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移動正在成爲最大的開放生態

開放與封閉,無限大的互聯網市場上,從來不是隻有一種選擇。只是在由第二層向第三層互聯網躍遷的過程中,先做好開放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作者 / 薄冬梅

編輯 / 劉 煜

百度重回雙向正增長。

北京時間2月28日凌晨,百度發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百度的營收、淨利潤均重回增長通道,其中營收同比增長6%至288.84億元,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增205%至63.45億元。

同時,百度首席財務官餘正鈞強調,通過加強百度的移動生態系統和對資源投資回報的關注,百度的季度運營利潤率也在不斷提高。數據顯示,2019Q4百度的季度運營利潤率達到了16%,而前三季度分別爲-4%、1%、8%。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百度近兩年來所搭建的移動生態系統,正在給它帶來越來越多的正向回報。經過過去一年在生態,尤其是服務生態上的調整,百度移動生態的內部整合、外部開放效果已初步顯現出來,並直接反映在了百度的用戶流量、業績優化等方面。

據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介紹:“百度應用跨越移動生態系統,帶來更多用戶登錄,12月,百度APP日活躍用戶數達1.95億,同比增長21%,應用內搜索查詢同比增長接近30%。”

回溯百度移動生態的建設,它有着自己的邏輯,而隨着移動生態的迭代完善,百度在自洽的生態邏輯中正在觸達一些有關互聯網的基本命題,開放還是封閉。

在從PC、移動再次向智能轉型的互聯網時代,對於開放,互聯網巨頭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技術、有用戶的騰訊秉持的是“工具”論,有云、有行業解決方案的阿里想要做“基礎設施”,百度則似乎無邊無界……唯一確定的是,變革時代,這顯然是決定互聯網未來的議題。

01

步入穩定增長通道

“剛剛過去的2019年,對於百度而言,是關鍵的變革之年。”四季報發佈後,李彥宏發佈內部信稱。

如他所說,2019年對百度來說是充滿挑戰而又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百度“修煉內功,完成了組織和業務的深度調整”,也同樣是在這一年,百度業績曲折向上,並在2019Q4,迎來了不錯的收尾。

梳理2019年四個季度的財報可以發現,繼2019Q1虧損、2019Q2淨利潤負增長、2019Q3虧損後,2019Q4百度在營收、淨利潤上均獲得了不錯的雙向正增長。數據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6%至288.84億元,淨利潤63.45億元,同比增幅達到了205%。

“我們連續三個季度營收超過華爾街預期,且每季度的增長都比上個季度更好。”李彥宏在內部信中也指出了這一點。

這意味着,在經歷此前的虧損與業績調整後,百度正在重回業績增長通道。同時也意味着, “以投入換增長”(李彥宏一季報發佈後內部信)的百度,它的業務早已進入穩步增長階段。

尤其是2019年重點構建的移動生態業務。2019年年初,百度就從組織架構等方面進行調整,以“打造空前繁榮、強大的百度移動生態,激發組織創新能力,提高協同效率”。在經過一年以及更長時間的建設後,百度的移動生態顯然已經度過前期的投入建設階段,進入邊完善、邊收穫的穩定增長階段。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的移動生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李彥宏在發佈財報時表示。

當前,在移動業務上,百度構建了一個以信息和知識爲核心,以百家號、智能小程序和託管頁爲三大支柱的移動生態。2019年,這三大支柱均在逐步完善,其中,隨着越來越多的原創內容創作者加入百度百家號平臺,百度信息流的用戶參與度也在不斷提高,網絡效應正在形成。財報顯示,12月,百家號內容創作者達到260萬,同比增長38%;原創內容的發佈者增長116%,原創內容的發佈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智能小程序則繼續開放賦能,進一步強化連接信息、知識和服務的能力,解決用戶的一站式需求。Q4財報指出,智能小程序月活躍用戶在12月達到3.16億,同比增長114%;智能小程序的數量是一年前的35倍,較上一個季度增長40%。

隨着越來越多用戶的遷移,APP與智能小程序越來越頻繁的使用,百度移動生態將愈加穩固。而在用戶之外,其面向企業的生態構建也在繼續,並直接推動其業績增長。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百度開始鼓勵廣告主將HTML5網站落地頁遷移到百度託管頁面,並將其作爲他們搜索結果的登錄頁面。去年三季度,其來自託管頁的收入佔百度核心業務中營銷部分的將近五分之一,而到了四季度,這一佔比提升到了四分之一。

