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記錄下下我從菊廠離職跳槽到動物廠的心路歷程---開篇

【背景】 某工科學校畢業,12年入職菊花廠,一直在存儲領域耕耘,對分佈式接觸較多,屬於長期從事大型軟件開發的。產品的研發週期平均 3-6個月,研發流程比較重,遵循 IPD流程,有專業測試 以及維護團隊。

【引子】 2019年是個不尋常的一年,國家對外的經濟環境很殘酷,外部西方國家對中國一直制裁。而這時候的華爲被作爲了美國政府重點打壓對象,突然間華爲被推到了整個社會的風口浪尖。就在全國人名爲華爲加油鼓勁,激昂亢奮的背景下,任正非多次接受訪談,對外輸出自信,振奮民心。領導在外面的誇口其實是內部員工的犧牲去買單,其實也不能叫犧牲,因爲已經在這個環境下,就像箭在弦上 不得不發。

【抗美救廠】美國一直在芯片 硬盤  操作系統等核心部件有着護城河般壁壘,得益於它的工業革命以及後續的科技革命,現在的科技公司很難繞過。菊花廠的衆多產品,是強依賴這三大樣的。面對美國不斷的實體名單期限緊逼,公司內部必須加班替換這些依賴的部件。作爲從沒出現過的情況,其實大多數產品是慌亂的,因爲涉及法務,過程是需要邊研究法律邊指定應對策略。  

        過程就出現了類似:多頭管理N多部門都在催促搞這個事情,各個部門要求的模板還是不同(可能來源於不同的領導,喜好不同),爲了維持大家的持續動力,公司給與加班費,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有加班費,大衆沒見過加班費啊,那就拼命加班吧,反正有錢,等到好多部門基本全員都加班的有加班費的時候,成本太高了,如果衡量該剔除哪些人呢?那就看加班工時(工時一直作爲管理的核心資產,長盛不衰)。最後都演化到一個月加班工時多點的 220+ 小時(一個月正常工作工時160)。好像大家都感覺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越擠越有啊,領導估計也震驚了,原來兄弟這麼耐扛。

        其實這樣的環境下,好多人是迷茫了,奮鬥的動力在哪裏,加班成了唯一的衡量標準,很多產品做的事情不是核心,只是大環境不好,大家想湊熱度。最近幾年華爲國際形勢一直起伏不定,所以超長加班已經是常態了,而19年的美國打擊,加班提升了一個數量級。所以很多人紛紛撤退,滿足任總說的落袋爲安。

【跳槽】 我個人由於搞維護以及連續的出差,家屬很不接受這樣的工作狀態,我也不能接受了,每天很疲憊,很疲憊的應對,家離公司比較遠,所以就在獵頭電話的時候就自然的接受了一些公司的面試。心裏還是想看下外面的公司是什麼情況,是怎麼搞業務研發的。我面了三家公司,都是互聯網公司:分別是騰訊   螞蟻   以及頭條。三家公司面試細節不說了,整個流程說下大概感受吧: 螞蟻技術很細,技術面也多四面。 騰訊比較隨和,技術上也有深入,整個流程稍長,頭條筆試題比較多,重視基礎。
最後我挑了螞蟻,所以纔會有接下來的內容。爲啥挑螞蟻,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它沒上市。衝着股票來的。騰訊

【適應】 我可能是阿里入職最特殊的一波了。。入職遠程辦理,然後在視頻團隊見面。接下來的都是自己在家視頻培訓。關於適應我先不說對比,先把在螞蟻的入職三個月的過程羅列下做個參考: 

       1. 關於入職: 入職後現在統一配置的都是 mac pro ,然後辦理入職手續,一些標準流程,照着搞就了,無須注意啥。

        2. 安裝軟件: 習慣了windows的,切到 mac 上,各種軟件都不同,要適應很久。你會發現很多熟悉的軟件沒有mac 版本 ,那隻能找mac上的對應功能的版本 ,安裝軟件的過程就伴隨着權限審批,後面你會發現權限無處不在,各種權限申請,伴隨整個開發活動始終。

       3. 價值觀培訓:  所有成規模的大公司,都會搞價值觀這個東西,中國也有古話:道不同不相爲謀!所以它一定會從思想上想辦法讓你認同它,強姦也好,我在華爲以及螞蟻剛入職的時候,價值觀培訓要按周爲單位去搞的。

       4. 基礎技術培訓: 螞蟻的中間件平臺很多,所以會有些基礎的培訓,比如如何基於最新的 sofa 平臺去搭建功能,如何用消息推送系統drm ,如果使用消息隊列。然後還有些研發流程平臺:怎麼樣快速搞迭代開發,然後發佈上線等。力求搞的就是通用高效的大平臺,然後讓員工聚焦到業務系統裏面去,不需要去管一些通用能力。包括軟件編譯部署都是一鍵式的,不需要人爲參與。所有的環境都是虛擬機(估計是基於阿里雲+ 雲計算的產物,這樣會把相關的員工變成一個純業務技術的人員,業務不在,你人是沒用處的,通用的底層能力又不懂,以前在華爲搞都是要會點網絡  會點盤 以及操作系統的能力去排查問題 ,現在這些都不需要了)

【重點講下業務】 本節我想重點講下當前搞的業務是怎樣的,我的困惑點,當然我現在涉足不深,後續會繼續補充(我估計是入職5個月的時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