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網上數字金融典型場景: 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行業發展不斷規範,前景依然廣闊。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近2萬億,相較2016年增長128%。從資產端看,消費金融市場分爲消費分期和現金貸兩類,其中消費分期覆蓋網購、租房、汽車、旅遊、裝修、教育、醫美等行業和場景。
      隨着行業不斷髮展,專門從事消費金融欺詐的黑色產業也愈加猖獗,不法分子盯上了各類分期購物平臺和現金貸平臺,想方設法讓其成爲實施詐騙轉賬匯款的“工具”。監測數據顯示,超過40%的逾期訂單發生在疑似詐騙的用戶羣中,一旦黑客通過違法冒用客戶信息申請到貸款,這筆訂單註定違約。

 

      消費金融的詐騙套現行爲可能發生在賬戶註冊、激活、登陸、交易、信息修改等各個環節。一是犯罪分子可能盜用空白身份信息,自己註冊消費金融平臺賬號進而完成一系列的套現操作;二是用戶本身註冊過消費金融平臺賬號,不法分子通過拖庫撞庫等手段盜取賬號,冒名登陸套現詐騙;三是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陷入犯罪分子編織的騙局,客觀幫助犯罪分子完成整個詐騙過程。最常見的冒用身份詐騙一般分兩步進行,首先騙取身份信息或賬號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短信等發送假網站、假鏈接騙取賬號密碼、驗證碼,或冒充中介、客服直接騙取客戶信息;然後冒用身份在消費金融平臺進行借貸或購物套現。

案例:冒充中介,以兼職爲名騙貸套現

      某電商平臺後臺系統檢測到某範圍內的幾個移動終端在短時間內通過多個賬號登錄平臺,分期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且購買習慣也同以往不同。發現這一情況後,平臺及時攔截其繼續交易並報案。
      警方經偵查發現,包括黃某、王某等三人組成的犯罪團伙在附近的幾所高校,謊稱中介“借取”學生賬號信息進行“刷單”並支付商品價值10%的費用,同時向學生承諾不需要學生承擔任何還款義務和風險。實際上三人冒用這些身份信息在分期網站上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準備銷售套現後跑路。由於網站報案及時,警方及時爲大學生挽回損失並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反欺詐手段

  • 設備指紋、生物探針、行爲序列技術在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反欺詐。

      在反消費信貸套現欺詐過程中,主要應用了設備指紋、生物探針、行爲序列等多項先進智能技術。設備指紋技術通過用戶指紋爲每個用戶賬戶建立唯一的ID,一旦發現冒用身份登錄行爲,可及時攔截;生物探針技術通過採集用戶在使用設備的按壓力度、設備仰角、手指觸面等使用習慣,爲其建立專屬的行爲模型,發現異常操作及時阻止;行爲序列技術可以將用戶的購買行爲同歷史購買習慣進行比對,預警可能發生的欺詐行爲。在上述的案例中,詐騙分子通過移動終端在短時間內登錄多個賬號申請消費分期產品,且專門挑選價值較高、易變現的數碼產品進行購買這一異常行爲,觸發了電商平臺的反欺詐預警。
      上述反欺詐手段,不僅可應用在事後,還可對賬號的異常登錄和交易行爲進行實時、多維度、動態校驗,在事前、事中防範,識別欺詐風險。

  • 事前評估依託大數據技術建立完善的風控模型和應用策略體系,能夠剔除高風險用戶,爲安全交易建立第一道防線,防患於未然。
  • 事中監控風險訂單監控系統可以對異常賬戶和套現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和全面預警。通過各類數據接口、技術手段和安全體系對異常交易進行攔截。
  • 事後處理將識別出的套現欺詐信息關聯擴散後加入黑名單體系,進行策略和模型優化升級,從而更精準地識別和攔截欺詐交易,提高欺詐分子的作案成本。

反欺詐效果及可移植性

      設備指紋、生物探針、行爲序列等反欺詐技術手段可廣泛應用於借貸類互金業務及各類賬戶安全反欺詐中,有效監測異常的註冊、交易、登陸行爲,降低欺詐風險,同時該類技術手段還可向信用審覈領域複製移植。
      綜合運用各技術手段可實現全線上、零人工的授信和放款,相比於傳統手段,信貸審覈效率提高10倍以上,客單成本降低70%以上。傳統的線下信貸審覈需要依賴人工實地調查,獲取客戶授權打印徵信報告,調取銀行資金流水,擔保人擔保等繁瑣流程。利用技術手段分析客戶的賬戶基本信息、資金流信息、交易信息、物流信息等可從更多維度形成客戶的精準畫像,進而爲不同客戶匹配不同的授信額度。值得注意的是,實現線上信審必須依託線上交易場景並沉澱足夠的歷史數據信息。

 

相關文章:

 

互利網上數字金融典型場景:網絡支付

互利網上數字金融典型場景:網購運費險

互利網上數字金融典型場景:網絡借貸

互利網上數字金融典型場景:網絡營銷

數字金融欺詐行爲名詞表

如何幫助企業把風控做得更好?

如何幫助企業把風控做得更好?(續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