可能永遠的被埋沒。

所以上帝的快樂就在於它設計了程序,設計了所有的狀態,所有的事件處理器,但是由於個體太多,構成一個非常龐大的組合數目,所以它無法預知和控制事件的產生(對於這一點,我只是自己認爲“它”不能控制,也許“它”能夠。),所以對最後的結果,它同樣的好奇,是這樣嗎?這就是人常說的命運,命是一定的,但是運卻是隨機的。

所有人可能的狀態空間是一樣的,它是上帝編定好的靜態實體,但是每個人經歷哪些狀態都是不一樣的,由於外部事件的複雜隨機,很多人沒有機會達到某個狀態,還有很多事件處理器沒有被綁定到她/他身上,其實狀態和事件處理器都已經被定義好,他們被所有人共用。

同樣,人的快樂就在於他/她總在遇到不同的可能性,在他/她的生命中,他/她一直在選擇自己最優的下子模式,但到達什麼程度,由上天爲每個人綁定的觸發器和事件處理器,以及上天無法預知的外部事件來推動,當他/她按照自己選擇的模式下子的時候,結果會讓他/她快樂或者悲傷,快樂會讓他/她保持自己的下子模式,悲傷也許會改變下子模式。

 所以人的不會厭倦存在於兩個前提:有限的生命,以及對於他/她來說無限的事件組合。上帝給他/她綁定的事件處理器,上帝無法確定,當然他/她自己更無法確定的外部事件,他/她會選擇自己的優化模式。而人自己的悲傷在於:他/她的優化模式選擇錯了,或者別人比他/她更優化。

也許人生就是如此,每個人的痛苦在於他/她不能選擇自己的事件處理程序,以及無法預知和決定自己所能夠接受到的事件,而快樂在於他/她以爲自己能夠選擇,也正在選擇。他/她在特定的狀態接受到特定的事件,特定的觸發器會出現,將他/她帶到新的狀態空間和新的事件處理程序。這個狀態空間中的狀態數量非常大,但是這個數字是有限的,這就是生命是有限的原因。

也許看完文章之後,有些人會比較悲觀,因爲命運似乎已經註定了,還是“及時行樂”的好;也有些人會覺得失望,因爲似乎什麼也沒有說。

對於悲觀的朋友,我想說:我寫這篇文章,是因爲我有時候想,其實我是被我不知道,不理解的東西驅動着前進,因此我沒有很高深的人生哲學,活在現在,也享受現在,但並不滿足現在,我還有我的許多追求呢^_^,比如賺更多的錢,尋求更好的發展……,並有時候,很少很少,思索一下現在,選擇“隨意而安”,而不是“隨遇而安”。

契柯夫的一篇小說《不平的鏡子》,很醜的女人卻看到傾城的自我。我想我的這篇文章中的鏡子並不光滑,而是粗糙的像砂紙,能否映照出圖像都比較難,但希望能拋磚引玉,看到關於人生的真知灼見。

對於失望的朋友,我只能說:“站在原點不動,和繞一圈再回來,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倪匡的妹妹亦舒也曾經在自己的書裏說:“人生就好像一場舞會。一曲終了,你站在原處,但是什麼都變了。”

所以我相信讀者會有收穫,就像我寫這篇文章一樣,也有很多的收穫。

不管怎麼樣,對於我們每個處於棋局中的棋子,每個人的明天還得繼續,快樂和悲傷同樣也會繼續,但我想每個讀者不會再像從前一樣有時候哀嘆命運的不公,而會更自然的選擇創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這篇文章的邏輯有些混亂,我試圖去整理,但沒有太多時間,整理的還是很不清楚,希望大家提供寶貴的意見,歡迎任何經過思考的批評!

吳桐寫於2003.12.20

最近修改2003.12.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