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做一個有分析能力的人

從1989年開始,我就開始認識並接觸到電腦,到1994年關注到互聯網,再到成立網易,以及過去這幾年的豐收,我其實前後走了18年。從1989年到2007年,整整18年我基本上沒有在這個行業裏偏離過多少。

   我一直跟網易的員工講,做事情一定要有興趣,有興趣纔會深入。現在你做好所做的事情還有一點利益,有利益纔會長久,否則做的一件事情跟你的利益沒有什麼關係,我不知道光憑興趣能維持多久,也很難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大。
  網易2000年6月30日上市,其實那之後,一直在虧錢,在2001年的時候甚至虧了2億元人民幣,那時候我想,反正公司有錢,虧了2個億,賬上還有8900萬美金。但那個時候我又問自己,丁磊你既然這麼有錢,還有8900萬美金在賬上,難道就做不出來一件事情,經營不好一個公司?後來幾年,我們總結了犯過的錯誤,認真學習了西方的企業史,也看《非常營銷》,書中說娃哈哈把賣礦泉水賣到新疆的一個小村莊,看完這個書,我馬上找到宗慶後問他,是不是真的。得到肯定答覆以後,我忽然覺得我們做互聯網太單純了,原先把企業的管理看得太高高在上。因此後來在接受2003年“cctv十大經濟人物”獎的時候,我上去講一句話:互聯網企業跟傳統企業沒有什麼差別,都是應該一步步做出來。不要以爲做互聯網,就認爲自己比較神奇,其實都是一樣。所以那個時候開始投入做遊戲,四毛錢一小時費用,到我們手裏只有三毛錢一小時,就是賣一顆鈕釦的錢差不多,賺得很少,但我們還是做,因爲我覺得要向浙商的企業學習,一步一步地來。就這樣,我們找到了一個贏利點,到2006年,網易的淨利達到了12億元人民幣。
  我還在學如何對待財富。我認爲一個人的財富到了一定階段後,需要考慮的問題更多。其實我在國內花不了多少錢,最多坐飛機坐個頭等艙,吃飯吃一點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房子最多晚上一個人也只睡一張牀,因此財富的再分配是我經常在學習和研究的一個課題,所以過去這幾年我也一直在嘗試。去年9月份給浙江大學1000萬美元的等額配比資金,這個資金不是用在圖書館或者某一個項目,而是別人給浙大捐款時候,可以從我這筆基金裏面拿出一筆同樣數目。我想在中國做慈善並不是把錢拿出來那麼簡單,怎麼樣把錢用好纔是最大的學問,這方面我覺得西方有些專門的ngo組織(非營利組織)的模式就非常好,幫助那些希望做慈善的人把捐助的錢合理地用好。所以我覺得,去年在浙江大學的捐贈也是我對待財富的一種嘗試。
  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髮展和理想過程中,一定要給自己制定一個終生學習計劃。不要以爲在大學裏,在中學裏,在小學裏纔是學習,其實你到了社會中,在工作單位你都不要忘記學習,都要記住看書,都要記得不斷去思考、探索,不斷分析和總結,不要停在人云亦云的角度上,做一個有分析能力的人。我相信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未來的職業生涯或者人生才一定會非常地豐富,而且精彩。(網易ceo丁磊在“激盪互聯網十年”論壇上的演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