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億×××儲備能否成爲敲打美日的戰略工具!?

【本文轉自China.com,作者: 水淹死了魚 發表於: 2007.03.28 21:30:17  】
“正常的×××儲備繼續由×××管理局來管理和運營,另外組建一個由×××領導的,而不是財政部領導的×××投資公司。”   中國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在“兩會”期間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此前3天,他的一位副手樓繼偉已被提升爲正部級的×××副祕書長,負責籌建這一新的投資機構。   “這標誌着中國的×××儲備經歷幾十年的增長後,開始成爲國家實施戰略意圖的工具,中國面向海外的投資擴張開始起步。” 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說。   匯投公司與匯金公司   去年11月,中國的×××儲備突破了1萬億美元,比俄羅斯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要高。×××行長周小川對這個數字直呼“已經夠了”。   今年1月下旬,在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中國總理×××表示,要“加強×××儲備經營管理,積極探索和拓展×××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這次會議對×××儲備管理改革提出了四點原則:依法合規、有償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監管。鍾偉認爲,其中的“提高效益”就是國家×××投資公司的經營目標之一。   目前,國家×××儲備管理局直接管理着×××儲備。2003年,它曾劃撥450億美元給新成立的中央匯金有限公司,向國有銀行注資以幫助其完成改革並實現上市。當時解釋說這“不是財政撥款,而是資本金投入,匯金代表國家行使出資人職能”。   匯金公司總經理謝平在演講中透露,僅通過注資中國銀行,匯金就淨賺了3600億元。總體估算,匯金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可能高達200%,儘管這主要得益於銀行改制上市的特殊背景,但與投資美國國債4%左右的收益率相比,可謂是天上地下。   “成立匯投在很大程度上是匯金成功的啓發,相信匯投在管理以及其他方面會參考匯金的經驗。”鍾偉說。   目前,政府官員和經濟學者在中國×××儲備已經過多上幾乎沒有分歧。“正常的×××儲備用來因應資本流動,它不以贏利爲目的,但富裕的部分則另說。我認爲,中國成立匯投就是改變多餘的×××儲備的資本性質,將其轉化爲商業性資金,通過公司化的運作去實現保值增值。”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所副所長趙錫軍說。 
借鑑淡馬錫
  “兩會”間隙,×××局長鬍曉煉透露,×××投資公司將於今年成立,暫定名爲“聯匯公司”。財長金人慶稱公司將借鑑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包括像新加坡淡馬錫這樣的公司”。   淡馬錫是新加坡的×××投資機構,成功的運作讓它成爲國際上政府投資公司的楷模。公開數據顯示,淡馬錫的總體投資年回報率爲18%。它主要進行戰略性產業投資,投資以中長線爲主,從早期集中於本國的石油化工、航空、電信等行業,到近年拓展到海外,尤其是中國等新興市場。  對於中國×××的投資方向,中國副總理×××在去年年底稱,中國將建立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利用×××儲備較多的條件,增加國家戰略性資源的儲備。這是迄今高層對投資方向所作的最明確宣示。  “要使公司資產有更高的回報率,這要求領導者熟悉國際市場和宏觀經濟,同時還要對國家承擔責任,因爲必須保證資金的安全性。”趙錫軍認爲投資公司的領導者必須具備這兩種能力,缺一不可。  據瞭解,新設立的投資公司將發行相當於2000億到2500億美元的人民幣債券,然後向央行購買相應額度的×××進行投資。這一數字是目前1萬億美元×××儲備的20%左右 ,此後的×××管理額度還將逐步擴大。  “怎麼樣把這筆寶貴的財富管理好、運營好,確實是一件大事。”財長金人慶曾表示。而爲這樣一個超級公司挑選合格的掌舵者,似乎並不容易,但樓繼偉的登場並沒有讓業內感到意外。  “中央選擇樓繼偉,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因爲樓繼偉的確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一位接近樓繼偉的人如此評價,“不能說樓繼偉是技術型官員,而應該說是專家型官員,是多方面的複合型人才。”   57歲的樓繼偉履歷可圈可點。從20世紀80年代初擔任×××辦公廳調研室副組長至今,二十幾年的時間裏,他幾乎親身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過程,長期保持着對宏觀經濟與財政、貨幣政策的關注。  “樓對財稅改革可謂輕車熟路,對國內外資本市場都非常熟悉。對投資管理、風險控制也相當瞭解。”一位業內人士評價說,“他英語也很好,可以和外國人直接對話。”   既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又有長期的財經系統工作經歷,同時又在中央和地方、發達與欠發達地區任過職。可以說,中國官員中能夠像樓繼偉這樣涉獵過宏觀調控、地×××府和經濟職能部門的學者型官員並不多。或許這正是中國×××投資公司尚在“傳說”之中時,樓繼偉就被外界看好的原因。
樓繼偉是誰
1977年歲末,樓繼偉和整個國家一樣,迎來了重要的轉折。這一年,中國恢復了中斷十年的高考,樓繼偉和500多萬追夢者參加了新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當時他是首鋼總控室、北京自動化研究所工人,此前他曾在南海艦隊服役。  樓繼偉成功地擠過了“獨木橋”,他考入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這個系曾經在1964年成功研製了中國核反應堆的控制系統,是中國最尖端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機構之一。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樓繼偉進入中國著名的政府智囊團及教育機構×××,攻讀數量經濟學的碩士學位。  “他的頭腦非常清晰,經濟學功底很紮實。”瞭解樓繼偉的《證券日報》一位高層人士評價說,樓一直參與中國的市場化改革一直參與,對新舊體制的轉軌比較清楚。  “他是個市場派,對以市場化爲導向的改革立場堅定。”這位人士介紹說。在中國的經濟學界,以吳敬璉爲代表的被稱爲“吳市場”、“市場派”,他們堅定地走市場經濟的道路,而樓繼偉和現任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以及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樹清,都曾是“市場派”的核心人物。  1984年,樓繼偉從社科院畢業後,即進入×××辦公廳調研室財金組任主任科員、副組長。這期間,他被“伯樂”朱鎔基所發現。  上世紀80年代末,中央提出“在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範圍的前提下,實行分稅制”,搞“財政包乾”,而這項改革必須有完善的市場經濟配套。一位知情人士介紹,當時的上海市長朱鎔基請吳敬璉去上海設計改革方案,吳敬璉帶上了樓繼偉。在上海,“樓很得朱鎔基賞識”。1988年,樓繼偉去了上海,擔任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  1992年,×××南巡講話後,樓繼偉赴京擔任國家體改委宏觀調控體制司司長。期間,他參與設計了影響深遠的1994年稅制改革。他還是當時×××管理體制改革的牽頭人,改革成果得到當時的政治局常委、×××副總理朱鎔基的充分肯定。  1998年春,當70歲的朱鎔基組建新一屆政府時,樓繼偉從貴州回京任財政部副部長,繼續主持財政稅收改革。此前,他在貴州擔任了三年的副省長。  熟悉樓繼偉的人評價樓繼偉說,“他爲人正派,工作認真,辦事不拖拉。”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同時聲明,自己並不是誇他,而是事實的確如此。“他還是個典型的工作狂。”   樓繼偉的這一次工作變動,恰逢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領導幹部大換班,中央黨校的黨史專家葉篤初曾經如此點評這批官員:“時代已經在他們身上留下了烙印,這批官員在今後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都要面臨着經濟社會平衡發展和社會和諧建設的任務。他們要做到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社會和諧,不然就有違使命。”
