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配置文件大全

[client]

#socket方式運行時的sock文件位置
socket=/自定義/mysql.sock

[mysqld_safe]

#錯誤日誌位置
log-error=/自定義/mysqld.log

#進程id文件
pid-file=/自定義/mysqld.pid

[mysql]

#以socket方式運行的sock文件位置
socket=/自定義/mysql.sock


[mysqld]

##########################常規配置###############################

#以什麼用戶運行
user = root

#端口
port = 3306

#數據存儲目錄
datadir = /自定義

#時區配置,例如東八區
default-time-zone = '+8:00'

#是否支持符號鏈接,即數據庫或表可以存儲在my.cnf中指定datadir之外的分區或目錄,爲0不開啓
symbolic-links=0

#mysql唯一標識,主從必用且唯一
server-id = 自定義,我一般使用ip地址最後的一段

#mysql監聽的ip地址,如果是127.0.0.1,表示僅本機訪問
bind_address = 192.168.0.60

#數據修改是否自動提交,爲0不自動提交
autocommit = 1

#服務器使用的字符集
character_set_server=utf8mb4

#禁用DNS主機名查找,用內網地址查找
skip_name_resolve = 1

#mysql最大連接數
max_connections = 800

#錯誤鏈接次數,默認10,超過以後被屏蔽,可以防止dos攻擊
max_connect_errors = 1000

#事務隔離級別默認爲可重複讀,Oracle是讀已提交
#1. READ-UNCOMMITTED(讀未提交)
#2. READ-COMMITTED(讀已提交)
#3. REPEATABLE-READ(可重複讀)
#4. SERIERLIZED(可串行化)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AD-COMMITTED

#不爲1的話TIMESTAMP類型和其他的類型不一樣,沒仔細研究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 1

#FULL JOIN  就是explain中ALL,index,rang或者Index_merge的時候使用的buffer
join_buffer_size = 128M

#規定了內部內存臨時表的最大值,每個線程都要分配。實際起限制作用的是tmp_table_size和max_heap_table_size的最小值
#如果內存臨時表超出了限制,MySQL就會自動地把它轉化爲基於磁盤的MyISAM表,存儲在指定的tmpdir目錄下
tmp_table_size = 128M

#保存臨時文件的目錄
tmpdir = /自定義

#mysql最大接受的數據包大小,sql長度很大可以調大點,比如批量插入的values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sql_mode 模式,定義了sql語法,對數據的校驗等等,限制一些不合法的操作
sql_mode = "STRICT_TRANS_TABLES,NO_ENGINE_SUBSTITUTION,NO_ZERO_DATE,NO_ZERO_IN_DATE,ERROR_FOR_DIVISION_BY_ZERO,NO_AUTO_CREATE_USER"

#服務器關閉交互式連接前等待活動的秒數。交互式客戶端定義爲在mysql_real_connect()中使用CLIENT_INTERACTIVE選項的客戶端
interactive_timeout = 60

#服務器關閉非交互連接之前等待活動的秒數,在線程啓動時,根據全局wait_timeout值或全局interactive_timeout值初始化會話wait_timeout值,取決於客戶端類型(由mysql_real_connect()的連接選項CLIENT_INTERACTIVE定義)
wait_timeout = 60

#讀入緩衝區的大小,將對錶進行順序掃描的請求將分配一個讀入緩衝區,MySQL會爲它分配一段內存緩衝區
read_buffer_size = 16M

#隨機讀緩衝區大小,當按任意順序讀取行時(列如按照排序順序)將分配一個隨機讀取緩衝區,進行排序查詢時,MySQL會首先掃描一遍該緩衝,以避免磁盤搜索,提高查詢速度
read_rnd_buffer_size = 32M

#是一個connection級參數,在每個connection第一次需要使用這個buffer的時候,一次性分配設置的內存
sort_buffer_size = 32M

##########################日誌配置###############################

#錯誤日誌位置
log_error = 自定義

#是否開啓慢查詢日誌收集
slow_query_log = 1

#慢查詢日誌位置
slow_query_log_file = 自定義

#是否記錄未使用索引的語句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1

#慢查詢也記錄那些慢的optimize table,analyze table和alter table語句
log_slow_admin_statements = 1

#記錄由Slave所產生的慢查詢
log_slow_slave_statements = 1

#設定每分鐘記錄到日誌的未使用索引的語句數目,超過這個數目後只記錄語句數量和花費的總時間
log_throttle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10

