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 第一性原理

本系列文章 主要是 分享 思維模型,涉及各個領域,重在提升認知


1 模型故事

特斯拉 成本降低之路:

埃隆·馬斯克的一個項目是做電動車特斯拉,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電動車不可能做成,當初 承諾10萬美元售價的特斯拉Roadster的成本要12萬美元時,特斯拉早晚要虧得關門。於是馬斯克啓動他的第一性原理思維方式,開始追究問題的根源:爲什麼成本這麼高?他很快發現了電動汽車的最大成本來自電池。因爲電池成本太高,降不下來,當時大概是600美元/千瓦時,它過去就是這麼貴,一項東西的改進和降價總是很慢的,所以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它未來也不可能變得更便宜。埃龍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登場了。他說我不管現在的電池有多貴,我就回到本質問一個問題,電池的硬成本是什麼構成的?無論如何也減不下去的成本是什麼?無非就是鐵、鎳、鋁這些金屬,除了買這些金屬的成本是絕對降不下去的,剩下來的成本都是人類協作過程中產生的,那就有優化的空間。比如,在美國生產可能稅費比較高,那就不要在美國生產了;可能是某個技術路線它比較昂貴,那隨着它的大規模普及應用,這個價格就能降下來;可能是某種模塊設計上本身出了問題,那就改變設計。總之,回到物理學的角度看這個產品,他就是一些金屬的組合,我們就有可能把電池的價格無限逼近這些金屬本身的價格。之後 馬斯克的團隊直接從市場上購買生產電池的原材料,通過自己研發的工藝生產組裝,將電池的單位成本從600美元每千瓦時,降低到80美元每千瓦時。於是特斯拉自己搞出了電池的生產流程,然後自己設計了自己的“超級工廠”,在自己的超級工廠裏面生產電池組、動力系統和整車。再於是,特斯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特斯拉一直以來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產能瓶頸。馬斯克再次發揮他的第一性原理思維模式,找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業國家。

SpaceX 民用火箭成本降低之路:

2002年,埃隆 馬斯克 開始了向火星發射第一枚火箭的探索。這個想法最終變成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他一開始就遇到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在訪問了世界各地的航空航天製造商之後,馬斯克發現購買一枚火箭的成本是個天文數字,竟然高達6500萬美元。考慮到高昂的價格,他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馬斯克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傾向於從物理學的框架來看待事物。物理學教會你從基本原理而不是類比來進行推理。所以我說,好吧,讓我們看看基本原理。火箭是用什麼做的?航空級鋁合金,外加一些鈦、銅和碳纖維。然後我問,這些材料在商品市場上的價值是多少結果發現,火箭的材料成本大約是市場價格的2%,就算還有其他成本,那都可以優化。所以,他放話說,可以把現在火箭的製造成本,降低到只有現在的10%。”於是 馬斯克沒有花數千萬美元購買一枚成品火箭,而是決定創建自己的公司,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原材料,自己製造火箭。於是SpaceX公司誕生了。幾年之內,SpaceX將火箭發射價格降低了近10倍,但仍在盈利。馬斯克用第一原則的思維將問題分解爲基本原則,繞過了航空工業的高價格,創造了一個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埃隆 馬斯克 在創辦SpaceX時,美國航天界的主流觀點是:造火箭發衛星的費用是異常昂貴的,而且要花不少時間,如果不是波音 或者 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大公司 根本幹不了,換句話說,這事本來只有國家纔有財力幹。但美國軍方、科研機構和大公司又有一種這樣的現實需求:低成本、快速地發射小型衛星。馬斯克認識到,如果他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這一切將重新洗牌。直至今天,馬斯克在SpaceX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第一性原理展開,幾乎全部自己研發、製造,瘋狂地降低成本。

兩種團隊管理方式:

管理者A正在帶領一個研發團隊。業務部門反映研發團隊對業務支持響應太慢,一個業務需求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研發效率低就成了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普通方法:A以前通常的做法就是讓大家加班,於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天天燈火通明,一旦有人不想加班了,A就說哪有程序員不加班的。A以前是習慣性的從別人的經驗裏複製過來,這就是類推思維,簡單的認爲提高效率就是在指定時間段裏做更多的事。實際上效率並沒有提升(單位時間產出並沒有增加),因爲這樣的做法實際上人員的效率並沒有提高,只不過是通過增加時間來增加產出。