 對中國金融開放的幾點看法 中國金融開放的最大風險是缺乏“戰爭”意識
在探討中國金融開放的風險問題時,大多數學者和決策者關注的是“戰術”層面上的風險,比如外資銀行參股控股的風險,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監管風險,利率市場化的風險,證券市場波動風險,×××儲備貶值風險,房地產貸款市場風險,資本帳戶開放風險,人民幣升值風險,國有銀行內控缺失風險,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風險,巴塞爾協議的衝擊風險等等。其實,金融開放的最大風險源自“戰略”層面,即金融開放的本質實際上是一場“貨幣戰爭”,缺乏戰爭的意識和準備是中國當前最大的風險!想當然的把金融領域的開放理解成普通行業的開放是極端危險的。 貨幣是一種商品,而它不同於其它一切商品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中每一個行業每一個機構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商品,對貨幣發行的控制是所有壟斷中的最高形式! 中國的貨幣發行原本爲國家所控制,也只有國家控制貨幣才能保障社會結構的基本公平。當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後,中國的貨幣發行權將處於危險境地。 普通人可能會認爲中國的貨幣就是人民幣紙幣,只有國家才能印刷和發行貨幣,外資銀行怎麼可能自己印人民幣呢?其實外資銀行們根本不必印發人民幣就能“創造” 貨幣供應。它們會引進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金融產品,以各種方式創造債務工具並使之貨幣化,這就是貨幣的類似物“流動性”。這些金融貨幣完全具備實體經濟領域貨幣的購買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外資銀行將參與中國人民幣的貨幣發行。 如果當外資銀行“創造”的人民幣信貸總量超過國有商業銀行時,它們實際上就能夠架空中國的中央銀行,控制中國貨幣的發行權!它們將有能力和意圖來惡意製造貨幣供應的波動,從而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血洗中國人民的財富,就像歷史上反覆出現的經濟危機一樣。 當外國銀行勢力日漸坐大之後,通過金錢與權力的交易,金錢與金錢的交易,金錢與名譽的交易,金錢與學術的交易,來形成一箇中國前所未有的“超級特殊利益集團”的“強強聯合” 的局面, 它們將通過提供鉅額信貸來獎勵那些與它們“心心 相印”的地×××府,它們將物色和重點栽培“有潛力”的新一代政治新星,以圖長期政治回報,它們將通過提供學術研究項目基金,來“鼓勵和支持”對其有利的各種學術研究成果,它們將大量資助各類社會團體來影響公共議程,從而形成自下而上的強大的“主流民意”,它們將慷慨支持新聞媒體的市場化運作,來反應社會對外資銀行的“積極評價”,它們將使用高額投資回報來左右出版機構的選題方向,它們將大手筆投資醫藥行業,包括系統性地妖魔化中醫,它們還將逐步向教育領域,法律系統,甚至軍隊系統進行***。在一個商品社會裏,沒有人會對金錢具有“免疫力”。 外國銀行勢力還將通過投資來控制中國的電信,石油,交通,航天,軍工等國有壟斷行業,畢竟沒有法律規定國有壟斷行業不能從外資銀行貸款和融資。而外資銀行一旦成爲中國國有壟斷行業的主要資金提供者,它們將掌握這些中國的“核心資產”的命脈,外資銀行可以隨時切斷這些重要企業的資金鍊,從而導致中國核心產業部門的癱瘓。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當然是爲了賺錢,但不一定是常規的賺法。