一端用戶,一端企業,百度正在向雙方開放自身的生態能力,而隨着其生態能力的更多釋放,它將迎來更大的增長空間。

02

百度的開放基因

百度的開放,由來已久。

十年前的2010年,百度推出應用開放平臺,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讓千千萬萬的企業和開發者從中受益。在此前一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提出通過爲業界提供技術,將用戶引導至合適的服務提供方。

電視貓是第一批百度開放平臺的合作伙伴,提供的是全國多個電視臺節目預告和完整節目表,加入百度開放平臺後,用戶在百度框中輸入“中央電視臺節目表”等關鍵詞,就可以直接在搜索結果中看到電視貓提供的數據結果,而不用再跳轉到網站上查找。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開放的思路也進一步彰顯。在內容生態上,它通過百家號,以信息流的形式進一步擴充。

而百家號本質就是開放的平臺,面向所有人開放。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2月,百家號已擁有超過260萬內容創作者,同比增長38%;覆蓋96%頭部媒體、95%頭部機構、87%中央部委及重點政府機構,日均推薦量超過150億,是國內最大的信息流分發平臺。

事實證明,百度有豐富內容,用戶也依賴百度。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百度搜索的流量增長率超過30%,在春節期間,有關新冠病毒的搜索超過10億次。

這樣的開放態度在智能小程序上也發揮了作用。比如早在智能小程序開發之初,百度就強調支持一次開發,跨平臺、跨終端運行。也就是說百度智能小程序支持百度系APP和外部APP運行,如WIFI萬能鑰匙、趣頭條、快手、愛奇藝等,是最早開源的小程序平臺。

通過智能小程序,百度的開放內涵得以延伸。此前,百度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和內容平臺,而隨着智能小程序這一“新連接”的建立,百度成爲一個囊括內容、商品與服務的開放生態。比如藉助智能小程序,用戶可以無縫銜接信息與服務,比如在搜索框中輸入“蘇寧”,首頁既會有關於蘇寧的各種信息,比如涵蓋百家號、新聞網站等在內的信息,也會有蘇寧智能小程序,並鏈接到其官方購物平臺。

在藉助智能小程序提升百度在用戶端“開放”水平的同時,百度還以此實現了向更多企業的開放。通過智能小程序,百度也將自身的技術、入口和流量資源,向更多企業和商家開放。

以孔夫子舊書網爲例,其智能小程序日活峯值達到8.8萬,已超過自身的獨立APP;“好好住”在上線一個月後,智能小程序的月活用戶就已佔到其整個APP月活用戶的四分之一;知乎上線百度智能小程序兩週,日活用戶就突破200萬。

而對於許多不具備開發能力、規模較小的商家,百度如何將自身的技術、入口等資源開放給他們呢?答案是託管頁。

託管頁最先從醫療行業開始。去年8月,百度宣佈對醫療競價進行整改,要求醫療行業開戶頁面及落地頁均不得涉及軟文形式推廣。通過鼓勵廣告主將落地頁遷移到託管頁,百度大幅降低了落地頁風險,也顯著提升了廣告質量和用戶體驗。當前,託管頁正在向更多行業開放。

無論是百家號,智能小程序,還是託管頁,作爲百度移動生態三大支柱,它們都成爲百度自身開放基因的最佳註解。

03

倒逼開放

在百度等企業以越來越開放的態度建設自身生態的同時,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是,互聯網正在毫無疑問的走向封閉。

這與互聯網公司的起源有關,以國內幾大巨頭爲例,它們在一開始就各居一隅,百度是信息和知識入口,阿里是商品,騰訊是人。此後,以各自的優勢開始,整個互聯網生態陷入越來越封閉之中。

同時,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型,進一步助長了這種封閉,各種各樣的APP進一步對信息、商品、人進行了隔斷。萬維網之父Tim Berners-Lee曾表示,互聯網創造的初衷,是致力於創造一個開放的社羣,讓人們不需要任何審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取連接,或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點擊鏈接,訪問別人的網站。

