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和劉強東

     信息社會正在顛覆掉工農業社會的規則和價值觀:節儉不再是美德而是罪惡,百年老店不再有意義,世界會突變而不是漸變,英雄能夠塑造歷史。
 
       我們要從一個連續創業者對創業本身的感悟開始這個有趣的話題。校內、飯否、美團的創始人王興在2年前說過互聯網創業跟傳統創業的區別:

       “傳統行業創業好比登山,互聯網創業好比衝浪。山總是在那裏的,你準備好了就去登好了,永遠有機會,登多高取決於實力。而浪是一個接着一個的,你只要踩上一個浪,保持住,它的高度就決定了你的高度,Google、Facebook都是這樣。而如果你錯過了一波浪,就再也追不上它了。我覺得互聯網後面還有浪,但要確保在合適的時間踩上去。”
 
       很多人認同這句話。不過有個連帶問題:山是不動的,永遠存在,好比飯館、礦山。所以創業者永遠腳踏實地。但浪是移動的,會消失,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踩在浪上的人會被送上岸,腳下不再有浪。回過頭來看着新浪和新人,對自己說聲“game over”。這是浪和衝浪者的命運。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可口可樂和麥當勞、寶潔屹立山頭幾十年,可雅虎呢?MySpace?開心網?福布斯最近有文章猜Facebook可能活不過5年。原因並不新鮮:新的社交產品形式起來了,Facebook跟被它淘汰的MySpace一樣,難以適應。
 
       這話題貌似殘酷。互聯網企業可能天生就沒法《基業長青》。每一次創業、每一種模式風騷三五年。做百年老店一直是傳統行業企業家們孜孜以求的,在互聯網裏可能就是個笑話。關鍵問題是,如果互聯網CEO們都以基業長青爲目的,都向那些曾經基業長青的傳統公司學習管理,這會不會反而有損其競爭力?所謂世易時移。四川人喫辣是爲驅趕溼氣,若在乾燥清爽的東北也喫辣便要上火生瘡了。
 
       有個人嘗試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這是個商界前輩、互聯網新兵。十多年前就進過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十,大學是學物理的,頭十年創業在傳統行業,這幾年在互聯網。受過大挫折,經歷最低點現在回升中,曲折經歷有點像史玉柱。在聽他用5個小時把量子力學和互聯網一一建立對應關係後,我開始有點相信這一套了。他從一門科學與一個產業的對比上,系統的論證了王興那個經驗性的判斷。我建議你用五分鐘時間讀完下面幾段話。
 
       在100年以前,牛頓力學統治着宏觀世界,也就是質量不等於0的世界。最近100年,人類認識到量子力學是微觀世界的主宰,這是質量趨近於0的世界。這兩種力學對應不一樣的對象,有截然不同的規則,其背後再有截然不同的兩套世界觀,深刻影響着每個人的日常行爲和思考。但由於牛頓力學統治世界幾千年,而量子力學在最近幾十年才成熟,所以大部分人還是習慣用牛頓力學的原則思考問題,凡是符合它就認爲是對,凡是違背它就認爲是錯。
 
       牛頓力學的規則是:世界是連續變化的,沒有斷點。由這條規則可以導出後三條規則:世界是漸進變化的;世界是簡單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之間是一一對應的;世界是確定的、被決定好的,人只能發現它、反映它、但改變不了它。相應的,量子力學的規則是:世界不是連續變化的,是跳躍發展的,世界是複雜因果關係,也就是原因和結果之前不能一一對應,最重要的是,世界不是確定的,是可以被改變的。
 
       牛頓力學的力量不僅在物理界,它紮紮實實的影響人形成一套思考和做事方式,你甚至可以把它當成一套哲學和宗教。未來是可以被預測的,因爲牛頓的世界是連續的,因果之間一一對應,給出一個起點就可以算出一個終點。就好像火箭從升空到回落,它有一個確定的軌跡,始終在掌握之中。所以每個人每個公司都在計劃,都在籌謀。正因爲世界是連續的,所以我們習慣慢慢來,不要太快,循序漸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遇到問題就找原因,一旦找到原因結果就會變化。
 
