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媒體運營”職業的思考

我做新媒體運營有5年的時間,所在的行業是互聯網教育。

我一直覺得大多數新媒體打工者都不得不面對一個悖論,這個悖論是:企業對新媒體運營的要求很高,但能達到企業高標準的新媒體運營就等於有能力做自媒體實現自我變現,如果自媒體收入超過打工收入,就不會去選擇打工。”企業招聘的新媒體運營崗位JD裏,大多要求能出爆款,且要對裂變和數據負責,KPI考覈直接和數據掛鉤,甚至有的創業公司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寫出10w+或者粉絲數達到幾萬幾十萬的量級。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如果一個新媒體運營能夠達到這些標準,就意味着完全有能力自己運營屬於自己的自媒體,靠接廣告和流量的收入就足以超出一個新媒體運營崗位到手的薪資。再者,目前一個幾萬人的公衆號估值就有十幾萬,如果真的有能力做到一定數量級的粉絲,賣一個號非常有可能抵得上一年的收入,如此這般爲何會選擇朝九晚十的職場?這不是悖論嗎?!

所以,一旦新媒體求職者出現,大概率來講是不具備上述能力的,新媒體運營大多都面臨着1-2年需要跳槽的現狀,爲了漲薪,或是公司被迫離職,種種原因。

我在五年內跳了三家,第一家主動,爲了加薪,第二家和第三家純屬被動,箇中原因不細說。

新媒體運營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職業(有沒有未來目前也不好說),需要時時刻刻關注當下的熱點,需要熟悉各大新媒體平臺的玩法規則,需要會寫文案,有審美會排版,會一些Ps的技能,甚至還要有一些短視頻的剪輯能力,還要會一些玩法等……以上還只是新媒體運營的一小部分。

如果在一個大廠裏,新媒體運營會更細分一些,有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內容運營,產品運營。每一個方向裏當然也需要N個綜合技能。如果在中小型創業公司裏,以上內容十有八九都要你一個人上,你必須是一個全才才能勝任這份工作。

看起來我把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描述的非常可怕,但確是很現實的現狀。

那新媒體運營的出路到底在哪裏?我覺得得找到你的核心技能。比如文案能力,活動策劃能力,渠道裂變能力,社羣運營能力等等。

新媒體其實只一個平臺,一個工具,它的規則和玩法是基於新媒體產品本身的,但底層需求一致,都是爲了滿足一定特點的信息在一定用戶範圍內的傳播。

如果你是一個寫作很厲害的人,你可以精進你的寫作能力,去研究那些傳播量非常大的文章,去找到這些文章的規律,然後模仿,刻意練習,那麼逐漸你的文案能力就會得到凸顯,這就是你做新媒體運營的顯著優勢。儘管你出不了十萬加,但你的內容至少可以比大多數小編漂亮一些,你的崗位定位就會更加明確,去做內容運營。典型的例子就是插坐學院的粥左羅。

同理,如果你對活動感興趣,那麼就去研究那些典型的傳播案例,比如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活動,地鐵扔書活動等。

但以上任何一項想要做到20%,實屬不易。就好比大家都是寫文章的,能出暢銷書的有幾個的概率,有時也是拼天賦的。但自媒體從業者太多,總是給我們造成做新媒體很簡單,很容易成功,十萬加很easy,裂變轉化分分鐘的錯覺,包括很多用人單位張口就要求十萬加,是非常不現實的,也可以說是行業亂像。

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在很多不同的行業大多都是輔助崗,比如我所在的互聯網教育行業,其核心崗位一定是教研教學,技術都能排在運營前面。所以新媒體運營對行業的選擇也很決定自身的職業前途。

如果新媒體運營想要有不錯的發展,以我的經驗建議,是不斷積累自己的核心技能,去真正的媒體行業相應的細分崗位上磨練,腳踏實地打好地基。

一旦未來新媒體領悟有大的地震,也不至於不能東山再起。最怕的就是都會一點,但沒有一個核心本領,那一旦未來新媒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不再需要真實的人,用人工智能就能替代,這時候就只能轉行從頭開始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