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s技術入門篇

一般來說,基於存儲轉發機制的Internet(Ipv4標準)只爲用戶提供了“盡力而爲(best-effort)”的服務,不能保證數據包傳輸的實時性、完整性以及到達的順序性,不能保證服務的質量,所以主要應用在文件傳送和電子郵件服務。隨着Internet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於在 Internet上傳輸分佈式多媒體應用的需求越來越大,一般說來,用戶對不同的分佈式多媒體應用有着不同的服務質量要求,這就要求網絡應能根據用戶的要求分配和調度資源,因此,傳統的所採用的“盡力而爲”轉發機制,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爲了解決在Internet等計算機網上高質量地傳輸多媒體信息地問題,美國於1996年底,開始了以提高網絡服務質量研究爲核心底InternetⅡ以及NGI(下一代Internet)等研究項目。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也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來研究多媒體服務質量的定義和相關的標準。
網絡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簡稱QoS)是網絡於用戶之間以及網絡上互相通信的用戶之間關於信息傳輸與共享的質的約定,例如,傳輸延遲允許時間、最小傳輸畫面失真度以及聲像同步等。在Internet等計算機網絡上爲用戶提供高質量的QoS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1. QoS的分類與定義。對QoS進行分類和定義的目的是使網絡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QoS進行管理和分配資源。例如 ,給實時服務分配較大的帶寬和較度的CPU處理時間等,另一方面,對QoS進行分類定義也方便用戶根據不同的應用提出QoS需求。
2. 准入控制和協商。即根據網絡中資源的使用情況,允許用戶進入網絡進行多媒體信息傳輸並協商其QoS。
3. 資源預約。爲了給用戶提供滿意的QoS,必須對端系統、路由器以及傳輸帶寬等相應的資源進行預約,以確保這些資源不被其他應用所強用。
4. 資源調度與管理。對資源進行預約之後,是否能得到這些資源,還依賴於相應的資源調度與管理系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