       但量子力學無疑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套哲學和做事的方式。未來是難以被預測的,你無法從過去推導出未來。倘若你能找到一個看似很不符合邏輯的原因,那纔可能是真正的原因。全新的、肯定是全新的,一定是讓你聽着全新的東西纔有可能是對的。人的觀點可以突變,一秒鐘過去,壞人就變成了好人。不是越能喫苦就越有前途。只要你找對了頻率,一剎那就可以接通,就能獲得爆發,跟時間無關。你不會覺得累,只要你配合上一個節奏,你會覺得很high。很像王興所形容的衝浪,只要跟上浪的節奏。
 
       牛頓力學適用的是過去幾千年的農業和工業社會,這是“強物質”的時代,質量不等於0。但量子力學適用於當前的信息社會,這是“弱物質”的時代,質量趨近於0,尤其是互聯網世界,所有的現象、資產和被引發的情感都是0和1兩個數字組合而成。互聯網時代,利潤空間、商業運作空間、人的能力空間都可能放大10倍100倍。互聯網的歷史告訴我們,它確實存在爆炸式增長的可能。互聯網能給人類經濟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是的,我們已經對互聯網的突變習以爲常。網景、MySpace、51和開心說倒就倒下了。互聯網的特性甚至已經深入並且改造了傳統行業。摩托羅拉、諾基亞說倒就倒下了,而且蘋果也會。因爲造就蘋果的“突變”理論也會反過來埋葬蘋果,跟喬布斯是否去世無關,不斷的出現斷點是這個行業的本質。信息社會從軟件到互聯網再到移動,這個本質會體現得越發的明顯。
 
       王興提出了反例。亞馬遜已經存在了19年,而且看起來會依然強壯的存在下去。不過我對這個反例提出了兩點質疑。第一,這是典型的理科生的思維方式。找出一個反例就足以推倒假設。而我更傾向於文科生的思維是,只要這個假設能夠解釋80%的現象,就是有效的。王興也可能是牛頓力學“簡單因果”的無意識的信仰者。而量子力學是“複雜因果”,你不能斷定亞馬遜的存在跟量子力學的失敗有着必然的關係,那是一個黑匣子。這也導致了我的第二點質疑:亞馬遜可能成爲特例,是因爲它是電子商務,天然是跟強物質世界緊密聯繫的。那麼自然,它身上必然有更多的牛頓的特性。
 
       如果互聯網產業的特性是量子的,於是做企業也應該有相應的變化。前輩說,不要再相信你可以基業長青,沒人可以。李嘉誠幹到70的時代過去了,百年老店不再有意義。你要做的就是看好一股潮流,在合適的時點湊上去,在短暫的時間窗口裏豁出去拼命乾透,短時間裏掙很多錢。一旦週期過了,就此生無憾,金盆洗手回家享福。不要企圖把週期拖長或者力挽狂瀾、千秋萬代,這屬於自負才智、逆勢而爲。結果就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要想套用傳統行業裏優秀企業的經驗,用以令自己基業長青,目標本身錯了。環境變了,老經驗不僅不管用,反而會讓你更累。簡單照搬很危險。
 
       你也許可以在中國看到明顯的反例,比如騰訊,這是一個不斷能踩到新一波浪的公司,從IM到遊戲再到SNS和微博,再到當下的移動通信。互聯網的產品換代確實是有斷點和突變的,爲什麼一家公司能不斷跨過斷點。從前輩的觀點推導就是,在牛頓的世界軌跡纔可延續,而在量子的世界是不能延續,必須有斷點。所以騰訊無非是把量子的競爭轉化成了牛頓的競爭。也就是爲競爭導入了更多物質的因素,用戶、資源、關係。這些都是植根於質量不等於0的現實世界。之前我在微博上提了一個問題:百度、阿里、騰訊三大家從PC向移動轉移的過程,誰會最艱難誰會最順暢。單從牛頓和量子這個角度看,最難是百度最容易是阿里。因爲信息最輕也最量子化。人際關係與現實有關聯,有牛頓的元素。商品買賣和商家的關係則更重,與現實密不可分。
 