金融開放所面臨的戰略風險遠不是金融業本身那麼簡單,它涵蓋了整個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稍有閃失則後果不堪設想。令人遺憾的是,在受中國保護的國有行業名單中,竟然沒有最應當受到保護的金融業。目前中國國產的銀行家與歐美200多年“血雨腥風”中殺出來的銀行巨頭們,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這就好比讓一個單薄的初中生去和拳王泰森同臺較量,人們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就可以預測最後的結果。 由於金融開放的戰略風險涉及全局,現有的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分業監管已經不可能承擔這樣綜合性跨行業的戰略風險監督重任,建議組建“國家金融安全委員會”將三者的職能統一起來,直屬最高決策層。大力加強金融情報研究,加強對外資銀行中的人員背景,資金調動,戰例收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工作。建立國家金融安全保密等級 (Security Clearance) 制度,重要金融決策者必須通過該制度審 核。必須考慮對外資銀行可以涉及的行業進行“軟限制”。制定中國突然陷於金融危機的各種預案,並定期演練。 金融安全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遠比戰略核武器更需要嚴密監督的領域。在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金融安全監管機制之前就貿然全面開放,乃是取亂之道。 要貨幣主權還是要貨幣穩定? 貨幣主權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力之一,它賦予了主權國家根據自身國情制定貨幣發行政策的職責。貨幣主權理應高於一切外來因素,包括所有國際慣例和國際協議,以及外來政治壓力。貨幣主權只應服務於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持貨幣穩定指的是維護本國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幣值穩定,以便向國內行業提供良好和平穩的經濟發展生態環境。 目前,中國的困境在於貨幣主權與貨幣穩定只能二者擇一。維護人民幣的主權就會面臨升值的後果,而追求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就會喪失貨幣主權。中國現在的政策是爲了經濟發展而不得不追求貨幣穩定而放棄貨幣主權。問題的要害是,美聯儲實際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着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由於中國是採用強制結匯制度,美國可以通過增加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來迫使中國央行增發基礎貨幣,而這些基礎貨幣經過商業銀行的放大,會產生若干倍的貨幣增發效應,造成流動性氾濫,推高了股市和房地產泡沫,極大地惡化了中國金融生態環境。爲了對衝這樣的貨幣增發,政府和央行只能被迫增發國債和央行票據來吸納過剩的流動性,但是這又將增加政府的債務負擔,這些債務早晚是要連本帶利償還的。 這樣一種完全被動的金融戰略態勢對中國極端不利。只要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中國就無法擺脫這樣的局面。從根本上講,只有推動黃金的重新貨幣化,才能給世界各國創造出一個自由,公平與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在劇烈動盪的國際匯率市場情況下,世界各國付出的經濟代價實在是極端高昂和痛苦的,尤其是生產物質財富的國家更是受害深重。如果難以一步到位,也應該大力推動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貨幣升值與金融系統“內分泌紊亂”  
如果說有誰可作爲貨幣劇烈升值的反面教材的話,日本無疑是最恰當的人選了。日本的經濟長期萎靡不振,固然有其內在的客觀因素,但對於美國突然發動的“金融戰爭”完全缺乏思想準備應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41年日本發動了“偷襲珍珠港”事件,打了美國一個措不及防,而美國則在近半個世紀後的1990年回敬了日本一次“金融閃電戰”,雙方也算是扯平了。 日本《金融戰敗》的作者吉川元忠哀嘆就財富損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戰敗的後果幾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損失相當。 