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書單:世事無常難料,何不靈魂出竅

1

一座小村,一個挑燈夜讀的學霸,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

學霸正在酣讀,忽聞窗外有人敲木魚。當...當...噹噹...在寂靜的夜晚格外響亮。他壯膽去尋,尋啊尋,尋到了院角落裏的一塊大石頭。

答案就在石頭下。

學霸叫人搬開大石,再挖地三尺,發現一口石棺。掀開棺蓋一瞅,內有一物,裹着袈裟和尚袍,似乎有些人的形狀,枯癟黢黑,手執一木魚,不停地敲。就像一塊人形的辣條。

他認得,這便是即身佛。生前爲僧,自封於地下,絕食修行,直到體內所有碳水化合物消失,現生成佛。

學霸把這紙片般的東西抱出石棺,運往家中。看着這個人形辣條,他腦中突然叮的一聲,有了個大膽的想法:何不讓他的肉身甦醒?

於是喂粥。口中灌了兩勺後,辣條居然自己吸將起來。乾癟的嘴巴像吸血一樣吮米湯,讓人看的毛骨悚然。

就這樣餵了一個月,辣條的身體有了活氣,能感覺到粥飯靠近,能自動撅嘴伸舌進食。

又過了幾個月,辣條的眼睛睜開,皮膚溫潤。每當看到魚肉,就直勾勾地盯着。遞給他,就連皮帶骨吞下肚。完全不像一個佛。

再過了幾個月,辣條的喜怒哀樂也像泡過水的幹腐竹,全部還原了回來——經常怒氣衝衝,嘮嘮叨叨,抱怨不斷,看什麼都不順眼。

因爲曾經入定,便還了個俗名叫“定助”。後來娶了寡婦,每日爲餬口拼命勞作,苦苦掙扎。定助君從此在人世過上了渾渾噩噩的生活。

瞧,這就是佛的下場。

虔誠苦修,禪定百年,熬成一把枯骨。結果繞了一圈回到人世,依然渾渾噩噩,終日疑惑。

人呢?也苦。做人苦,於是指望求佛,死後能去極樂世界享福。可是哪裏有什麼因果?定助君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啊!世事就是這麼無常難料。

2

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

這是日本十八世紀的一個短篇小說,《再世之緣》(或譯成《二世緣》)(經我改寫),收錄在本期小跑薦書之重口味書單第一本《雨月物語·春雨物語》中。

故事裏的定助君,就是日本佛學分支真言宗中的“即身成佛 (Sokushinbutsu)” 。崇尚接近真理,極端修練。

定助在整個故事中記憶全失,沒說過一句話。但是,如果能回到入定前,作爲把自己活活做成木乃伊的當事人,究竟是怎麼想的呢?背後是否有隱情?

請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學》。

現生成佛的木乃伊化過程如下(重口味預警):

成爲人形辣條的全過程,就是一部與碳水化合物——體內的脂肪、水、身邊的細菌、屍蟲和空氣的戰鬥史。

古埃及的木乃伊,死後直接取走內臟即可。而真言宗的即身佛,要靠自己一點一點熬幹。

以千日計:

首一千日:禁食。只吃種子和蔬果。不停行走,大量運動減掉體內脂肪。

第二個一千日:只吃樹皮和根草,還有小石子。飲毒茶,不停嘔吐脫水。毒素可驅趕屍蟲和蛆蟲,防止肉體腐化。打坐,以呼吸運動繼續擠幹體內脂肪。

二千日後,便是撐過了六年。接下來把自己鎖入石棺,只留一根呼吸管。蓮花打坐,每天搖鈴,告訴外面自己還活着。

直到有一天,再無鈴響,人們便將石棺密封。再過一千天,打開石棺檢查——如果成功變成了辣條,身體就會放入寺廟供奉。如果失敗,則葬之。一切努力白費。

整整十年。

據史料記載,世上共有上百位僧侶嘗試即身成佛,成功的只有二十幾位。

那麼,定助君啊,過程如此殘酷,你爲什麼依然要做?

