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企業機房設計(下)

接上文:完整的企業機房設計(中)
. 消防系統
消防控制中心包括智能火災報警控制主機,用於集中報警及控制。
消防控制中心外圍報警及控制包括光電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組合控制器和氣瓶等。  

採用FM200氣體滅火系統,設置煙感及溫感。當有火情時,煙感報警,同時室內聲光訊響器報警,保護區內人員開始疏散,當溫感報警30秒後,開始向保護區噴氣,同時保護區門口的放氣指示燈點亮,警告人員不得入內。如在火情時,報警系統出現故障,可通過保護區門口的緊急起停按鈕,手動按下進行人工放氣。如出現誤報警狀態,也可通過該按鈕,停止向保護區放氣。

參考規範

  FM200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說明》

  《火災報警系統設計規範》

  《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範》

 

 

 

. 防雷系統 

1. 防雷工程

(1) 雷電損害電子設備的途徑

直擊雷:

閃電直接擊中架空在野外或山上的電源線,電話線或天線上,雷電能量非常大,嚴重時會導致線纜融化,設備的元器件燒焦,炸裂,雷電高壓沿線路直接***設備,造成設備損壞。

感應雷:

在雷電放電過程中,無論是雲對雲、雲對地之間放電都將產生強大的靜電感應和磁場感應。在臨近的架空線路、接地線路和導體上產生感應過電流和過電壓,當耦合到電子設備上時,可直接擊毀設備。這種由雷電引起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統稱爲感應雷。感應雷一般沒有直擊雷那麼猛烈,但因其是通過靜電感應和磁感應產生作用,故可在較大範圍內多個局部同時發生雷災。感應雷發生的概率大大多於直擊雷,尤其是計算機網絡、通訊系統等常因動力線,網絡通訊線感應過壓或過流而損壞,故對計算機類設備而言,感應雷的危害往往大於直擊雷。

雷電反擊:

當前建築接閃器(避雷針、網,帶)接閃雷電時,在強大雷電流通過引下線入地網泄放大地的瞬間,引起建築物附近地電位急劇變化,通過各分立接地及接地線引入高電位,對設備造成反擊而損壞。這種情況相對於前兩種雷擊發生較少,但對設備損壞最爲嚴重。 

2)線路防雷

1)在動力室電源線總配電盤上安裝並聯式專用避雷器構成第一級衰減。

2)在機房配電櫃進線處,安裝並聯式電源避雷器構成第二級衰減。

3) 機房佈線不能延牆敷設,以防止雷擊時牆內鋼筋瞬間傳導牆雷電流時,瞬間變化的磁場在機房內的線路上感應出瞬間的高脈衝浪涌電壓把設備擊壞。

(3) 地極保護器

大樓防雷接地系統與計算機直流地系統是彼此獨立的兩個接地系統。當有雷電流泄入大地時,由於防雷接地電阻的存在會造成電位上升至遠高於大地電位,而此時直流地仍是大地電位,這時機房內將會因兩接地系統電壓差過高而毀壞設備,這種現象稱爲地電位反擊。

爲防止地電位反擊,設計機房工程方案時在機房入口處的直流地和防雷地間安裝了一套獨立地極保護器。該獨立地極保護器使兩個接地系統在雷電期間合二爲一,兩個接地系統電壓差爲零。非雷電期間,兩個接地系統獨立運行,確保直流地不受干擾。

 

2. 接地系統

1)機房設有四種接地形式,即:計算機專用直流邏輯地、配電系統交流工作地、安全保護地、防雷保護地。

2)接地系統的選擇
計算機的各種不同機型對直流工作接地電阻值及接地方式的要求各異。爲了避免對計算機系統的電磁干擾,宜採用將多種接地的接地線分別接到各接地母線上,由接地母線採用一根接地線單點與接地體相連接的單點接地方式。由計算機設備至接地線的連接導線應採用多股編織銅線,且應儘量縮短連接距離,並採取格柵等措施,儘量使各接地點處於同一等電位上。
機房接地方式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直接關係着抗干擾的效果。具體形式如下:
1
點接地系統:將計算機中的接地信號接到機房內的活動地板下的邏輯地網上,再將地網單點與總接地裝置或接地端子箱作金屬連接稱爲一點接地系統。其特點是有統一的基準電位,相互干擾減少,而且能泄漏靜電荷,容易施工又經濟,所以規範推薦這種一點接地系統。  
多個計算機系統中的接地系統,除各計算機系統單獨採用單點接地外,也可共用一組接地裝置。爲避免相互干擾,應將各計算機系統的接地母線分別採用接地線直接與共用接地裝置的接地體相連接。
2
)混合接地系統:在計算機內部的邏輯地、功率地、安全地在櫃內已經共同接到一個端子上了,所以在設計時,只將此端子和接地裝置作金屬連接即可,由於相互干擾一般不採用。
3
)懸浮接地系統:電子設備或計算機內部部分電路之間依靠磁場耦合(例如變壓器)來傳遞信號,整個計算機設備外殼都與大地相絕緣,也就是懸浮。或計算機內部各信號地接至機房活動地板下與建築絕緣又不與接地體相連的銅排網上,安全地接至總接地端子或接到專用線PE線上。                                                
懸浮接地的抗干擾性比較差,所以新規範計算機信號系統不宜採用懸浮接地。
計算機的邏輯接地系統與防雷接地應該相距20以上,這是很困難的,因爲建築物供電系統重複接地和防雷接地一般是合一的,推薦電阻不大於1歐姆。防雷接地通常有許多組接地裝置,相距不過20,建築物密度往往也比較大,所以很難把計算機的邏輯地接與防雷接地分開做。但有條件時儘量滿足此要求,否則採用綜合接地方式 (各種接地分別接至統一的綜合接地極)。

