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讀書筆記

一、零售概念

零售就是把“人”(消費者)和“貨”(商品)連接在一起的“場”。

image.png

1、人

銷售漏斗公式:

銷售額 = 流量 * 轉化率 * 客單價 * 復購率

零售從“人”的角度講,就是想辦法提升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和復購率。

2、貨

貨物歸屬流程:

D(設計)- M(製造商、工廠)- S(供應鏈)- B(大賣場、超市等)- b(小商店) - C(消費者)

零售從“貨”的角度講,就是不斷提高物流速度、減小庫存規模、縮短產銷週期,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定倍率:銷售價格 / 製造成本。其中,銷售價格= 製造成本 + 交易成本,而物流成本、倉儲成本和銷售成本都是交易成本。

3、場

場就是 信息流 + 資金流 + 物流

 

二、新零售概念

新零售的定義:以客戶體驗爲核心的數據驅動的新零售業態。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如何提高零售效率?

1、用“數據賦能”,優化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組合。

2、用“坪效革命”,提升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3、用“短路經濟”,縮短D-M-S-B-b-C的路徑。

 

三、數據賦能(場)

1、信息流:高效性 vs 體驗性

在消費者獲取貨品信息方面,線上的優勢在於高效性,線下的優勢在於體驗性,而各自的劣勢也正是對方的優勢。電商通過VR、AR等各種手段,提升體驗性,但目前很多場景還是離不開線下場景。新零售結合線上的高效性和線下的體驗性,用線上的數據給線下店的選址、選品等提供參考和支持,以提供給消費者最優體驗,消費者在店內可以便捷支付,也可以網上購買,而線下良好的體驗同時也會帶來線上流量。

如小米之家,一方面在選址、選品、支付體驗等各個方面都很考究,極爲重視用戶體驗;另一方面通過線上數據分析有效降低庫存,也爲線下決策提供各種支持。

又如 Amazon Books,根據圖書評價、預購量、受歡迎度等選擇實體店的書籍,解決傳統線下書商選品難的痛點,且店內會根據網上關聯的圖書佈置書籍,如提供“96%的讀者給了5分評價的圖書”或“你可能喜歡的圖書”,利用線上信息流的高效性,獲得有價值的數據。

2、資金流:便捷性 vs 可信性

線上的資金流優勢在於方便,而線下的優勢在於更值得信賴,線上通過擔保交易等方式,希望建立可靠的誠信交易體系,但由於“零錢心理”等原因,對於大額交易,人們往往更傾向於用線下的方式。新零售用數據建立新的信用,如京東白條、芝麻積分等。

3、物流:跨度性 vs 即得性

線上的物流優勢是可以實現很大地理跨度的商品購買,而線下的物流優勢則在於即買即得。新零售通過大數據預測用戶購買行爲,提供更近的庫存,更快的效率。

如天貓小店,通過S(零售通平臺)爲小b(如夫妻店、社區便利店、網紅等)賦能,由於S2b短路了中間的層層渠道,小b可以不用去批發市場進貨,提升了效率,同時S也可以爲小b的選品等諸多方面提供支持;相應地,小b則爲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流量。

 

四、坪效革命(人)

互聯網公司的成本結構和員工人數基本是正相關,所以非常注重人效,所以銷售漏斗公式如下:

人效 = (流量 * 轉化率 * 客單價 * 復購率)/ 人數

而線下零售的成本結構和店鋪面積基本正相關,所以銷售漏斗公式如下:

坪效 = (流量 * 轉化率 * 客單價 * 復購率)/ 店鋪面積

 1、流量

通過各種方式在與消費者有“觸點”場中銷售。如車載便利店、無人貨架等。

2、轉化率

提升轉化率,找對社羣很重要,在合適的場中銷售合適的產品。

3、客單價

提升客單價,需要洞察用戶,瞭解用戶真正的需求。

4、復購率

良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提升復購率。另外採取會員制等方式也會提升用戶粘性。

例:小米之家

小米之家做到了和小米商城同款同價,年坪效達到27萬元/平方米,僅次於蘋果專賣店的40萬元/平方米。

流量方面,小米之家選址在覈心商圈的購物中心,跟知名地產商合作,並且通過充實店內品類的方式將購買需求低頻(手機)變高頻(手環、充電寶等各種低頻加一起)。

轉化率方面,小米有個極致單品的邏輯,叫“爆品戰略”;並通過大數據選品,根據各地域的購買需求做品類調配。

客單價方面,策略是提高連帶率和增加體驗感,小米全部是白色爲主的風格,產品關聯性、協同性高,會提高連帶率。

復購率方面,強化品牌認知,並且打通全渠道,小米的零售渠道包含米家優品、小米商城和小米之家。米家有品是衆籌和篩選爆品的平臺,有20000種商品,小米上次是小米自身和小米生態鏈的產品,有2000種,而線下的小米之家有200種商品,線下的單品更能給客戶帶來清爽愉悅的購物體驗。

例:盒馬鮮生

盒馬鮮生線下店的本質,是獲取流量的方式,用戶最終留存是在網上,復購率也是在網上。因此盒馬的坪效計算中,收入不是線下收入/店鋪面積,而是(線上收入 + 線下收入)/店鋪面積,線上收入是盒馬突破傳統生鮮的坪效極限的關鍵。

盒馬的“不一樣”:

1)在盒馬線下店,可以現買現喫。把線下的體驗做到極致,是爲了從線下往線上導流。

2)買單必須用盒馬App,堅守這條底線,才能實現把用戶從線下導流到線上。

3)打造“盒區房”,在頭頂安裝傳送帶,最大化提升物流速度,實現3公里30分鐘送達。

4)強大的數據服務支撐起供應鏈建設。

 

五、短路經濟(貨)

D-M-S-B-b-C

短路經濟是通過優化、縮短、甚至砍掉不再高效的環節,降低定倍率,提升整體效率。

短路經濟的兩種體現:

縮短環節。如梅西百貨,縮短製造商(M)和零售商(B)之間的供應鏈(S),形成M2B的短路經濟模式。

鏈條反向。如團購網站,把從零售商(B)到消費者(C)的商品供應鏈,反轉爲消費者到零售商,相冊C2B的短路經濟模式。

例:Costco

Costco的核心是會員制,只有會員纔可以買東西,其利潤也主要來自會員費,所以Costco的整個商業模式就是圍繞如何服務會員,但這個服務不是隻是在銷售端點,而是在整個鏈條上爲會員考慮。

1)Costco採用超低SKU策略,節省預定、追蹤和展示成本,也降低了平均庫存成本。同時,單品類的SKU往往代表足夠大的訂單量和更少的品牌競爭,因此Costco和生產商之間有更強的議價能力,進貨非常便宜。

2)Costco嚴格限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商品毛利僅覆蓋運營成本,不允許從商品賺取更多的利潤。

例:海爾的無燈工廠

海爾的無燈工廠採用的是C2B模式,也就是企業按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海爾先對冰箱、洗衣機等進行了模塊化設計,然後消費者對這些模塊進行選擇和定製,然後海爾將這些模塊派發到生產線,由機器組裝。同一天流水線上,可以生產出多種冰箱。由於C2B模式消滅了成品庫存,可以大大降低商品成本。

 

https://blog.csdn.net/zw0Pi8G5C1x/article/details/8090633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