真言宗認爲屍體不腐,即爲聖潔。定助君的死是昇華。至少他在成爲辣條之前,真的相信自己的死能造福祉。

他也確實做到了:在《二世緣》裏成了反面教材,自己就是一個警世符號——人們因爲看到他,而醒悟到只知祈求來世的安樂,反而忘記了今生的幸福。既然我們都是未來的骨,so what's the point?

通過唾棄即身佛而獲得幸福。兩個故事就這麼殊途同歸了。

即身佛只是所有人頭腦中的一個“符號”,可“符號”一旦作用於人的行爲,威力巨大。

3

再講兩個“符號”的故事。

有一名吸血鬼,叫做克萊德。他是一隻正常的吸血鬼,遵守所有該遵守的規則。直到遇見了一隻能變成蝙蝠的終生伴侶。

伴侶把“真相”告訴了他:陽光很美好,大蒜沒有殺傷力,覺不一定非得在棺材裏睡。還有,吸血鬼不一定要吸血。

克萊德君於是踏上征途,走遍世界去尋找人血替代品。薄荷茶,豺狼奶,櫻桃可樂...都不解渴。 直到他來到一個死修女的檸檬水攤,把牙齒放進了檸檬汁。

克萊德君自由了,從此不用再遵守任何“吸血鬼の規則”!

自由真美...很美...好美...可是,失去了“吸血鬼”的所有符號,世界怎麼變得像死一樣沒有意義?

下面切換下鏡頭。

十九世紀的日本,一座巨大的繅絲廠,一羣排隊進廠的少女。

進廠後,少女們先喝下一杯特別的茶。然後,慢慢地,她們的臉變成石灰白,鼻子凹陷。好像有塊橡皮,在慢慢擦掉她們的五官。

再然後,少女們的指尖裂開,湧出一股一股,細細的......蠶絲。從那以後,她們從早到晚,沒日沒夜地從體內抽出蠶絲,連做夢也在產絲。

她們與世隔絕,用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口氣爲帝國抽絲,製造美麗的絲綢。

也許直到“進化”之後,她們的眼睛變得像昆蟲一樣巨大,脊椎孵化出翅膀花紋,纔會有興奮的感覺吧——蛻變了,飛上天,會是什麼樣子呢?

是的,她們就是人蠶雜交的“抽絲少女”。賦予了無私奉獻、到死絲方盡的“蠶”的“符號”,少女也可以吐絲。

這兩個故事,出自重口味書單之第二本:凱倫 · 拉塞爾的兩個短篇小說——《檸檬林裏的吸血鬼》和《爲帝國抽絲》。(經我改寫)

凱倫是女版宮崎駿。腦袋裏充滿了讓我羨慕不已的半瘋狂狀態腦細胞。

4

定助君的辣條,克萊德的檸檬水,還有少女吐的絲:其實我想說,心靈沒了,您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副軀體。

笛卡兒老師把“身體”和“心靈”分開,認爲它們二元存在。靈魂離開了,肉體就只是在執行。

只有人,纔有心靈(至少人自己這麼認爲)。“心靈”是一個被人類壟斷的概念。Siri,Alexa,阿爾法狗,波士頓空翻機器人君,即便展現出再超越人類的智能,也無法爲自己爭取到“心靈”。

我思故我在。“心靈”化身爲頭腦中的各種“符號”,和您的身體共存。

但是,但是,我們太容易迷戀腦中的符號,太容易把“我思”完全當成“我在”。以爲這些符號就能代表“我”。

尤其在當下,您在“現實世界”中的需求越來越少,有些乾脆沒了,在“虛擬世界”裏的需求越來越多。對世界的認知不再依賴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接下來,科技會讓您的時間越來越多,和腦中的“符號”接觸的越來越頻繁。直到它們完全替代真實世界。

結果呢?您就丟了。身體和潛意識裏的“真實的自己”,經常會不見。

這就是爲什麼人總是迷惑。定助君變成辣條,再輪迴回來變成人,依然渾渾噩噩。克萊德找到了解渴的檸檬汁,依然不自由。抽絲少女直到絲盡,依然不能解脫。

符號只是個單詞,思維只是個腦電波,意識也只是個工具,它們都不是“我”。世上太多迷惑和苦惱,不如讓自己靈魂出竅。

不過要記得回家喫飯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