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學

在某些領域內,心理學和視覺傳達設計學具有共同的研究興趣,視覺知覺便是其中之一。許多年以來,心理學家們一直想確定,在知覺過程中人的眼和腦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作爲設計師,對此也同樣感興趣,因爲視覺表現,比如平面廣告的設計,歸根結底是給別人看的。

對知覺所進行的一整套心理學研究,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理論,被稱爲格式塔心理學(完形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的部分原理對設計是沒有直接影響的。然而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不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方面,許多格式塔理論及其研究成果都得到了應用。這些理論和研究述及了這樣一個觀念,即人們的審美觀對整體與和諧具有一種基本的要求。簡單地說,視覺形象首先是作爲統一的整體被認知的,而後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認知,也就是說,我們先“看見”一個構圖的整體,然後才“看見”組成這一構圖整體的各個部分。


格式塔心理學派斷言:人們在觀看時眼腦共同作用,並不是在一開始就區分一個形象的各個單一的組成部分,而是將各個部分組合起來,使之成爲一個更易於理解的統一體。此外,他們堅持認爲,在一個格式塔(即一個單一視場,或單一的參照系)內,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數幾個不相關聯的整體單位。這種能力的強弱取決於這些整體單位的不同與相似,以及它們之間的相關位置。如果一個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關的單位,眼腦就會試圖將其簡化,把各個單位加以組合,使之成爲一個知覺上易於處理的整體。如果辦不到這一點,整體形象將繼續呈現爲無序狀態或混亂,從而無法被正確認知,簡單地說,就是看不懂或無法接受。格式塔理論明確地提出:眼腦作用是一個不斷組織、簡化、統一的過程,正是通過這一過程,才產生出易於理解、協調的整體。


長期以來,設計師們認識到:表現作品的整體感與和諧感是十分重要的。他們根據直覺的觀察和對自己的視覺表現的自覺評價,以及受衆的反應得出結論:無論是設計師本人或是觀者,都不欣賞那種混亂無序的形象。一個格式塔很差的形象即缺乏視覺整體感、和諧感的形象,產生的視覺效果是缺乏聯繫、細節零散而無整體性,破壞了人們的視覺安定感,給人的總的印象是“有毛病”。這樣的視覺形象勢必爲人們所忽視,乃至於拒絕接受。


格式塔原理及應用-格式塔原理在構圖中的應用形式:
1:刪除
刪除就是從構圖形象中排除不重要的部分,只保留那些絕對必要的組成部分,從而達到視覺的簡化。
在實際的設計創作過程中,必須留意在設計中是否添加了任何與你預期的表達相牴觸的多餘的東西。如果有,則應排除,以改進你設計上的視覺表達的格式塔。通過研究一些設計大師的作品,我們注意到,任何有效的,吸引人的視覺表達,並不需要太多複雜的形象。許多經典的設計作品在視覺表現上都是很簡潔的。
2:貼近
當各個視覺單元一個挨着一個,彼此靠得很近的時候,可以用“貼近”這個術語來描繪這種狀態,通常也把這種狀態看作歸類。以貼近而進行視覺歸類的各種方法都是直截了當的,並且易於施行。設計師可以根據需要使用貼近手法創造出完美的格式塔。這是因爲由貼近而產生近緣關係,運用近緣關係無論對少量的相同視覺單元還是大量不同的視覺單元進行歸類都同樣容易。
比如在印刷版面設計中,爲了區分不同的內容,也經常採用近緣關係的方法來進行視覺歸類。最簡單的例子:在處理不同內容的圖片和與之相關的說明文字時,只要將每一幅圖片相應的文字段落與之貼近,在此不同的圖文組合之間保持一定間距,無須指引符號,讀者也不會搞錯各個圖片和文字段落之間的關係。報刊雜誌的版面編排,字母與字母、詞與詞、行與行之間,也都運用了近緣關係,使版面整體分爲若干貼近的欄塊,成爲若干個相關的視覺組合。
3:結合
在構圖中,結合就是指單獨的視覺單元完全聯合在一起,無法分開。這可以使原來並不相干的視覺形象自然而然地關聯起來,比如常用的一種設計手法--異形同構:把兩種或幾種不同的視覺形象結合在一起,在視覺表達上自然而然地從一個視覺語義延伸到另一個視覺語義
4:接觸
接觸是指單獨的視覺單元無限貼近,以至於它們彼此粘連。這樣在視覺上就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統一的整體。接觸的形體有可能喪失原先單獨的個性,變得性格模糊。就如在圖案設計中相互接觸的不同形狀的單元形在視覺感受上是如此相近,完全溶爲一體。
5:重合
重合是結合的一種特殊形式。如果所有的視覺單元在色調或紋理等方面都是不同的,那麼,區分已被聯結的原來各個視覺單元就越容易;相反,如果所有的視覺單元在色調或紋理等方面都是一樣的,那麼,原來各個視覺單元的輪廓線就會消失,從而形成一個單一的重合的形狀。重合,能創造出一種不容置疑的統一感和秩序性。重合各個不同視覺形象的時候,如果我們看到這些視覺形象的總體外形具有一個共同的、統一的輪廓,那麼這樣的重合成功了。
6:格調與紋理
格調與紋理是由大量重複的單元構成的。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視覺單元的大小或規模,除此之外,它們基本上是一樣的。格調是視覺上擴大了的紋理,而紋理則是在視覺上縮減了的格調。因此,在不需要明確區別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同時解釋格調和紋理,
感知格調或紋理的視覺格式塔,總是基於視覺單元的大小和數量的多少。但在一定的場合,別的因素也可能起作用。例如,一個格式塔中視覺單元的總量就可以影響它的外觀。當數量很大,以至不能明顯地看出單獨視覺單元時,這種現象就可能發生。比如透過窗戶看到的不遠處的樹林是足夠大的,可以構成一種格調;但是,如果在飛機上俯瞰一整片樹林,恐怕就只能將其作爲一種紋理來看了。
格調和紋理實際上沒有嚴格的區分界限,當視覺單元大小及數量變到一定的量值範圍,這種特性可以使格調顯得像是一種紋理,也可以使紋理呈現爲一種格調。或者,創造出一種格調之內的紋理,以至格調和紋理同時並存
7:閉合
有一種常見的視覺歸類方法基於人類的一種完型心理:把局部形象當作一個整體的形象來感知。這種知覺上的特殊現象,稱之爲閉合。
當然,我們由一個形象的局部而辨認其整體的能力,是建立在我們頭腦中留有對這一形象的整體與部分之間關係的認識的印象這一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如果某種形象即使在完整情況下我們都不認識,則可以肯定,在其缺乏許多部分時,我們依然不會認識。如果一個形象缺的部分太多,那麼可識別的細節就不足以匯聚成爲一個易於認知的整體形象。而假如一個形象的各局部離得太遠,則知覺上需要補充的部分可能就太多了。在上述這些情況下,人的習慣知覺就會把各局部完全按其本來面目當作單獨的單元來看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