       而要對抗騰訊這一類“轉換競爭規則”的做法,邏輯很簡單,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導入量子世界的元素,讓量子規則主導競爭。我們也許可以從雷軍一直宣揚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上獲得啓示。牛頓世界的力量與時間相關,一份積累一份收穫,而量子世界的力量與時間無關,可以爆發生長。所以牛頓力量產生效果是需要時間的,越快爆發,牛頓的力量就越難積聚和轉移。雷軍預計騰訊的微信會在米聊推出半年後問世,但沒想到只用了兩個月。換句話說雷軍還不夠快,而微信多有了4個月時間去引入牛頓的力量。
 
       工農業時代,滿足的是物質需求,而物質需求是本能,餓了要喫冷了要穿,不用解釋,只要你造出來就有人會買。但信息時代,滿足的精神需求,是感覺。感覺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所以需要引導。所謂引導,就是調節奏、對頻率,用一句廣告詞或者一個功能恰好擾動他的心絃。所謂的市場調研是工農業時代的做法,所以喬布斯就不做市場調研。好東西擺出來,他自然會要,而事先是問不出來的。所以iPhone4就算天線有問題也照樣大賣,天線的問題那是物質,不再重要。只要設計好、用起來有感覺。功能不再重要,有藝術感的極致的設計纔有感染生命的力量。
 
       物質需求是有限的。但精神需求是無限的。這是信息時代可以獲得十倍百倍爆發性增長的原因。麪包喫飽就行,汽車一架就夠。但好的電影和音樂越多越好,感覺的觸發、情緒的交流在某些時候也是越多越好。節儉是工農業時代產生的品德。因爲每一份物質產品都是耗費資源而來。但節儉在信息時代就可能是一種罪過。你省錢不看電影、不聽音樂、不看文章、不玩遊戲,那些藝術家就可能會捱餓,他的才華就會被埋沒。工農業時代,節儉就尊重勞動者。而在信息時代,消費纔是尊重勞動者。大家都多消費,每個人都能幹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相互交換服務,每個人的價值纔可能被釋放。
 
       量子力學裏有一個著名的測不準原理。提出者海森堡因此獲得了1925年的諾貝爾獎。在牛頓的世界裏,任何事物都可以精確測量,比如一個杯子、比如火箭上天后的軌跡,結果是唯一的。但在微觀世界裏,測量電子的直徑每一次都不一樣。海森堡說,沒有任何兩次測量結果是一樣的,不一樣才就對了。究其原因,是測量的工具相對於測量的對象的質量無限懸殊。比如電子的質量是10的-37次方,而測量儀器的質量是10的2次方,相差39個數量級。於是當儀器靠近電子時,就會令電子的狀態發生變化。就好像當太陽靠近時,我們會從固體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蒸發掉。用專業術語講就是,主體能改變客體的狀態,客體帶有主體的信息。所以在牛頓的世界,主客體質量相近,主體不改變客體;但在量子的世界,主體跟客體不可分割。
 
       在信息的社會或者感覺的世界裏,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假如一個普通人對我說,程苓峯你能掙一個億。那麼這句話毫無影響。因爲一個普通人跟我能量相當。但如果乾隆皇帝說程苓峯你能掙一個億,那麼我就一定能掙一個億。皇帝身邊的大臣會幫我實現。這就是量子的世界,皇帝跟我在能量上無限懸殊。有一次看見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說電子商務的冬天就要來臨。前輩說,那電商真要冬天了。因爲這句話是劉強東說的,他的能量足夠大,大到能夠改變行業。這就是爲什麼大人物說話之重要,不僅是因爲他們能看到趨勢,更因爲他們能改變趨勢、決定結果。客體帶有主體的信息,不可分割。
 
