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有一種意猶未盡、近乎發抖的激動,但讓我具體描述原因,我也找不到合適詞彙來表達,它很模糊,卻又讓人忍不住去探究,有一種風吹動迷霧若隱若現的希望。通常我們在閱讀一篇故事型小說時,對於他的最終結局總是充滿好奇的,而很多時候故事結局會是整部作品的點睛之筆。但本書讀到最後,對於思特里克蘭德的成名與否,我覺得已經完全不重要了。突然覺得毛姆的這部作品和思特里克蘭德的畫作有點類似,後者只是一個藝術家、創作者抒發內心的工具,只要表現了出來,最終能否面世已不是那麼重要。這就像讀者對於這本書的結局看法一致,主人公的歸宿如何好像沒那麼重要,整個讀書過程和感受好像纔是最抓人的點。

突然發覺,創作者都是幸運的。他們較之普通人可以在文字、音樂、畫作等方面來表現和抒發內心的渴望,我們普通人好像沒有什麼可以給供別人瞭解的途徑。但是這時,我又想到布呂諾船長與小說中“我”的對話。船長覺得他和思特里克蘭德都在追求同樣的東西——美,不同的是,思特里克蘭德的手段是繪畫,而船長的是生活。
我想,船長應該是大多數人的映射,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或多或少的在自己身上曾經感受過激勵着思特里克蘭德的那種渴望。不同的只是自由和勇敢而已,和天才無關。

附老哥看法:
感覺是價值觀問題,自由是最珍貴的,但也是最難的。但自由似乎不是生活目標,只是生活方式。在自由的生活下,生活最終會怎樣已經無關重要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