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打造超級產品,企業該如何辨別用戶需求的真僞?

隨着用戶羣體、企業、風口、產品、市場趨勢的變化,如何辨別需求的真僞成爲企業能夠打造超級產品的關鍵。

近幾年來,艾永亮老師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分析辨別需求的真僞,讓大家明白哪些是真實的需求。從辨別需求的真僞當中找到屬於自己超級產品戰略。

而需求又分很多種,例如,用戶需求、技術需求、數據需求、運營需求…這些需求其實是某種類型的用戶在某些場景下希望能夠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

舉個極端的例子,當某個用戶希望滴滴平臺能夠打車後無條件的免單,一旦滴滴平臺滿足這個需求,乘客打車後可獲得免單,我相信該平臺在短期內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增、留存、以及傳播率的。隨後。過幾天企業也很有可能因爲沒錢運營而倒閉。

因此,我們會發現,需求的真僞不僅僅和用戶有關,需求的真僞是相對的,需要企業管理者從不同的維度去考慮。

01

市場趨勢

在超級產品戰略中,有一個詞叫做產品市場匹配,也稱之爲Product/Market Fit,如果沒有達到該數值,可能會出現產品滯後市場,例如,以前的柯達。一旦能夠做好這些也有可能出現超級產品,顛覆整個市場。例如,智能手機市場的崛起。

產品滯後的市場會被淘汰,而超級產品則需要市場趨勢與產品來支撐,必須謹慎一些。

打造超級產品三大方向:

1)在存量市場中提高用戶體驗,讓產品爲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2)滿足存量市場中找到用戶未被滿足的需求。

3)評估需求真僞時,評估市場趨勢,打造超級產品。

02

產業生命週期

其實在我們上述所提到的增量市場以及存量市場當中,也意味着產品生命週期,就像在存量市場中提高用戶體驗,讓產品爲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而在增量市場中,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才能打造超級產品,提高用戶體驗的需求顯得沒那麼重要,因此,企業要學會定義僞需求和真正需求的區別。

還記得在互聯網處於增量市場的2013年,無論是獲取用戶、推廣都是比較簡單的。而如今絕大多數場景下的存量市場,增長成爲企業的一大難題。

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企業無法找到用戶的核心需求,通過用戶的核心需求來打造超級產品,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在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去提高用戶體驗。

因此,企業在辨別真僞需求時還要考慮到產業生命週期,當該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需要進行怎樣的創新。

03

打造超級產品

每一款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分爲鍾子期、成長期、爆發期、衰退期。在不同的週期,產品的核心目標不一樣,例如,在產品處於成長期時,企業要關注產品的基礎功能,核心閉環的搭建以及用戶新增以及留存,提高用戶體驗來增加用戶粘性,爲用戶轉化和傳播做準備。爆發期則可以選擇嘗試商業場景的拓展以及探索,最後在衰退期時爲了減少流失率進行創新或轉型。

因此,在打造超級產品的過程中,企業還要考慮產品的生命週期。

04

產品定位

產品除了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外,也有自己的定位,定位就像人的個性一樣。例如,一個不喜歡足球的人,在沒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下,是不可能去看一場足球比賽的。而產品也有自己的定位,例如,一款核心用戶羣體是中老年的資訊產品,加入一些遊戲資訊或熱門明星的代言就顯得不太合適。

05

分析需求

企業可以將需求進行分析,將一個需求拆分爲“用戶”、“目標”、“場景”。

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該需求是否是他們的真正需求,而該用戶羣體必須是企業的核心用戶,它的覆蓋面如何。

從“目標”來看,企業可以對其需求進行判斷,是否爲用戶的剛需,能夠打造出超級產品。

從“場景”來看,該需求的場景是否與產品匹配,有沒有衝突,以及該場景的深度與頻度如何。

在企業辨別需求真僞時,可以對需求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來找到真正的需求。

06

產品價值

一切的戰略模式最終目的都是爲了實現商業變現,產品是企業能夠成功變現的資本,而需求承載着產品的價值,更多時候基於用戶需求所打造的超級產品能夠更快幫助企業實現商業變現。

一個真正的需求能夠爲企業帶來價值,意味着響應市場和機會,但同時也要考慮技術成本,如果企業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完成一個回報並不高的需求時則需要好好考慮考慮是否值得。

07

總結

需求的真僞總是相對的,即使是小範圍的用戶羣體需求,當企業無法滿足該需求或需求的體驗糟糕時,就會出現無法挽回的損失。針對特定的需求,則需要企業管理者將“僞需求”轉化爲“真需求”。根據用戶反饋,以產品爲驅動力,滿足用戶需求,是超級產品戰略的核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