基於第一性原理思考的方法:後來管理者A在混沌大學的課上找到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式,用第一性原理來解決問題,先找到事物本源,效率可以定義爲單位時間產出。先把研發過程按時間段分爲概要需求分析,詳細需求分析、編寫程序、測試程序、程序上線幾個階段。然後再把每個階段細分,比如:詳細需求分析階段,可以細分爲產品原型製作、產品經理與研發經理需求討論、研發經理分析需求、研發經理進行排期幾個階段。再比如:編寫程序 分爲 程序 整體架構評估與設計實現、接口設計與統一、任務評估、編寫代碼、局部調試、聯合調試。這個過程中發現效率低下的根本在於過程銜接是瀑布式工作,上一環節完成再交給下一環節,是典型的串行工作,就像接力賽一樣,任何一個環節慢了都導致整個過程慢。每個階段都可以一直細分下去,找到無法切分的時候,所有的問題節點都能被發現。那麼如何解決呢,把瀑布式開發過程演進成螺旋式迭代開發,在產品原型製作的時候,研發經理就開始與產品經理進行需求討論,產品經理同時細化需求,研發經理分析需求,在產品需求文檔 出來的時候,研發的排期就完成了。就這樣 把整個研發週期縮短了三分之一 甚至 一半。

前者實踐起來最爲簡單,不需要動腦,但並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並解決問題。而後者是通過 觀察、分析、思考,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並基於此找到解決方案。而這裏有個更爲關鍵的問題,前者的管理模式 前提假設是:響應太慢的問題 是 工作時間不夠多,多了就可以解決問題,至於流程,相信很多管理者都懶得思考;而後者打破了這個前提假設,響應太慢的問題 不是 工作時間不夠多,而是 工作流程有問題,需要改進。

iphone的誕生

還記得10幾年前的智能手機長什麼樣子嗎?以我上課的經驗來看,97年出生的同學們,就只有個模糊的印象了。幫你普及一下歷史知識。它大概是這樣的:

那時候的手機,怎麼長得那麼奇怪?爲什麼要弄個實體鍵盤?本來手機就小,鍵盤佔了這麼大屏幕面積,還怎麼用?今天你這麼想,似乎順理成章。但退回2007年之前,你站在當時手機設計者的角度,會覺得這種設計,是再正常、合理和自然不過的。因爲智能手機得能瀏覽網頁、收發郵件,必須有完善的輸入功能。不用鍵盤,怎麼輸入?於是當時大家比拼的,自然是誰家的鍵盤手感更好,按鍵可以更精準,輸入更快速……當時有些手機用戶確實做到了在小小的實體鍵盤上錄入文字行雲流水,看着真讓人欽佩啊。手機廠商們的這種競爭與改進,有效果嗎?當然有。但是想要出衆,很難。所以大家做出來的手機,差不多都是一樣的難看難用。好在,喬布斯不是這麼思考問題的。“喬幫主”在設計美學上,有潔癖。他就是看着那些實體鍵盤不順眼。於是就思考,鍵盤是不是必要的?從功能上講,是的。畢竟語音、動作和腦波輸入等技術,當時還遠沒有成熟。可是手機鍵盤,一定要做成實體形式嗎?那可就未必了。那邊能做成什麼樣?以這樣的思路,觸摸屏技術就進入了他的視線。於是 才讓今天我們的手機,長成這個樣子:

iphone誕生的那一刻,並不只是因爲它的設計有多麼棒,而是使用了 第一性原理 重新定義了手機的操作,創造並引領了一個新的時代。

總之,第一性原理是事物唯一的源頭,是抽象的,而且比因果律更高級。這個理論告訴我們,看透事物的本質,要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組成,從源頭解決問題,可能更高效。

2 模型 第一性原理

@1 第一性原理定義:

第一性原理 是一個計算物理或計算化學專業名詞。概念定義爲:根據原子核電子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其基本運動規律,運用量子力學原理,從具體要求出發,經過一些近似處理後直接求解薛定諤方程的算法,習慣上稱爲第一性原理 。如果 你不是專業人士,相信你看到這裏就已經蒙B了。接下來我們用 通俗的語言來解釋 第一性原理,將事情縮減至其根本實質。我們平時口中所說的 要看清事物的本質 也就是探尋所謂的第一性原理。

@2 第一性原理 起源:

第一性原理又稱“第一原理”。其實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一個哲學術語:“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這個名詞被炒的很火主要得益於“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特斯拉汽車CEO)。他曾在採訪中提到自己特別推崇“第一原理”思考法:“通過第一原理,我把事情昇華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後從最核心處開始推理……” “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去做,這樣發展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裏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維模型”--------回溯事物的本質,重新思考怎麼做。

@3 爲什麼我們要使用 第一性原理?

人們思考問題的時候,習慣採用歸納法,比如買彩票的會去分析過往每期的中獎號碼,試圖找出規律。更別提股民們分析股票週期,經濟週期,房地產行業分析喜歡和美國、日本同時期的變化趨勢相比,試圖找出中國的房地產房價未來走向是跌還是繼續漲。歸納法 在過去的時代也許可以用,因爲 一個時代跨度很長,發展緩慢的時候,變化並不大。但是在如今信息增長爆炸,每天都有創新,人類崇尚顛覆式思維的時候,找規律似乎已經難以適應時代變化了,因爲歸納法要想有效就需要 全面準確的數據,而網絡時代,根本來不及。

@4 學習 這件事兒 的第一性原理:

很棒的一句話:"成年人學習的目的,應該是追求更好的思維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識。在一個落後的思維模型裏,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複。" --------李善友

3 模型簡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