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之父魯賓:被喬布斯羨慕嫉妒的天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1日 04:18  大洋網-廣州日報

安卓之父魯賓:被喬布斯羨慕嫉妒的天才

安卓之父魯賓:被喬布斯羨慕嫉妒的天才
安迪·魯賓

安卓之父魯賓:被喬布斯羨慕嫉妒的天才
魯賓的家裏有視網膜掃描儀爲他把門。

安卓之父魯賓:被喬布斯羨慕嫉妒的天才
“蘋果之父”喬布斯

安卓之父魯賓:被喬布斯羨慕嫉妒的天才
魯賓發明的智能手機Sidekick。

安卓之父魯賓:被喬布斯羨慕嫉妒的天才
魯賓製造的機器人。

安卓之父魯賓:被喬布斯羨慕嫉妒的天才
魯賓的直升機模型都是由電腦控制,可以自動起飛。

  今年中國掀起一股“蘋果熱”,智能手機iPhone、平板電腦iPad遭瘋搶,一度賣斷貨。然而,令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蘋果”的老家——美國市場,智能手機中賣得最火的並不是iPhone,而是Android。而且,Android手機增長速度之迅猛令人咂舌——全世界每天都在新增加40萬用戶。

  如今,Android及它的綠色小機器人標誌已經和蘋果的iPhone一樣風靡世界。美國《新聞週刊》曾評論稱,Android引發了移動領域的革命,正在重塑着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的未來財富格局。而創造這一奇蹟的人,正是“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上世紀90年代他曾供職蘋果和微軟,如今是谷歌公司的工程副總裁、Android開發的領頭人、許多項發明專利加身的發明家。在他48年的極客人生中,他一直致力於將最酷、最超越時代的電子產品呈現給世人。

  安迪·魯賓,讓谷歌從全球搜索引擎的老大成功轉型爲智能手機市場的帶頭大哥,讓微軟總裁鮑爾默和“蘋果之父”喬布斯暗中嫉恨抓狂。他就像當年的比爾·蓋茨一樣,踩在一條寬廣的IT未來之路上,只不過當年那條路通向個人電腦,而今天這條路通向或將全面取代電腦的智能手機……

  文字 /呂雲

  智能手機火起來,不過是最近兩三年的事。然而,早在2002年的春天,谷歌的兩位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就在腰帶上別上了一款炫目的智能手機。無論他們走到哪裏,都可以用之上網,使用自己的搜索引擎。

  它就是Sidekick。當時,大都市的時髦人士和硅谷的電子迷們都喜歡帶上這款肥皂形狀的智能手機,四處招搖。

  Sidekick比主要用來收發郵件的黑莓手機更加靈活,是當時可以對互聯網、即時通訊、電子郵件和其他個人電腦設備進行無縫整合的首批智能手機之一。

  這個新潮的玩意兒就是安迪·魯賓的發明。從網絡電視,到數碼相機,到智能手機,到各式機器人,從蘋果到微軟再到現在的谷歌,魯賓總是在最酷的公司做着最酷的研究。

  這個渾身浸透着玩樂細胞的終極極客,一直實現着一個童年以來的電子夢: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足夠酷的玩具,那麼我就自己來製造。

  蘋果員工 一件好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1963年,安迪·魯賓出生於美國紐約州。他的父親是學心理學的,後來成立了一家電子器械直銷公司。在將銷售樣品拍照放進銷售目錄之後,這些完成商業使命的電子器械便成了小魯賓的玩具。他的房間裏總是堆滿了最新的電子產品,他每天都待在屋裏拆拆卸卸,樂此不疲。極客(Geek)基因從此種下。

  1986年,魯賓在取得紐約州尤蒂卡學院計算機學學士學位後,加入以生產光學儀器知名的卡爾·蔡司公司擔任機器人工程師。後來他被公司派遣到瑞士,負責另一個機器人項目。魯賓說,要不是在開曼羣島的一次奇遇,他可能一輩子都會開心地在蔡司工作下去。

