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增長背後的那些貓膩

2019年年報,蒙牛在寫下這份自詡“完美”的答卷的同時,也必須直面更爲嚴峻的增長難題。

作者 / 文媛媛

編輯 / 劉 煜

4月28日,蒙牛公佈了一份並不完美的年報。

年報顯示,2019年蒙牛營收790.30億元,同比增長14.6%;淨利潤41.05億元,同比增長34.9%。在乳製品市場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這樣的增速十分不易。

但實際上,在這份增長的年報中,有着一些貓膩:這份年報中,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2019年被其出售完成的君樂寶都是主要功臣之一,比如後者貢獻了135億元營業收入,實際營收不到700億元。

當然,擺在蒙牛面前更嚴重的問題是,君樂寶這一優質資產出售完成後,2020年以及更長一段時間內,它都將迎來增長難題。

01

實際營收不足700億元

“二零一九年,蒙牛保持了強勁發展勢頭,業績表現亮麗,收入及利潤繼續雙創新高,增長超預期……爲本集團成立20週年的里程碑獻上完美答卷。”在4月28日公佈的2019年年報中,蒙牛總裁盧敏表示。

他似乎有驕傲的理由。近來,伊利、蒙牛、光明等各大乳企均發佈了2019年年報,其中,蒙牛保持了較高增長,營收790.30億元,同比增長14.6%,淨利潤41.05億元,同比增長34.9%。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財報中,蒙牛沒有詳解其營收增長的原因,但有一個“不利”因素被隱藏,那就是2019年其營收的最大功臣之一是已經被出售的君樂寶。

去年6月30日,蒙牛董事會宣佈,內蒙蒙牛與買方訂立股份轉讓協議,出售君樂寶51%股權,總代價爲40.11億元,並以現金支付;去年11月20日,蒙牛公告顯示,君樂寶的出售已完成。

這筆交易讓蒙牛收穫頗豐。財報顯示,2019年,蒙牛“其他收入及收益”一項大漲,由2018年的7.36億元增長到41.01億元,同比增長456.99%。其中的主要變化來自“出售子公司收益”,數據顯示,君樂寶的出售爲蒙牛帶來稅前出售收益33.32億元。

2019年蒙牛稅前利潤爲56.05億元,假如去掉出售君樂寶所得的稅前收益,那麼蒙牛實際淨利潤爲22.73億元。

君樂寶除了出售爲蒙牛帶來業績上的助益外,也是蒙牛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君樂寶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君樂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以君樂寶2018年130億元的營收計算,其2019年營收達到162.5億元。

按照蒙牛2019年11月20日完成君樂寶的股權交割來計算,那麼前10個月,君樂寶爲蒙牛創造的收入約爲135億元。這筆收入,加上出售爲其所帶來的40.11億元現金收入,那麼蒙牛(不包括君樂寶)的營收將變成615.19億元,不足700億元。

對蒙牛來說,去掉君樂寶之後的實際業績將成爲2020年業績的真實基本盤,而它顯然離“完美”尚遠。4月29日,蒙牛乳業開盤即下跌,截至當日收盤,跌幅達3.66%。

02

增長何以爲繼

實際上,掩藏在蒙牛增長中的貓膩不只是君樂寶,還有近年來其爲了增長所進行的多項收購,以及隨之所帶來的鉅額商譽。

近年來,收購與擴張,是蒙牛的主要增長手段之一。從2010年至今,蒙牛一路併購了君樂寶乳業、廣東乳企雅士利、多美滋中國、現代牧業、中國聖牧等企業,2019年其向國際市場擴張,收購貝拉米,2020年其宣佈戰略入股奶酪品牌妙可蘭多,其收購擴張之路仍未停止。

一方面,收購帶來了蒙牛業績上的快速增長。以收購又被出售的君樂寶爲例,數據顯示,2015年-2019年,君樂寶爲蒙牛提供的業績佔蒙牛總營收的6.56%、7.59%、8.6%、9.6%和13.8%,一路走高的營收佔比,體現了君樂寶對蒙牛的業績重要性。

另一方面,這樣的增長路線也增加了蒙牛業績的不穩定性。由於收購公司過多,標的之間的整合以及被收購品牌的發展均給蒙牛帶來了負面影響,雅士利、現代牧業、中國聖牧等收購曾對蒙牛業績形成拖累。

比如現代牧業2018年產生了8.58億元的信貸虧損撥備,成爲當年蒙牛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蒙牛確認了計提了23.64億元的商譽減值,其中與雅士利有關的22.99億元。

也就是說,雖然從財報上看蒙牛的淨利潤增速很高,但從內部來看,蒙牛主營業務對淨利潤的貢獻較少,盈利能力的持續性受到質疑。

以2019年爲例,財報中,蒙牛的主營業務被分爲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其他分部四大板塊,分版塊來看,利潤與增長不匹配,虧損擴大,幾乎成爲它們的常態。

其中,液態奶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4.3%,淨利潤增長9.1%;冰淇淋業務營收下降5.9%,虧損擴大至2.46億元;奶粉業務奶粉業務雖然營收大漲30.8%,但在商譽減值後,由盈利轉爲虧損18.76億元;“其他業務”營收下滑14.9%,虧損擴大至1.54億元,

外向擴張爲主,內向生長動力不足,這是蒙牛更深層次的“貓膩”。

當下,乳製品市場的競爭更爲激烈,在市場進一步向伊利、蒙牛兩大巨頭聚集的同時,受益於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出現,衆多小而美的乳企品牌獲得了發展空間,從而在乳業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尤其是今年,疫情黑天鵝的出現,有望進一步加速優勝劣汰,提高行業集中度。

對蒙牛來說,今年至爲關鍵,是衝擊千億目標的最後一年,也是君樂寶出售後考驗它能否維持繼續增長的關鍵之年。而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它當下仍然在繼續走收購擴張路線,而在新市場、新品類上提前佈局不足。

有分析人士向一點財經表示,蒙牛近年來沒有進入新的大類行業,雖然在試圖以妙卡蘭多進入奶酪市場,但從市場規模、企業前景等方面來看,充滿着不確定性。

“蒙牛一貫的收購擴張路線並不足以應對更趨激烈的競爭,即小而美和海外品牌的向上擠壓,以及與伊利差距的拉大。”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畢竟收購雖然能在短期內進行規模擴張,但需要較長的整合時間。

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蒙牛與伊利間的營收差距進一步拉大,分別爲79億元、100億元、112億元,假如去除掉已出售的君樂寶,2019年蒙牛與伊利之間的營收差距甚至有200億元。

隨着君樂寶這一優質資產的剝離,蒙牛的低溫酸奶業務板塊和奶粉業務板塊都將受到重創,直接影響其千億目標的實現,以及其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持續增長。

03

結語

2019年年報,蒙牛在寫下這份自詡“完美”的答卷的同時,也必須直面更爲嚴峻的增長難題。目前來看,它還是選擇以外部收購來維持整體增長,而在內向增長上略有不足。

當然,對它的選擇,市場早已給出了答案。此前業績公佈後,多家投行下調了蒙牛評級,其中大和將蒙牛目標價下調2.45%,將今、明兩年的收入預測削減了3%-5%;里昂證券將蒙牛2020及2021年的銷售預測下調8%及5%,核心營業利潤預測分別下調33%及9%。

有時候,完美的背面是極限和增長困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