       這會導致一個在牛頓的世界裏匪夷所思的結論:結果是可以被改變的,你想要什麼結果,只要在合適的範圍之內,都可以通過改變測量的方式、時間、和地點來獲得。電子可以是10的-37次方也可以是-39次方。前輩說,所以我們應該有一個積極的思維,凡事往好了想,“想”本身就是一種測量。這跟稻盛和夫說的“樂觀、充滿信心”一致。就正如小孩子,你說他好,他就真的變好。因爲小孩子心智不成熟,與大人的能量懸殊,大人的期許能夠強大的改變他。稻盛和夫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一直把“心想事成”推崇爲宇宙的法則。你心裏嚮往着一個狀態,通過不斷調節內心的節奏和頻率,一旦機會出現就會敏感的把它捕捉住。
 
       講一個毛澤東的例子。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主要是牛頓在主宰。大家血肉相搏,質量大的取勝。但在熱兵器時代更多變成量子的主宰,因爲人的質量再也不起作用,一個子彈消滅一個敵人,這個時候人心更重要。說白了,不怕死的能贏得戰爭。毛澤東是量子的高手,能令人不怕死。所以小米步槍幹倒了飛機大炮。但在建國後發展經濟,卻又回到了牛頓的世界。毛澤東卻還緊守着量子那一套,“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用搞精神的方式來搞物質,於是一敗塗地。打仗和政治是強項,經濟是弱項。毛澤東善於玩心不善玩物,懂量子不懂牛頓。
 
       但在當前的互聯網世界,量子重新主宰。前輩說,人有多大膽,網有多大產。經濟學家還在用老思維去預測中國以及世界的走勢,但互聯網有能力突破傳統的束縛。激活內需、拉動增長可以依靠互聯網。政府可以給每個家庭免費發臺電腦再鋪上寬帶免費上網,4億家庭每個家庭成本5000,一共2萬億。免費給10億農民配1000塊的智能手機再3年免費上網,1.5萬億。這3.5萬億纔是最有效率的花法,保證比拿去修路鍊鋼強。如此拉動互聯網的創新和巨大市場,也能在國際上領先。
 
       於是這個時代更加依賴領袖的價值。過去是時勢造英雄,事情自有其延續的軌跡和邏輯,發展到這一步,就應該這樣。但以後更可能是英雄造時勢,歷史不可預測,反而,事情可能被具有強大能量的個體所改變。於是我們看到互聯網上的經久不息的口水戰。因爲領袖一說話就有力量,就能改變人的所思所想、所愛所恨,局勢就可能有瞬間突變。相信你還記得3Q大戰時周鴻禕利用新浪微博和各家門戶造出的巨大的反QQ的聲勢,據說,周鴻禕一直在等待一個臨界點,一旦網民的情緒氾濫到一定程度和一定範圍,就會推出360的IM,這個IM能夠瞬間吸引到足夠的用戶,就能瞬間拿下30%以上的份額,與QQ劃江而治。這在當時據說也是防守方騰訊一個真實的擔憂。
 
       但王興不認爲英雄能夠造時勢。比如社交網絡,若沒有扎克伯格也會有凱撒伯格,他做的社交網絡即便不是Facebook也極可能八九不離十,它必然出現在硅谷而不會在中關村或者倫敦。不過這並不能徹底否認量子體系。相反,若沒有喬布斯iPhone這玩意兒會不會推遲30年再出現?文化大革命必然要發生嗎?耶穌、釋迦牟尼、老子這幾位人類的精神領袖是被生下來後才成爲神,還是他們本來就是神而是自己選擇了一個時代降生?前輩認爲,任何規則都是相對而言,都必須在一個範圍之內。你通過調整測量的方式和時間、地點,能得到一個10的-30次方的質子,卻無法得到一個10的30次方的質子。我們雖然有了互聯網,但卻每天都必須在網絡與現實之間來回搗騰,我們註定還要在牛頓和量子的拔河中搖擺。
 
       最後,我相信你跟我和王興一樣會有很多的疑慮。但不用急着接受或者爭辯,靜下來捫心自問,你是否正在受着這些規則的無形的支配。不過無論如何,作爲一個佛家的信仰者,我對一個能解釋“心想事成”的理論體系抱有天然的親切感。

文/程苓峯  轉自:雲科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