  1989年,魯賓到開曼羣島旅遊。一天凌晨,他獨自在沙灘漫步,發現有個人很可憐地睡在一把椅子上。魯賓和此人交談後得知,他和女朋友吵架,被趕出了海邊別墅。好心的魯賓爲他找了住處。作爲回報,這位老兄答應引薦魯賓到自己所在的公司工作,這個公司就是正處在第一個全盛時期的蘋果公司。

  就這樣,26歲的魯賓來到了蘋果公司。當時,蘋果基本上是由技術人員把控,管理風格比較隨意,各種奇怪的點子滿天飛。

  魯賓在蘋果公司主要搞研發,蘋果首款塔式電腦Quadra和歷史上第一個軟modem,都離不開他的努力。初到蘋果,好玩的魯賓就搞出一場惡作劇:他對公司的內部電話系統進行了重新編程。結果,跟他同一組的同事就分別接到貌似是公司當時CEO約翰·斯卡利打來的電話,聲稱要給他們特殊的股票獎勵。

  造出機器人在微軟公司四處遊蕩

  1990年,蘋果將手持電腦和通訊設備部門剝離出來,成立了一個新公司。兩年後,魯賓加入這個新公司。在這裏,他完全融入到“工作就是生活”的工程師文化中。他和其他幾位同事在辦公室的小隔間上方搭起牀,幾乎24小時吃住在辦公室,夜以繼日地開發Magic Cap。這是一款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和界面。

  General Magic獲得過短暫的成功,1995年公司上市第一天股票就實現了翻番。但是好景不長,Magic Cap的概念太超前了,只有少數幾個生產商和通訊公司能勉強接受,很快就被市場判了死刑。

  魯賓所在的研發部被迫解體。有三名蘋果公司的元老成立了Artemis研發公司,邀請魯賓加入。魯賓又將牀搬進辦公室,繼續夜以繼日地追逐自己的夢想。這次,他參與開發的產品是交互式互聯網電視WebTV,獲得了多項通信專利,產品擁有了幾十萬用戶,成功實現盈利,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

  1997年,Artemis公司被微軟收購。魯賓留在微軟,默默地探索自己的機器人項目。不改極客本色的他再一次闖下禍端,也因此在極客中贏得了大哥級的江湖地位。

  他造出一個會走路的機器人,裝有攝像頭和麥克風,在微軟四處遊蕩,記錄所見所聞。某個週末,微軟安全人員發現控制這個機器人的計算機被黑客入侵。雖然黑客尚沒有發現這臺計算機是移動的,且有攝像功能,但魯賓的危險做法足以激怒微軟的安全小組,他們要求魯賓即刻把這個機器人打入冷宮。

  老闆 Android名字來自科幻小說

  1999年,魯賓離開微軟,在硅谷中心城市帕羅奧圖租了一個零售商店做實驗室,實驗室裏充斥着他從日本帶回來的各種機器人。在這裏,魯賓與他的工程師朋友們經常聚會到深夜,構思開發各種新產品的可能性。

  他們最終決定製造一款像巧克力條那麼大的設備,售價不到10美元。用戶可以用來掃描物品,然後把圖片傳上網,在網上平臺發掘關於這些物品的信息。魯賓說,發明這一掃描設備的初衷是爲了打造一塊“數字化海綿”,將人們“吸”回到互聯網絡。這是一個很酷的想法,但問題是,沒有人肯出錢資助。

  因智能手機與谷歌創始人結緣

  魯賓和朋友們沒有氣餒。他們成立了一家名爲“危險(Danger)”的公司,進一步完善原來的發明,將無線接收器和轉換器加入這一設備,並給它起名Sidekick,把它打造成可上網的智能手機。Danger和此後的Android都充分體現了魯賓對機器人的熱愛。Danger這個名字來自上世紀60年代風靡美國的太空幻想電視劇《迷失太空》。劇中有個機器人經常在劇中發出“Danger!(危險!)”的警告。

  2002年初,魯賓在斯坦福大學給硅谷工程師講課,其間談到了Sidekick的研發過程。他的聽衆中有兩個不平凡的人物——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這是兩人第一次與魯賓結緣。下課後,佩奇走到魯賓身邊查看Sidekick,發現Google已經被列爲默認的搜索引擎。“真酷。”佩奇由衷地說。

