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也談陳春花現象,管理學能預測商業成敗嗎?

前天一篇《反思陳春花現象:商業大師爲何沒有專業判斷力?》的文章刷屏了,引發了不小的討論,討論者的意見分成截然相反的兩派——贊同派和反對派。

贊同派支持作者觀點,認爲所謂”大師“只是蹭熱點的捧臭腳,缺乏真正的判斷力。

反對派認爲作者別有用心,落井下石,用結果反推,馬後炮式的評判。

但是大家其實都在現象層面上PK,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作爲一個管理學教授,面對一些全新的商業模式,是否能夠準確地判斷其未來的成敗。

再進一步,如果拋開陳春花這個人,其所代表的管理學知識是否能夠預測商業的成敗?

這纔是問題的本質。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說說我的個人觀點。

01

管理學的起源與基礎

有人的地方就有管理的問題,管理又是管理學的基礎,我們社會的產生與發展都伴隨着管理。

19世界末20世紀初,以泰羅爲代表的科學管理學派和以法約爾、韋伯爲代表的管理組織學派相繼出現標誌着管理學開始系統化的存在。

隨着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管理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完整的過程。

從最開始的實踐活動到管理思想的出現,再到管理理論的形成;從研究管理職能和管理科學等注重物的研究,開始轉向人際關係和行爲科學的研究。

02

管理的使命

管理學的對象是人,是一個組織中的人。

如果僅放到商業領域,管理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組織好企業中的人,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本質是協作的問題。

因此管理的使命是讓組織內的人,準確無誤地達成既定目標,並且要不斷提升效率,又快又好又低成本地達成目標。

那麼一家管理能力很強的企業,是否就一定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呢?

很不一定,因爲比管理更重要的是目標的決策。

一支訓練精良的軍隊,被設定了錯誤的攻擊目標,那麼他們的精良只會以錯誤更快更大的出現,而不會去修正目標。

而目標通常僅來源於組織的高層領導者,目標設定的正確性是對他們最大的考驗。

在市場變化不大的局面下,這個問題不是很大,比去年好就行了。

但是在經濟、政治、技術、需求極速變動的當今,要從高層作出正確的決策就越來越難,因此管理其實只是目標的保障,不是決定性的。當然,如果沒有管理,正確的目標也無法實現。

如果用大家理解的,管理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那麼一個在管理學經驗豐富的專家,是否能夠預測企業的成敗呢?

肯定是不能的。

這超越的她的業務範疇,就如同讓一個財務去預期公司的成敗也是不可能的。

要想準確預測,必須要具備戰略、實踐和管理等全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纔有可能預測,但是也仍舊可能失敗,因爲我們都不是神仙,不是預言家。

有很多看似美好的東西,你卻不知道內部的真實情況,也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瑞幸咖啡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去看瑞幸最初的上市數據,它的成本一直在下降,虧損一直在收窄,盈利是可期的。並不是該文作者所說的:“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商業常識,就是企業一定是要最終能夠實現盈利的,即企業的收入減成本減費用是要大於0的”。

從長期看,企業一定是要盈利的;而在短期內,企業經常會出現虧損。這也是正常的,也就是投資的邏輯。

但是這又都是建立在數據真實性的基礎上的,別說陳春花這樣的外部觀察者,就算是瑞幸的股東也不可能完全瞭解數據的真假。

以此來否定瑞幸的商業邏輯和陳春花的判斷都是不客觀的。

結語

批評一個人很容易,但是做一個正確的判斷卻非常困難,不論是企業領導者、還是大學教授,或者自媒體作家都是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