在接地系統中,用接地電阻來表示與大地結合好壞的指標。在《計算機場地技術要求》中規定如下:

a. 計算機系統直流地接地電阻的大小、接地以及諸地之間的關係應依不同計算機系統的要求而定,一般要求該電阻不應大於

b. 交流工作地的接地電阻不應大於

c. 安全保護地的接地電阻不應大於

d. 防雷保護地的接地電阻不應大於10Ω

計算機系統接地以接地電阻越低越好。

 

 

. 綜合佈線系統

1. 綜合佈線系統的設計所採用的線纜和連接硬件等必須符合CESC72:95ISO/IEC 11801:1995ANSI/TIA/EIA-568-A:1998ANSI/TIA/EIA-568-A-1:1997ANSI/TIA/EIA-568-A-2:1998ANSI/TIA/EIA-568-A-3:1998ANSI/TIA/EIA-568-A-4:1999ANSI/TIA/EIA-568-A-5:1999的規定。
2.
通信路由及空間的設計可參照ANSI/TIA/EIA-569-A:1998執行。
3.
綜合佈線用於通信及辦公自動化時,每個工作區必須配置兩個以上信息端口,其中至少有一個5類信息端口(5類佈線子系統)。
4.
綜合佈線在各配線區必須實行交叉連接(跳線)(I/O設備除外)。
5.
水平佈線子系統中,基本鏈路的長度必須小於或等於90m。線纜的類別必須與信息端口兼容。
6.
垂直佈線子系統可採用雙絞線電纜或光纜。光纜長度必須小於或等於500m,用作高速信號傳輸的雙絞線電纜物理長必須小於或等於90m
7.
水平佈線子系統中,樓層面積很大的情況下可設兩個以上水平佈線子系統,某些規模較小的佈線系統可不按樓層設置水平佈線子系統或僅在樓層配線架進行垂直佈線與水平佈線的轉接。垂直佈線子系統中,樓層面積很大的情況下可採用多垂直佈線子系統。
8.
建築羣佈線子系統中,用作高速信號傳輸的雙絞線電纜物理長度必須小於或等於90m。採用光纜佈線時,多模光纜長度必須小於或等於1500m,單模光纜長度必須小於或等於2500m
9.
綜合佈線系統採用的屏蔽措施時必須有良好的接地,接地方法可參考GBJ79-1985ANSI/TIA/EIA-607:1994執行。單獨設置接地時接地電阻必須小於或等於,聯合接地時接地電阻值必須小於或等於。對於屏蔽雙絞線電纜佈線必須保證整個佈線系統的屏蔽層全程連續,任意兩個接地點的電位差必須小於或等於1Vrms,否則應採用光纜或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佈線。
10.
綜合佈線系統與公共通信網的接口位置、必要的設備和所接的通信終端設備均應符合國家或地方通信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
11.
綜合佈線系統的管理
12.
綜合佈線系統的管理可參照ANSI/TIA/EIA-606:1993執行。
13.
綜合佈線系統信息端口,各配線架雙絞線電纜與配線連接三硬件交接處必須有清晰、永久的編號。信息端口與它在相應樓層配線架內交接處的編號必須一致,上一級配線架與下一級配線架內相應交接處的編號也必須一致。信息端口與電纜的類別也應標明。
14.
不同區域的雙絞線電纜配線架應根據不同用途標柱不同的色標。色標必須清晰、永久,便於區分。整個系統的色標必須一致。
15.
光纜佈線各配線架內光端口也必須編號。上下級配線架內相應端口的編號必須一致。光纜類別(多模或單模)也應標明。
16.
當配線區位於樓層電信間時應對配線架和其他配線連接硬件採取防塵措施。
17.
綜合佈線系統的文檔
綜合佈線系統的文檔指的是竣工文檔。包括系統圖、信息端口分佈圖、各配線架佈局圖、路由圖以及傳輸性能自測報告等。
18.
綜合佈線系統圖
綜合佈線系統圖反映整個佈線系統的基本情況。如光纜的數量、類別、路由、每根光纜的芯數;垂直雙絞線電纜的數量、類別、路由;每樓層水平雙絞線電纜的數量、類別、信息端口數;各配線架在建築中的樓層位置、連接硬件的數量、類別;系統的接地位置和每樓層配線間的接地位置。
19.
綜合佈線系統信息端口分佈圖
分佈圖反映每樓層信息端口在房間中的位置、類別及編號。不能使用的信息端口位置也應予以標出。
20.
綜合佈線各配線架佈局圖
佈局圖反映各配線架雙絞線電纜數量、類別;配線連接硬件的數量,類別;進出線位置、編號及色標;光纜佈線各配線架內光端口的編號、連接硬件的數量、光纖的數量、類別。若已作跳線則應反映跳線的走向。
21.
系統路由圖
路由圖反映路由的類型、接地情況、路由在樓層間樓層內的走向及其佔用情況。
22.
綜合佈線系統傳輸性能自測報告
自測報告應反映每個信息端口其水平佈線電纜(信息點)、垂直電纜的每一對以及光纜佈線的每芯光纖測試通過與否的情況。測試未通過的應在自測試報告中註明。
23.
綜合佈線系統的文檔資料必須按有關技術檔案管理規定進行管理。

參考規範

  EIA/TIA568

  EIA/TIA-TSB-36

  EIA/TIA-TSB-40

  IEEE802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建築與建築羣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CECS71:95

  ×××通信行業標準ISO/IEC11801:1995大樓通信綜合佈線系統

 《工業企業通信設計規範》(GBJ42-81
 
由於單篇文章不能超過八萬字,所以分成了幾篇文,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