  魯賓在斯坦福授課之際,具備手機功能的手提設備已經初具雛形,只是後來數字無線網絡的發展給了這一設備以新生而已。

  受到Sidekick的啓發,佩奇很快就有了開發一款谷歌手機和一個移動操作系統平臺的想法。正是這樣的想法促成他與魯賓再次結緣。此爲後話。

  擔任CEO,運營不理想,被迫辭職

  創辦Danger並擔任CEO的過程讓魯賓完成了從工程師到管理者的轉變。他開始積極地思考如何研發一個產品並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公司。“我們都努力去考慮營銷策略,那是我第一次啓動自己大腦的這一部分。”魯賓說。

  在他的努力下,Danger公司找到了將移動運營商和手機製造商利益結合起來的模式。但是,公司的運營並不理想。

  2007年,Danger董事會決定不再讓魯賓擔任CEO。魯賓表示尊重董事會的意見,而且還參與尋找接班人。新CEO上任沒多久,魯賓就提出辭呈。他自稱完成了在Danger的使命,希望能夠繼續前行。但是,熟悉內情的人稱,魯賓是對新管理層感到失望才離開的。

  魯賓跑到自己的老度假福地開曼羣島待了幾個月,並在那裏開始編寫軟件,試圖研製一款數碼相機。但是,老問題又來了,沒人肯投資這款相機。

  兜兜轉轉,魯賓又回到了研製下一代智能手機的最初想法上。這次,他決定成立一家叫Android的公司。Android.com是他擁有多年的一個域名。

  Android一詞最早出現於法國作家利爾亞當在1886年發表的科幻小說《未來夏娃》中,他將外表像人的機器起名爲Android。魯賓召集了一幫工程師和產品規劃師,目標是開發一個向所有軟件設計者開放的移動手機平臺。

  “父親” Android出世

  魯賓把所有的積蓄都傾注在Android項目上。但還是遇到了缺錢的問題。他打電話給老朋友珀爾曼,告訴他自己成了窮光蛋。珀爾曼就是當初創立Artemis的蘋果三元老之一。

  “你什麼時候需要錢?”珀爾曼問。

  “就是現在!”魯賓回答。

  珀爾曼二話不說,趕緊跑到銀行,從取款機裏取了100張100美元,直接來到魯賓的辦公室,將厚厚的一摞錢放到他的辦公桌上。珀爾曼陸續借給魯賓10萬美元,資助Android公司完成商業計劃。

  很快,有風險資本家對Android的開發項目感興趣,提出收購Android。魯賓一邊跟這位收購者洽談,一邊發了個電子郵件給谷歌創始人之一佩奇,暗示Android也存在跟谷歌合作的可能性。幾周後,谷歌就迅速收購了Android。魯賓成爲谷歌公司的工程部副總裁,繼續負責Android項目。

  “這世界有了Android,就不需另一平臺”

  谷歌公司於2007年11月5日正式公佈這個操作系統。2010年末的數據顯示,僅正式推出三年的Android已經超越稱霸十年的諾基亞Symbian系統,躍居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平臺。

  目前,Android發展之勢迅猛,已經超越蘋果成爲美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平臺,也是增長最快的用戶平臺。根據一項最新統計,美國共有7250萬智能手機用戶,其中Android手機用戶佔了34.7%,剩下的黑莓用戶和iPhone用戶分別佔27.1%和25.5%。

  有機構預測,按目前的速度,截至2014年,Android將擁有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25%份額,而與之相比,蘋果所佔的份額則只有11%。而基於Android的平板電腦也將構成對iPad的有力競爭。

  去年,魯賓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評價即將推出的微軟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統:“這世界有了Android,就不需要另一平臺。 因爲,這是一個開放的甚至是免費的平臺。”

  跟蘋果公司的封閉系統相比,Android是一種以Linux爲基礎的開放源碼操作系統,全世界的優秀工程師理論上都可以爲Android編寫新的軟件,將它的發展可能性放大到無限。