但現實是,網站已經被越來越多的APP替代,人們被限制在幾個APP中。比如在信息上,APP們將信息留存在自己的平臺上,而不再像PC時代那樣,能夠爲搜索引擎直接抓取。

當然,“開放”一直是所有互聯網企業的主題,尤其是現在紛紛在B端發力的BAT們。比如小程序,正是它們紛紛走向開放的代表,其重點在於更快捷連接,破除由APP所帶來的壁壘。

以百度智能小程序爲例,過去,用戶通過百度搜索關於快遞公司的信息,而現在,在登錄百度APP狀態下,用戶只需選擇搜索結果頁面的智能小程序,便可無縫了解電子商務訂單的發貨狀態或發起快遞請求。據介紹,2019年12月份,百度智能小程序中有關快遞的搜索請求是一年前的5倍。

不過,它們的開放裏也有着許多先決條件。仍然以小程序爲例,微信小程序雖然面向諸多合作方,但仍被限制在自身的封閉生態內,只能在微信上運行,支付寶小程序也是主要在阿里系APP上運行。與之相比,能在百度系內外APP上運行的智能小程序,似乎顯得其更爲開放。

究其根本,百度開放思想根植於其基因之中,無論是信息入口角色,還是它的技術理念,都有着濃重的“去中心化”色彩。

一方面,與從商品和社交切入的阿里、騰訊相比,把持搜索和信息入口的百度,有着天然的開放基因,畢竟信息天然地最渴求開放。另一方面,李彥宏所帶給百度的技術底色是“去中心化”,尤其是在AI背景下,李彥宏曾着重強調要以“開放”來“避免產生新的智能鴻溝”。

“去中心化”,實現技術、生態的開放,正是新的互聯網背景下,百度所帶來的啓示。當前正處於互聯網再次由移動互聯網轉向智能互聯網的關口,而現實是設備林立、商家衆多,要想構建完整的物聯網生態,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需求,就必須以更開放的心態與開發者和汽車、家電等廠商達成合作。

“智能物聯時代,開放生態是王道”,也曾有企業表示。不過在“開放生態”這個表述中,有太多人的落腳點是“生態”,而忽視了“開放”。其中,“生態”是中心化的,而“開放”是去中心化的。

當前互聯網企業的封閉,其實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爲“生態”的建立。與騰訊、阿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跑馬圈地、各自爲營相比,百度在自有生態上顯然沒有那麼霸道,使得它現在可以做到更大程度的開放。

Quest Mobile此前發佈的《2019中國移動互聯網秋季大報告》顯示,微信、支付寶、百度各自將自己擅長的領域延伸向了小程序,比如微信小程序的遊戲、生活服務,支付寶的電商、生活,百度的內容。

而在此之外,與領域集中的微信、支付寶相比,百度的智能小程序顯然分佈更均勻,電商、生活、娛樂、社交、汽車等領域均有佈局。

曾經,在百度智能小程序提出一次開發,跨平臺、跨終端運行後,去年4月,阿里巴巴CTO張建鋒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阿里系將持續加碼小程序,實現一次開發,多平臺運行。如今,百度更進一步的開放策略,是否能再次倒逼互聯網開放與去中心化進程?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04

後記

曾有人從層級的角度分析互聯網生態,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基於底層互聯網,在第二層互聯網起家,最終奔向第三層互聯網。從開放與封閉的角度看,底層互聯網當然是開放的,所有人、所有企業都可以上網。

第二層互聯網則是很多互聯網企業一開始立足的領域,或起源於電商,或起源於社交,或起源於搜索,最終覆蓋範圍從中心向外擴散,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平面生態。當然,也有人出於用戶和自身發展的目的,在試圖打破平面生態間的隔閡,比如因信息而天然擁有開放基因的百度。

如今,BAT這些互聯網巨頭們都正在從第二層向第三層升級,從簡單的內容、商品、服務,向技術(雲、AI)、基礎設施等方向發展。爲了打破層級間的界限,互聯網企業需要自成生態的底層數據與業務做支撐。

開放與封閉,無限大的互聯網市場上,從來不是隻有一種選擇。只是在由第二層向第三層互聯網躍遷的過程中,先做好開放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