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農村部:不用搶購囤積,糧食還是吃新的好

4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做好疫情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目前我國糧食庫存是充足的,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水平。

我國糧食庫存充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國家開始限制糧食出口,像哈薩克斯坦限制小麥出口,越南限制大米出口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身邊可能會有些人因爲擔心食品短缺而進行囤積搶購。我國糧食安全總體形勢如何?

對此,魏百剛表示,很多人現在關心糧食夠不夠吃,要不要囤積,這裏可以分享四組數據,有助於消除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顧慮:

一是糧食產量。這些年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是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

二是人均糧食佔有量。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三是糧食庫存量。目前我國糧食庫存是充足的,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別是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四是穀物進口量。我國穀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去年淨進口1468萬噸,相當於不到300億斤,僅佔我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我們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弱筋小麥、泰國大米等,主要目的是爲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魏百剛說,總的來看,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即使在前一階段國內疫情比較嚴重時,市場上的糧食以及各類副食品都是貨足價穩,老百姓家裏米麪無憂,現在更沒有必要去搶購囤積。“糧食還是要吃新的好。”

已安排420萬噸稻麥拍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佈會現場提問:前段時間疫情防控任務很重,但國內糧油供應充足,價格也比較穩定,當前境外疫情還在蔓延,國內疫情防控絲毫不能鬆懈,下一步在保障糧油供應方面有哪些措施?

對此,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迴應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運行平穩。下一步還將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糧油市場保供穩價工作機制作用,細化工作方案,強化責任考覈,把各項工作措施落細落實。

第二,加強監測預警。繼續堅持糧油市場日監測、日報告制度,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第一時間做好應對準備。

第三,加強協同聯動。前一段時間建立了540家糧油加工企業保供協作機制和12家骨幹龍頭企業聯繫制度,還有湖北等五省聯動保障機制,我們將認真抓好央地協同、區域協同、產銷協同、企業協同,形成保供穩價合力。

第四,加強糧源供應。根據市場需要,繼續組織好政策性糧食拍賣。“比如上週,我們就安排了300萬噸小麥、120萬噸稻穀拍賣。政策性糧食的競價拍賣是常年進行的。”秦玉雲說,我們將密切監測市場動態,如果有需要,將及時加大拍賣力度,確保市場供應。

疫情會否影響大豆進口

中國是大豆的進口大國,受國際疫情影響,我國的大豆進口是否受到影響?豆油供給能不能保持穩定?

針對這一熱點問題,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大豆是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主要用於榨油和提供豆粕飼料。

去年我國進口大豆8851萬噸,進口量佔國內消費量的85%左右,其中自巴西、美國、阿根廷進口的比例分別佔到65%、19%、10%。今年1~2月,大豆進口1351萬噸,同比增長14.2%。

“近期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很多人都擔心我國自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大豆進口會受到影響。”魏百剛說,據瞭解,3月份巴西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是增加的,“目前我國大豆正常進口,並沒有受到影響。”

魏百剛表示,巴西大豆當前正處在收穫季節,據瞭解該國今年產量是增加的,可能達到1.21億噸左右,出口量也會增加。“巴西大豆出口多數是銷往中國,大豆收穫後他們要及時出售,所以巴西從農場主到政府都在採取積極措施,努力保持出口順暢。”

另外,4月下旬美國大豆進入播種期,預計大豆意向種植面積將有所增加。爲落實年初中美已達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國自美國進口大豆今年可能有所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繼續蔓延,巴西、阿根廷、美國是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疫情對我國進口大豆的影響。”魏百剛說,一方面將強化監測預警,與主要出口國加強協調,把疫情對大豆供應鏈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進一步優化流程,提高進口效率。

另一方面,從國內來講,還將持續推進大豆振興計劃,多措並舉穩定國內大豆生產,保障大豆供應。(每日經濟新聞 張 蕊)

農產品期貨受疫情刺激上漲
業內稱炒作會在“拐點”結束

受國際疫情影響,糧食期貨價格近期表現走強。3月最後一個交易周,農產品期貨指數上漲2.19%,其中谷物板塊漲4.44%,豆一指數漲7.07%。進入4月後有所回落。

“一般來說,短期的炒作會在疫情出現拐點之後結束。”浙商期貨農產品研究負責人吳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近市場資金對農產品板塊的關注度明顯提升,主要還是由於對疫情背景下全球糧食安全的擔憂。