  目前,Android的對手有蘋果的iOS及微軟的Windows Phone及RIM使用的黑莓OS系統。其他操作系統如微軟的Windows Mobile,手機商要向微軟繳付相當於手機成本10%的牌照費,Android則以免費開源打破某些限制,此外,手機製造商和網絡運營商爲保障收入,通常會限制用戶使用某些功能和服務,Android則不設限制,可以像用電腦上網一樣,享用很多服務。

  Android“就是我的最大樂趣所在”

  魯賓曾說過,Android,“就是我的最大樂趣所在”。如果不瞭解Android,就無以理解魯賓的偉大所在。美國《新聞週刊》曾評論稱,Android引發了移動領域的革命,正在重塑着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的未來財富格局。

  有媒體將魯賓比作下一個比爾·蓋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蘋果與微軟爭奪個人電腦的天下。2011年,是蘋果與谷歌爭奪智能手機的天下,而這種爭奪就是iPhone 和Android之間的爭奪,也是喬布斯與魯賓之間的爭奪。這一戰役或許比個人電腦的爭奪更爲重要,因爲智能手機就是未來的便攜電腦。

  當初蓋茨憑藉Windows平臺爲微軟開拓了一條改變全球IT業的“未來之路”,如今,魯賓就是推動新信息時代智能手機淘金熱的開拓者。

  魯賓從來都致力於將最酷的東西展現給人們。他說:“促使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是我能通過Android接觸許許多多人,如果有31億人在用手機,那麼這就是接觸人們的偉大途徑。”

  極客 家有最貴門鈴

  魯賓家的廚房櫥櫃上有一道很長的疤痕,這是一部由激光控制的賽格威撞上後留下的痕跡。在魯賓家裏,計算機技術無處不在。他改造了家庭影院系統,一旦一部影片結束,客廳的燈就會慢慢亮起來。在魯賓家的一樓,還停着幾部直升機模型,都是由電腦控制,可以自動起飛。

  魯賓回家從來不需要帶鑰匙。在他位於硅谷的半山別墅裏,有視網膜掃描儀爲他把門。如果掃描儀認出了來人,就會自動開門。魯賓開玩笑說,他的前女友們要進門的話輕而易舉。

  如果來者不得不使用門鈴的話,就會見證另一個技術奇蹟:在玻璃門廳後,會有一隻機械手抓起一條木棍,敲向一面很大的鑼。儘管魯賓不肯透露其造價,但它很可能是全世界最貴的門鈴了。

  “跟造價無關。”魯賓以前在蘋果公司的同事扎科·德拉加尼克說,“它代表了魯賓的一貫風格:做這些只是爲了享受過程,因爲這很酷。所有這一切,蘊含着一股兒童般的天真。”

  魯賓對消費電子產品的熱愛也擴展到了大玩具——私家車上,不過,這一愛好卻與谷歌所鼓吹的反對過度消費主義的企業文化格格不入。

  2004年,谷歌上市前,當時負責工程部的副總裁韋恩·羅辛在公司大會上揮舞着一個棒球拍威脅說,誰要是被他發現開的車比寶馬3系列還要炫,他就會毫不留情地用棒球棒打爛它。

  聽說這個典故之後,魯賓在進谷歌之前不得不臨時換了輛不那麼炫的新車。魯賓承認自己很糾結。“我是所有精良機械的粉絲,而谷歌不鼓勵明顯的消費傾向,所以我不得不在如何讓兩者並存之間徘徊。”

  既喜歡電焊槍,也着迷編寫程序

  魯賓是硅谷極客文化的代表。“他是那種既喜歡電焊槍,也着迷編寫程序,並擅長業務戰略的奇才。”魯賓的好友珀爾曼這樣評價他。

  魯賓擁有許多項專利,單2000年和2008年,每年都有三項。世界上第一部無線PDA——Motorola Envoy、第一個軟modem都記在他的功勞簿上,更別說WebTV、Sidekick、Android的偉大了。在爲公司研發、管理團隊之餘,魯賓喜歡打造移動機器人。在加州的科技博物館裏,可以看到他製造的多個機器人在遊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