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打造了首個5G雲VR平臺的企業,技術上到底藏了哪些高招?

“趕到風口上,豬也會飛。”如今,5G 或許就是這個風口,而 VR 就是那頭“豬”。

一直以來,困擾 VR 產業發展的問題包括優質內容缺乏、邊緣計算不具備、網絡時延需優化、“頭顯”體驗待提升等,如今,藉助 5G 所擁有的高帶寬、低延時,加上切片網絡、雲 VR、邊緣計算等一系列技術的加持,下一階段的 VR 遊戲將會呈現出成本低、使用方便、體驗好的特徵,其想象空間無疑是巨大的。

在這種背景下,VR 賽道中已經有企業先行一步。

5 月 1 日,造夢科技(ZMVR)上線首個 5G 雲 VR 平臺夢境 VR,首批上線三十款 VR 大作,包括多人聯機的軍團要塞,勇闖侏羅紀,功夫大師等,所有遊戲均依靠雲端服務器運行,通過 5G 網絡傳輸到 VR 頭盔運行,依賴 5G 網絡的高帶寬及低延時(實測每小時 15G 的流量 1832091971720 毫秒以下的延時)等特性保證 VR 的體驗感。

創立於 2013 年的造夢科技,是國內最早一批進入 VR 行業的創業團隊,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虛擬現實內容提供商,現服務於全國 8000 多家高端 VR 體驗館。

爲什麼造夢科技能夠快人一步突破行業瓶頸?夢境 VR 又爲何能夠被稱爲首個 5G 雲 VR 平臺?其又能給與行業哪些驚喜?未來還能有哪些驚人突破?近日,InfoQ 採訪到造夢科技 CTO 劉東昇以及華爲雲 5G+X 解決方案 CTO 聶頌,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

“Cloud VR 產品化開發階段遇到的四點難題”

衆所周知,由於 VR 的特殊性,其在網絡時延上的質量要求比普通視頻和其他應用來的更高,網絡時延的優化問題也成爲一直困擾 VR 產業發展的難題,同樣,造夢科技在發展過程中也深受其擾。

事實上,網絡時延只是技術難題之一,研發困難點遠不止於此。“在 Cloud VR 進行產品化開發的階段,我們遇到的技術難題主要包括時延優化、黑邊問題、網絡適配問題、雲端渲染瓶頸。

談及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劉東昇仔細分析後表示,“研發初期問題凸顯,一是我們發現很多情況下時延達不到產品的要求,且由於網絡傳輸時間原因,頭部轉動時左右兩邊的畫面沒有辦法及時傳輸過來,出現的黑邊非常影響用戶體驗。再有就是 5G 網絡的普及率還不夠,適配不同網絡成爲現階段急需解決的重心,最後一點是市場上大多數基於深度學習算法以及其他編解碼應用的雲服務器,不能滿足精度較高的 VR 內容的渲染。”

但是這些問題並沒有困擾造夢科技太久,在與華爲雲展開合作後,以上四點技術難題在雙方的聯合創新下得以一一迎刃而解。

劉東昇表示,在時延優化上,除了華爲雲本身的網絡優化外,造夢科技還與華爲雲 5G+X 聯創營創新實驗室進行了編碼效率的聯合開發,從提升整個編碼效率層面拉低時延;在黑邊問題上,造夢科技與華爲雲通過聯合開發,在黑邊中加入預判技術,通過預判用戶的整個動作來進行前瞻性的數據解碼渲染和傳輸。

在網絡適配上,我們與華爲雲一起探討解決方案,最終引入了一個動態碼率的機制,能夠在不同網絡情況下給用戶不同體驗,在 5G 網絡中視頻體驗會更加清晰,在 WIFI 和 4G 網絡中雖然會主動往下降,但並不影響用戶的流暢體驗和 VR 內容的觀看。在雲端渲染上,我們採用了華爲雲專屬的 Cloud VR GPU 服務器,幾乎能 100% 滿足 VR 內容的服務端渲染。”

“夢境 VR 是一炳直抵痛點的利劍”

通過與華爲雲在技術上進行聯合創新,造夢科技已於 5 月 1 日上線了 5G 雲 VR 平臺夢境 VR,針對夢境 VR 的市場競爭力,在此次採訪中劉東昇同樣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經過三四年的發展,目前 VR 產品形態按照是否需要頭顯被大致劃分爲兩類,夢境 VR 是把遊戲內容與產品形態相對更爲輕便的一體機做了結合,競爭力主要在於兩點:首先是優質內容的積累,目前造夢科技的 VR 內容數量有上千款,其中包含 100 多款優質內容,而優質內容缺乏恰恰也是大多數 VR 企業面臨的難題。其次是夢境 VR 在 2018 年就已經開始佈局,其在 Cloud VR 渲染技術以及整個 VR 內容分發上具備先發優勢。”

事實上,造夢科技早在 2016 年便進入到了 VR 行業,在 PC 端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優質 VR 內容,這些內容卻只能通過 VR 體驗店進行內容分發,無法在更爲輕便的一體機中直接使用。窺一斑而知全豹,這也反映出 VR 行業存在着非常明顯的資源無法銜接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夢境 VR 就是造夢科技聯合華爲雲打造的一炳直抵痛點的利劍。

