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告別》讀感

“告別,就等於死去一點點。”

終於下決心讀完這本被收進kindle很久的小說,說來有點不好意思,重新讀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竟是連着讀了《人間失格》、《金閣寺》等有點極端的意識流小說之後,覺得實在過於壓抑。於是想着,換個風格。。。

然後讀完了它,喜歡到想要重刷。錢德勒不愧是大師。

《漫長的告別》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節奏緊湊的偵探小說,初讀前半段,我還一度覺得這本所謂偵探書實在過於“漫長”,甚至開始思考它是否是過譽了。但隨着韋德的死亡,小說節奏開始加快,之前覺得沒有特殊魅力的人物和情節也突然得到了理解和綻放。再看主人公馬洛,他真是個充滿溫情和迷人魅力的硬漢。馬洛並不是一個被刻意拔高人格的形象,就是這樣一個好似你我的普通人,在一個充滿利慾、令人無可奈何的世界裏,他始終堅守着自己心中的原則,儘管深知抵抗不了命運,但仍然要堅持抗爭。在被槍指被刀架時,還能貧個嘴反諷對方;在全世界威脅着要他息事寧人,他就一定要調查真相,爲朋友發聲;面對最終真相,面對朋友的隱瞞,選擇不做任何評判,堅持保留初始的美好與決絕式告別。

生命的悲劇不在於美麗的事物過早衰亡,而在於它們變得蒼老和鄙俗。

“你深深打動了我,特里——憑一抹笑容、一頷首、一揮手或者在各處安靜的酒吧靜靜地喝幾杯酒。友誼還在時倒不錯。別了,朋友。我不說再見。我在別有深意的訣別式中說過再見了。那時我道別,感覺很悲哀、很寂寞、很決絕。”

毫無疑問,我愛馬洛。但我愛這本書的更多原因是,書中所有人物的刻畫描寫,細節到極致。小到特里的兩個朋友,幾位世俗眼中的流氓角色,作者也賦予了其內心赤誠的一面,冒着大風險將朋友特里救出旋渦、改頭換面。每一個出現的人物都讓整部小說和小說中的社會變得充實飽滿。

向死而生的人生過程中,告別就等於死去一點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