他認爲,疫情的快速擴散影響到了港口、運輸、檢疫的效率,以及一些國家禁運政策的推行,這令市場對未來全球農產品的供應產生了擔心。

農業部4日表示,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國家有充分的調控手段平抑糧價,沒有必要搶購囤積。

中糧期貨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張大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我國三大主糧大米、小麥和玉米的供需情況來看,自給率高,受進出口限制影響有限,加之我國庫存充足,國內糧食格局穩定、米麪無憂。

期貨價格有所回落

近期,受疫情影響多國“封關囤糧”,農產品現貨、期貨市場價格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

國際市場上,主要的大豆、玉米、稻穀等農產品原料出口地區疫情持續蔓延。在中亞,全球重要的小麥麪粉出口國哈薩克斯坦禁止了小麥麪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等農產品的出口。歐洲方面,塞爾維亞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農業物資的出口;此外,包括越南暫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巴西、阿根廷出現了不利於大豆出口裝運的現象等。印尼和菲律賓兩國先後宣佈糧倉告急。

期貨價格體現了市場對商品的遠期預期,受上述消息影響,糧食期貨近期的表現明顯強於其他品種。文華財經數據顯示,3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周(3月23日~3月27日),農產品期貨指數累計上漲了2.19%,其中谷物板塊上漲了4.44%,油脂板塊上漲1.26%。分品種來看,豆一指數上漲了7.07%,玉米指數上漲了1.81%,蘋果指數上漲了3.52%,豆粕指數上漲了3.93%。

由於豆粕、玉米等重要飼料原料價格的走高,期貨交易圈內出現了“金玉米”、“金豆粕”等新名詞,部分投資者還開始參照此前“金螺紋”的走勢來分析當前豆粕和玉米的交易。

此外,A股市場上農產品資產也聞風而動,Wind數據顯示,3月以來農林牧漁板塊累計漲幅位於前個股有金健米業、北大荒、蘇墾農發和神農科技等,周累計漲幅平均達到30%。資料顯示,上述公司主要從事稻麥種植,大米等糧油食品及水產品的生產的銷售。

不過進入4月後,農產品期貨價格有所回落。4月3日,穀物期貨弱勢震盪,除晚稻期貨外,其餘品種均收跌。文華財經數據顯示,小麥、粳稻期貨主力跌幅均超1%,分別下跌1.36%、1.12%,報2618元/噸、2910元/噸。

目前文華農產品指數在145點附近小幅波動,追及2011年2月份創下的歷史高點225還要漲55%;以及穀物價格近期漲勢突出,但也在歷史價格區間之內,距離歷史最高點還有10%的上漲空間。

此外,據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南華農產品指數不完全統計,2020年初至今,包括豆粕、粳稻、豆油等在內的農產品期貨價格數普遍處於下跌趨勢。總的看來,南華農產品指數今年高點在1月初達到787,較當前725下降約8%。

供給充足,但價格短期堅挺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疫情衝擊產業供給端,短期內會對部分農產品價格帶來影響。加之復工復產還在進行階段,受產業供需不平衡影響,部分農產品確實迎來了週期風口。但長期而言,國內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足穩定,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的情況。

吳凌分析,一般而言短期炒作會在疫情出現拐點之後結束。但由於農產品市場相對堅挺的表現會導致市場避險資金和對衝資金將農產品作爲多頭配置,這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令本來就在底部的農產品板塊和期貨品種表現較好,易漲難跌。

張大龍認爲,我國三大主糧格局穩定。

“首先,隨着種植技術和麪積提升,近幾年全球稻穀、小麥都處於累庫存態勢,玉米近三年去庫存主要因爲中國去的去庫存。而中國同樣如此,稻穀小麥有收儲政策,口糧安全問題無憂,持續累庫存。當前國內穀物中稻穀、小麥仍有臨儲收購,玉米已經市場化運作,後期玉米更多按照自身產業供需結構的邏輯運行。”張大龍分析,三大谷物年度產需寬鬆,稻麥累庫、玉米去庫。

4月4日農業部披露數據顯示,生產方面,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庫存方面,我國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水平,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國際衝擊方面,影響有限。我國穀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去年淨進口僅佔我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此外,春耕有序進行,夏糧豐收有基礎。(第一財經 齊 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