“在與華爲雲展開合作後,我們在原有的技術產品和內容上開始佈局 5G 雲 VR 模式,把原來只能運行在 PC 端的優質 VR 內容,通過雲的方式,讓其能夠運行在 VR 一體機中,從而打破資源無法銜接的問題,爲客戶帶來更優的使用體驗,這同樣是我們打造夢境 VR 的初衷。”劉東昇自豪表示。

在 4G 時代就開始着手進行 5G 佈局,造夢科技的深思遠慮可見一斑。“VR 存在諸多特殊性,網絡傳輸量大、時延要求高,從這些角度來講,雲 VR 這個產品形態天然就是爲 5G 而生。未來我們將會豐富更多的 VR 精品內容,發力多人互動內容,還將與華爲雲一起探討降低雲 VR 成本的各種方案,讓更多用戶以比較低的成本使用到 VR 產品。”劉東昇對未來展望道。

“雙方都看到了 Cloud VR 的前景,一拍即合”

從對劉東昇的採訪中,筆者深刻感覺到華爲雲這個“同行者”對於造夢科技的重要性,談及與華爲雲合作的契機,劉東昇不無感慨地表示,“真的是雙方都看到了 Cloud VR 的前景,一拍即合。”

“最早接觸是在 2018 年底,剛開始發現雙方都在研究 Cloud VR,我們就把整套產品開發思路和理念跟華爲雲的專家進行了一個溝通交流,華爲雲還借了小米的 VR 一體機爲我們做了 Cloud VR 的演示,儘管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雙方都比較看好這個前景,2B 的 VR 市場受限較大,未來 5G 時代,VR 的前景一定是 2C,而我們與華爲雲有很強的互補性,兩邊很快就擦出了火花。

開始合作後,造夢科技便棄用了用戶使用體驗差的 VR 頭顯,轉而使用華爲的 VR Glass 上,這樣既方便了終端用戶使用,同時也可以爲雙方相互引流,豐富 VR 生態。

“我覺得華爲雲跟其他的雲服務商是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並不會只關注市場和價格戰,而是一直在積極地推動前瞻性技術和產品的落地,目光要更加長遠。”以自身爲例,劉東昇還對老朋友華爲雲進行了一箇中肯的評價,“不是說客戶願意使用服務器就結束了,他們還會跟我們一起把產品落地,甚至幫助我們一起做市場推廣、產品設計,不僅在技術上幫助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其在生態上面也給與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提及雙方聯合創新的豐碩成果時,他欣慰笑道,“從剛開始技術聯合開發到產品共同探討,再到今年年初產品出來,直至 5 月 1 日正式上線,並肩作戰了一年半,總算是取得了一個不錯的成績。”

智者同行,應如是。

“華爲雲首創 Cloud VR 技術解決方案”

雙方都看好的 Cloud VR,究竟具有怎樣的發展潛力?

“我覺得 Cloud VR 目前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這一類型的業務一定會越來越多,通過這樣新的業務才能夠帶動 5G 應用真正的興起,這個意義是很大的。”對於 Cloud VR 的前景,聶頌展望道,“隨着夢境 VR 的上市,Cloud VR 也將正式介入商用的試驗節點,這對行業來講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推動。”

作爲先行者,華爲雲首創了 Cloud VR 技術解決方案,“我們提出來的這個方案,對於底層網絡的要求非常高,因爲 Cloud VR 需要能達到 50M 以上的視頻流傳輸的穩定單路,這一點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藉助全棧技術優勢,最終我們拉通了端管雲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

展開來講,即在端上提高編解碼的效率,其次在管道上會與運營商一起討論最佳解決方案,甚至要說服運營商在某一些區域部署 5G 的基站以保證帶寬,最後在雲上會通過自研的 Runtime 和算法達到降低時延的目的。

同時,在 5G 普及率還達不到 Cloud VR 發展的當下,華爲雲聯手造夢科技推出了動態碼率的機制,以降低畫質爲代價,使得在 WIFI 和 4G 下用戶也可流暢體驗整個 VR 的內容。而針對雙方都較爲關注的高成本問題,華爲雲也在尋求解決方法,其在多個城市建設邊緣計算的能力,讓服務器不再侷限在雲上,也能展示在端側,給用戶帶來低時延體驗的同時也降低了網絡成本。

可以預見,華爲雲 Cloud VR 領域的創新並不會止步於此,這一點從其與造夢科技在未來將進行更加深度的聯合創新中便可見一斑。談及雙方未來的合作,聶頌表示,“首先,華爲雲在產品上將提供更豐富且更具特色的 API 接口,以保證服務質量;其次,對造夢科技將會進行一如既往的技術支持,持續推進創新方案;第三,提供端上的流量支持合作伙伴;第四,在品牌和運營推廣持續賦能合作伙伴。”

揚帆起航正當時

通過聯合創新,造夢科技與華爲雲攜手邁出了 Cloud VR 商用的第一步,相信未來雙方還能夠在這個新興領域迸發出更多創新力量。5G 時代,華爲雲依託技術上的沉澱和積累,希望能夠聯合到更多的“造夢科技”,共同在新的機遇中找到各自的定位,發揮各自的價值,找到業務增長的動力,在技術風口下書寫企業的嶄新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