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業創新不宜只盯着“變現”

  日前,百度CTO李一男對《福布斯》說:“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商業模式都是第一位的,技術要能夠‘變現’纔有價值。”這兩個字聽上去相當實用主義。  不過李一男的話並不新鮮,很久以前我就聽李彥宏說過類似的話:“我們反對盲目創新和爲了創新而創新。在百度,我們鼓勵不斷研究用戶需要、不斷揣摩市場方向的創新,這是百度一直嚴格遵循的一個創新原則,也是百度很多搜索產品和服務能夠在推出半年、一年的時間內,就能夠進入產業前兩名、甚至第一名的原因。”當然,百度Hi、百度有啊等產品,離產業前兩名還比較遙遠,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爲創新的時候沒有揣摩清楚市場的方向。  李彥宏另一個著名的決策是,百度不搞研究院。因爲在IT企業裏搞研究院的,不管是著名的施樂PARC,還是IBM的研究院,包括最著名的貝爾實驗室,最終結局似乎都不怎麼好。或許在李彥宏眼中,施樂、IBM的研究院都屬於盲目創新、爲了創新而創新的典範。可是,一個企業做到了相當規模、生存與發展無憂以後,應該追求的是什麼?施樂自己儘管沒有將它的很多創新成果轉化成商業利益,但它發明的鼠標、圖形用戶界面、以太網等,讓我們至今受益。而電話、集成電路等貝爾實驗室的發明,可以說改變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程。  李彥宏曾說,等中國網民數量超過美國,中國互聯網將出現真正的創新。其實,大量互聯網技術創新,並非來自美國,比如P2P技術的創新,很多都來自北歐小國。拋開互聯網跨國界的特點不談,我們姑且認爲,網民人口基數的增加,確實可以帶來新的技術挑戰,從而引起新的技術突破。但根據CNNIC的數據(儘管這數據的統計方法從來不乏爭議),中國網民數量早已超過了美國,目前國內的IT業,有出現真正的原創性創新嗎?再退一步說,即使有朝一日,這種創新真的出現了,百度真會是那個準備好迎接技術挑戰的公司嗎?  有人曾對中國互聯網發過這樣的感慨:大公司在忽悠股民,中公司在忽悠VC,只有小公司誰都忽悠不着,只能創新。  我並不希望百度或其他一些IT公司盲目創新、爲了創新而創新,我只是希望,作爲中國互聯網的領袖企業,應該有比“變現”稍高一點的理想。我從來沒有想過百度會去研發手機操作系統、PC操作系統;但是,讓研發人員探索、研究的時候,少一些“變現”的壓力,少一些功利性的要求,這不單是出於理想,也應該是高新技術行業的現實特點。  一家大公司,尤其是一家引領技術潮流的大公司,應該有與之相匹配的格局。腦白金的銷量和變現能力超強,卻永遠無法跟施樂的PARC比肩,這跟變現無關。  □洪波(北京 知名IT評論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