日本和中國一樣,是老老實實一手一腳努力創造物質財富的典型,對於虛無縹緲的金融財富的理念向來持懷疑態度。日本的邏輯很單純,自己生產的高中端產品質優價廉,在市場競爭中幾乎所向披靡,而銀行業當年曾是世界級別的巨無霸,挾世界第一大×××儲備國和第一大債權國地位而傲視天下。1985年到1990年,日本國內經濟和出口貿易空前紅火,股市房地產連年暴漲,大批收購海外資產,日本人的自信也達到了空前程度,超過美國似乎只有十年之遙。對於金融戰爭毫無概念的日本,和目前中國的樂觀情緒何其相似,而中國現在還遠不如當年日本的家底厚實。 忘戰必危對於昨天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國具有同等深刻的意義。 從1985 年的“廣場協議”簽訂時1美元兌250日元的匯率,在3個月內劇烈貶值到200日元左右,美元貶值高達20%,到1987年1美元貶值到120日元,日元在短短3年中升值了一倍,這是日本金融業最重要的外在生態環境的鉅變,結果已經表明,這樣的生態鉅變,足以導致“恐龍滅絕”。 美國的金融大夫們早就明白,強迫日元短時間內劇烈升值,其療效類似於強迫日本吞服大劑量的激素,後果必然是造成日本經濟出現“金融系統內分泌”嚴重紊亂。再脅迫日本保持2.5%超低利率達兩年之久,則療效更佳。果然,日本的經濟在金融內分泌失調和大劑量激素的刺激下, 股市房地產等脂肪組織迅速增生,物質生產部門與出口行業的肌肉組織嚴重萎縮,然後是經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症狀如期出現,最後導致了金融系統患上了心臟病和冠心病。爲了更加容易地誘發這些併發症,1987年國際銀行家們在國際清算銀行又研製出針對日本的新型特效藥 - 巴塞爾協議,要求從事國際業務的銀行自有資本率必須達到8%。而美國和英國率先簽署協議,然後脅迫日本和其它國家必須遵守,否則就無法同佔據着國際金融制高點的美英銀行進行交易。日本銀行普遍存在着資本金偏低的問題,只有依靠銀行股票高價格所產生的賬外資產才能達標。 高度依賴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市場的日本銀行系統終於將自己的軟肋暴露在美國金融戰爭的利劍之下。1990年1月12日,美國在紐約股票市場利用“日經指數認沽權證”這一新型金融“核武器”,發動了對日本東京股市的“遠程非接觸式”戰略打擊。日本金融系統的心臟病和冠心病經受不住這樣的強烈刺激,終於發生了中風,然後導致了日本經濟長達17年的偏癱。如今,幾乎一模一樣的藥方又被“熱心和急切”的美國金融大夫們介紹到了中國,所不同的是,中國經濟的身子骨遠不如當年的日本,這副藥灌下去只怕就不是偏癱這麼簡單了。臥牀已久的日本甚至比美國大夫更急迫地想看看中國喝下這副藥到底反應如何。糟糕的是,中國現在的早期症狀與1985年到1990年的日本極其類似。
對等開放下的外線作戰
“國際慣例”眼下是個頗爲時髦的詞彙,彷彿遵循了“國際慣例”,天下就從此天平了,金融開放就像田園牧歌般地優美舒暢了。如此天真爛漫的想法只怕會誤國誤民的。 “國際慣例”的形成完全在業已形成壟斷地位的國際銀行家的操控之下,在特定條件下,也非常可能爲中國量身製作一套全面封殺中國銀行業生存壯大的“國際慣例”,這一手已經成爲居於金融行業壟斷制高點的美英銀行封殺競爭對手的有效武器。 當年成功打垮日本金融業擴張勢頭的老巴塞爾協議,已經改頭換面地升級爲2004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完全可能被用在中國銀行系統的頭上,從而成爲阻止中國金融行業海外發展的重要障礙。 一些發達國家認爲,所有該國境內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必須完全符合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才能繼續運作,這還不算,連這些外國銀行的本國也必須符合該協議的要求,否則就可能存在“監管漏洞”。這樣的規定無疑將大大增加這些外國銀行分支機構的運作成本。對於中國剛剛開始走向世界的金融行業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換句話說,如果中國本土的銀行尚未實現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意味着這些銀行在美國和歐洲的分行有可能被改制甚至關閉,中國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海外金融網絡存在着被一網打盡的危險。 