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 垃圾定律

本系列文章 主要是 分享 思維模型,涉及各個領域,重在提升認知


1 模型故事

真實故事:一對情侶晚上在餐館吃飯,漂亮女友被隔壁桌醉漢吹口哨,他說反正吃完了咱走吧。女友說你怎麼這麼慫啊,是不是男人,男友說犯不上跟流氓較勁。女友急,罵完男友又過去罵那羣醉漢,結果醉漢圍上來開打,男友被捅三刀,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了,臨死問了女友一句話:我現在算男人了麼?

真實故事:住院部樓下,發生一起惡性傷人事件。據知情者回憶,衝突僅僅是因爲幾句口角引發。當時,女孩兒與男朋友一起到醫院看望外婆,在住院部3號樓下,遇見了一名喝酒了的男子,當時男子撞到女孩兒與男朋友,莫名其妙地就開始衝着他們罵咧咧。兩人氣不過便回罵了幾句,醉酒男子突然就抽出刀具,將女孩兒當場捅死。接着 追趕者 女孩兒的男朋友,將其腿部砍傷。雖然警察最後及時趕到,但依然沒有挽回女孩兒的生命,短短幾分鐘,一對情侶非死即傷,據說兩人剛拍完婚紗照,準備結婚。

一位朋友在正確的車道上行駛,突然間一輛黑色轎車從停車位開出,正好擋在前面。這位朋友立即踩剎車,車子滑行了一小段路,剛好閃開來車,兩車之間的距離就只差個幾釐米!這輛車的司機兇狠地甩頭、並且朝着我們大喊大叫!我朋友只是微笑,對那傢伙揮揮手。整個過程中 我的朋友表現得很友善。於是我問他:“你剛纔爲什麼那麼做?那傢伙差點毀了你的車,還可能傷害我們!他說:有些人,他們到處跑來跑去,身上充滿了負面垃圾:充滿了沮喪、憤怒、傲慢、偏見、抱怨、失望。。。隨着心中的垃圾堆積又堆積,他們終需找個地方傾倒;有時候,我們剛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們身上丟....”。“所以,無須介意!只要微笑、揮揮手、遠離他們,然後繼續走我們自己的路就行! 千萬別將他們的負面垃圾接收再擴散給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或其它路人”。

快樂、成功的人絕對不讓‘垃圾(人)’接管自己生活當中的任何一天!人生短暫,絕對不要浪費心思和精力在這些事上!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一笑而過!最好境界,誰會和垃圾一般見識!珍愛生命,遠離垃圾(人)

2 模型 垃圾定律

@1 垃圾人定律

衍生於大衛·波萊(作者大衛·波萊,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心理學專業和耶魯大學經濟學專業)所著《垃圾車法則》,形容本身存在很多負面垃圾纏身,需要找個地方傾倒垃圾的人。世界上存在很多負面情緒纏身的人,他們需要找個地方傾倒,有時候被人剛好碰上了,垃圾就往人身上丟。

@2《垃圾車法則》書籍簡介

多少次你讓別人的廢話影響了自己的情緒?是不是曾被不守交規的司機、粗魯的服務生、冷漠的同事破壞了一天的好心情?其實,成功者的一大標誌就是他能有多快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重新專注在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大衛·波萊認爲:生活只有10%是靠你創造的,而有90%則是看你如何去對待的。“許多人就像垃圾車,他們裝滿了垃圾四處奔走,充滿懊惱、憤怒、失望的情緒,隨着垃圾越堆越高,他們就需要找地兒傾倒,如果你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把垃圾一股腦兒傾倒在你身上。所以,有人想要這麼做的時候,千萬不要收下。只要微笑,揮揮手,祝他們好運,然後,繼續走你的路,相信我,這樣做你會更快樂。”

在《垃圾車法則》中,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告訴讀者如何輕鬆地避讓“垃圾車”、避免他人向你傾倒垃圾,又如何讓自己的“垃圾車”不要承載過重,以及如何適當地幫助那些“垃圾車”。他給出的法則都很好理解,比如位列第一的“惹不起,躲得起”,大衛·波萊的表述是:“與垃圾車擦身而過,是幸福和成功的鑰匙。”還有少發牢騷,“在指責抱怨之前,捫心自問:這能有什麼益處?會改善我現在的境況嗎?能讓我變得好受點兒嗎?”要知道:無謂或喋喋不休的抱怨只會惹來別人的厭煩,最終使自己的處境更爲不利。在做到這些的基礎上,如果你能幫助別人停止傾倒垃圾,功德自然就更大了。 要做到這一點,你應該善於“尋找並專注於、甚至放大他人的優點,傳遞正面的力量”。如有機會,等待並觀察對方,待他心情良好時,嘗試溝通—這一點主要適用於生活中難以規避的那些人(比如,你的生活、工作夥伴等),即便你不喜歡那個人,但你仍須更多地瞭解他。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減少對你的情緒干擾。不過,即使你成功了,也要清醒認識到:生活中永遠會有層出不窮的“垃圾車”—“每個人,在某個時刻都會成爲垃圾車,這就是生活。”

3 模型簡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