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996模式下的成長魔咒?

如何打破996模式下的成長魔咒?


996相信是國內互聯網的標配了,標配到是一個默認的道德約定了。道德約定有多可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是比法律稍微低一點的人性約束。


996下的無奈


如果你不996,你可能無法找到互聯網的工作。

如果你不996,你可能在互聯網公司裏無法長期立足。

如果你不996,哪怕你在5點前把工作處理完了,你會被小組的同學DISS。

如果你不996,哪怕你效率全組第一,老闆依然會找你聊天,考慮到其它同學,你能不能996?


那麼996到底能否提高生產效率?答案是:可以的。


我認爲對於公司來說,永遠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即將生產資料充分利用,以攫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996則是強行延長工期的一種加大對生產資料利用的方法,總體來說,就可以提高生產。


那麼是所有的職業,都能通過延長工作時間達到提高生產能力的目的嗎? 答案顯然不是的,像寫作、繪畫、音樂、演繹等,這些需要靈感和創造力的職業,可能隨着延長工作導致疲憊,從而導致效率更低。


一些高端科技,比如CPU、半導體材料、人工智能等,本來就需要長期投入的科研成本的,也明顯不是可以通過半年一年的996提高研發能力。



那麼,結論來了,低端工程化的工種,是可以通過延長時間的方式來提高生產能力的。比如建築業,可以通過倒班制提高生產能力,比如我們【武漢雷神山醫院】10天建設完成,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了。


還有就是手工輕工業,比如浙江溫州的眼鏡廠、襪子廠、電子廠等,可以挺過加班來實現生產能力的提高。


現在就要說到互聯網行業了,看起來是一個高新科技的行業,但是實際上,國內的互聯網和國外知名互聯網公司相差巨大。大部分國內的互聯網都是走商業化模式上的創新,即從國外的技術“拿來主義”,用中國式的經驗本土化,進而實現商業模式的最佳實踐,進而獲取市場。


因此大量的互聯網都是搶佔市場,滴滴打車快速上線業務覆蓋市場、抖音快手短視頻業務、企業微信上線遠程會議(暫且視爲部分技術含量)等。


大部分都是H5頁面等簡單的CRUD邏輯,堆人力就可以快速上線業務,進而佔用市場。如果有人吃不消,隨時插件化般的置換即可。


羅振宇說:互聯網公司996已成過去,247(三班倒)大勢所趨,對此你怎麼看?


羅振宇開始說出這個話的時候,全中國的程序員怒了。


Screenshot_2020-02-23-15-57-10-671_com.taou.maimai.png


但是不能否認,當程序更加模塊化、組件化、工程化的時候,完全可以實現247,高中畢業後從一般的培訓機構或者職業培訓學校出來,就可以實現工程化,和汽車組裝、鋼筋混水泥沒有本質的區別,也進而可以實現生產能力快速提高。



如何打破魔咒?


很多人適應了996的模式,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會去思考合理和合理性,去打破魔咒做更好的成長。那麼可以看下下面的這個視頻。




1、Does being busy make you feel valuable?


首先要問問,目前的忙碌是否讓自己感覺自己很有價值感? 如果有那麼恭喜你,加班996甚至007是有利的。比如上線了一個你lead的大項目,或者是做了一件很有里程碑式的業務,或者是替公司開拓了一個新的市場等。


但是如果答案是否,那麼你要思考下,該如何改變。


2、Listen to your creativity


每個人有自己的創造力,你的創造力什麼時候最高,如何提高你自己的創造力,你自己的創造力來自哪裏?這個是你要思考的問題,有的人喜歡上午,有的則在半夜靈感爆發,對了,就是選擇你最合適的時候,發揮你的創造力。

對於程序員來說,可以在你最高效的時候,去設計最優化的技術方案,去分析核心的疑難問題,去產出技術文章等。


3、Dismantling myths and challenging your old views


拆解疑難雜症、挑戰舊模式、識別自己的侷限。敢於向常規問題發起挑戰,比如爲什麼我會在某些邏輯上耗費大量的人力?

比如我有個業務,需要後臺操作數據,每次都是走接口調用,而接口調用的流程比較複雜, 需要重複4-5個步驟,我就思考爲什麼不能做成一個工具化的後臺,簡單操作兩步即可?


創新是一個打破常規的思考模式,而如何破除自己的舊思想變得尤爲重要。有的系統和業務已經存在和延續10年了,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天然就是繼承來的,或者說當時最佳的模式就是這樣。但是何不問問,這個規則現在還合適嗎?現在是否有了更好的模式?



創新,而非搬運


做個能創新的人,而不僅僅是搬運工。搬運當然也分很多種,從國內的技術搬運到國際上的技術搬運。最新的技術往往從國外泊來,因此主動去國外的知名網站和平臺上搬運東西,顯然比看國內翻譯的會更早更快。不知道國外成熟到什麼樣子,纔會有翻譯內容到國內。


另外,在搬運時,增加自己的思考,不僅要用好,更要加點創新性的挑戰,學習創新者的設計模式,進而沉澱自己的設計方法論。


另外推薦一些學習的網站:https://www.skillshare.com/ https://www.youtube.com/可以獲得更多有意思的資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