佔據着巨大優勢的歐美銀行業的遊戲規則制定者們,將輕而易舉地扼殺中國金融行業的對外發展之路。而中國國內的銀行業還要苦苦遵守這些冠冕堂皇的封殺自己的所謂“國際慣例”,天下沒有比這種遊戲規則更加不公平的了。在擁有巨大優勢的對手面前,還要被人捆上手腳,這場遊戲的輸贏早已成定局。 來而不往非禮也。 中國的對策就是,也只能是,“對等開放下的外線作戰”。如果所在國利用不管何種“國際慣例”來封殺中國的海外銀行分支,中國也將如法炮製,制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銀行業規定,限制乃至關閉其銀行在中國的運作。回顧英美成爲國際銀行業的主導力量的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建立國際銀行網絡是必經之路。中國的銀行業與其只在中國本土與國際接軌,不如實施外線作戰,去直接收購歐美的銀行或擴張分行,建立中國自己遍佈世界各地的金融網絡,在戰爭中去學習戰爭。如果中國的銀行業在海外收購或擴張受阻,中國不妨也照對等原則辦理。
藏匯於民不如藏金於民
面對美元的長期貶值的趨勢,許多學者提出要藏匯於民,以分攤國家的×××儲備損失的風險。如果中國放棄強制結匯制度,企業直接控制×××,雖然分攤了國家×××儲備的貶值風險,並減輕了貨幣增發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但是卻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國家對×××流動的監控能力,因增加了金融系統整體的風險,這並非是一個完全之策。與其藏匯於民,不如藏金於民。任何×××從長期來看都會對黃金貶值,只是貶值速度不同而已。要想將中國已經創造出的巨大財富實現購買力保值,唯有變×××儲備爲黃金白銀儲備。國際黃金價格波動其實不過是個假象而已,看破了這一層,哪怕它匯率市場掀起千重浪,中國自有萬噸黃金作爲定海神針。 藏金於民從根本上保護了人民的財富安全,無論是商品還是資產形式的通貨膨脹都無法侵蝕老百姓的真實購買力,這是所有致力於和諧與平等社會構建所不可或缺的經濟自由的基石。畢竟是人民的勞動創造了財富,人民有權選擇儲藏自身財富的方式。 黃金具有着所有貨幣中最高等級的流動性。黃金不僅在人類5000年的歷史上,被不同文明,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政體的社會公認爲財富的最高形式,它也必將在未來的社會擔當起經濟活動最基本度量衡的重大歷史重任。在世界歷史上,人們曾四次嘗試拋棄黃金作爲貨幣體系的基石,而試圖“發明”更爲聰明的貨幣制度,前三次已經失敗,而我們當今的世界正在經歷第四次失敗。人類與生俱來的貪婪本性註定了以人的主觀意識來標定客觀經濟活動的嘗試不會成功。 藏金於民以待天下有變,以黃金爲支撐的“中國元”將在一片由過度債務貪婪所造成的國際金融廢墟上卓爾屹立,中華文明自有出頭之日。
以下是部分網友評論
* 8樓 * * 作者: 沉香傲雪 發表於: 2007.03.29 13:02:22 *  藏金於民以待天下有變,以黃金爲支撐的“中國元”將在一片由過度債務貪婪所造成的國際金融廢墟上卓爾屹立,中華文明自有出頭之日。 * 9樓 * * 作者: 紹興長生 發表於: 2007.03.29 14:21:23 *  * 10樓 * * 作者: 紹興長生 發表於: 2007.03.29 14:22:21 *  堅決打擊用金融手段,澳大利亞.讓澳元變成97年的泰誅.貶值貶值再貶值.目前澳元位於高位正是時候.讓霍華德去吃狗屎.讓他與日本簽署防衛協議. * 11樓 * * 作者: 娥眉隱士 發表於: 2007.03.29 17:00:48 *  做事情嘛,快有快的破綻,慢有慢的紮實,對於狡猾的對手,紮實是好辦法,高手之間的對決,肯定是快的一種。總結世界各國的得失,爲我們的發展指引了許多路,避免摸着石頭過河的難堪。團結亞洲各國政府,自起爐竈建立×××統一戰線,簽署地區防禦金融風險機制文件,利用地理優勢,搶先佔領亞洲地區貨幣結算權,這些都不難做,也應該儘快去做 * 12樓 * * 作者: 娥眉隱士 發表於: 2007.03.29 17:06:50 *  至於有色金屬的戰略儲備,可以由國家和企業一起來做,這樣做還可以增加企業破產後的含金量,對企業和國家都有好處。 * 13樓 * * 作者: 娥眉隱士 發表於: 2007.03.29 17:19:13 *  組織民間資金收購國際上的黃金,與政府採購後買給百姓,藏金與民的優缺點,請高人點醒,先謝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