#日誌自動過期清理天數
expire_logs_days = 90

#設置記錄慢查詢超時時間
long_query_time = 1

#查詢檢查返回少於該參數指定行的SQL不被記錄到慢查詢日誌
min_examined_row_limit = 100

##########################同步相關###############################

#slave保存master節點信息方式,設成file時 會生成master.info 和 relay-log.info2個文件,設成table,信息就會存在mysql.master_slave_info表中。不管是設置的哪種值,都不要移動或者編輯相關的文件和表
master_info_repository = TABLE

#用於保存slave讀取relay log的位置信息,可選值爲“FILE”、“TABLE”,以便crash重啓後繼續恢復
relay_log_info_repository = TABLE

#binlog的保存位置,只能指定前綴名,如mysql-bin,不要寫mysql-bin.log,因爲後綴mysql會自動添加
log_bin = /自定義/mysql-bin

#這個參數是對於MySQL系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他不僅影響到Binlog對MySQL所帶來的性能損耗,而且還影響到MySQL中數據的完整性。對於“sync_binlog”參數的各種設置的說明如下:
#sync_binlog=0,當事務提交之後,MySQL不做fsync之類的磁盤同步指令刷新binlog_cache中的信息到磁盤,而讓Filesystem自行決定什麼時候來做同步,或者cache滿了之後才同步到磁盤。
#sync_binlog=n,當每進行n次事務提交之後,MySQL將進行一次fsync之類的磁盤同步指令來將binlog_cache中的數據強制寫入磁盤。
#在MySQL中系統默認的設置是sync_binlog=0,也就是不做任何強制性的磁盤刷新指令,這時候的性能是最好的,但是風險也是最大的。
#因爲一旦系統Crash,在binlog_cache中的所有binlog信息都會被丟失。而當設置爲“1”的時候,是最安全但是性能損耗最大的設置。因爲當設置爲1的時候,即使系統Crash,也最多丟失binlog_cache中未完成的一個事務,對實際數據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從以往經驗和相關測試來看,對於高併發事務的系統來說,“sync_binlog”設置爲0和設置爲1的系統寫入性能差距可能高達5倍甚至更多。
sync_binlog = 4

#啓用gtid類型,否則就是普通的複製架構
gtid_mode = on

#強制GTID的一致性
enforce_gtid_consistency = 1

#slave更新是否記入日誌,在做雙主架構時異常重要,影響到雙主架構是否能互相同步
log_slave_updates

#binlog日誌格式,可選值“MIXED”、“ROW”、“STATEMENT”,在5.6版本之前默認爲“STATEMENT”,5.6之後默認爲“MIXED”;因爲“STATEMENT”方式在處理一些“不確定”性的方法時會造成數據不一致問題,我們建議使用“MIXED”或者“ROW”
binlog_format = row

#slave保存同步中繼日誌的位置
relay_log = /data/local/mysql-5.7.19/log/mysql-relay.log

#當slave從庫宕機後,假如relay-log損壞了,導致一部分中繼日誌沒有處理,則自動放棄所有未執行的relay-log,並且重新從master上獲取日誌,這樣就保證了relay-log的完整性
relay_log_recovery = 1

#這個參數控制了當mysql啓動或重啓時,mysql在搜尋GTIDs時是如何迭代使用binlog文件的。 這個選項設置爲真,會提升mysql執行恢復的性能。因爲這樣mysql-server啓動和binlog日誌清理更快
binlog_gtid_simple_recovery = 1

#跳過指定error no類型的錯誤,設成all 跳過所有錯誤
slave_skip_errors = ddl_exist_errors

##########################InnoDB存儲引擎相關###############################

#innodb每個數據頁大小,這個參數在一開始初始化時就要加入my.cnf裏,如果已經創建了表,再修改,啓動MySQL會報錯
innodb_page_size = 16K

#緩存innodb表的索引,數據,插入數據時的緩衝,專用mysql服務器設置的大小: 操作系統內存的70%-80%最佳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4G

#可以開啓多個內存緩衝池,把需要緩衝的數據hash到不同的緩衝池中,這樣可以並行的內存讀寫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 8

#默認爲關閉OFF。如果開啓該參數,啓動MySQL服務時,MySQL將本地熱數據加載到InnoDB緩衝池中
innodb_buffer_pool_load_at_startup = 1

#默認爲關閉OFF。如果開啓該參數,停止MySQL服務時,InnoDB將InnoDB緩衝池中的熱數據保存到本地硬盤
innodb_buffer_pool_dump_at_shutdown = 1

#根據 官方文檔 描述,它會影響page cleaner線程每次刷髒頁的數量, 這是一個每1秒 loop一次的線程
innodb_lru_scan_depth = 2000

#事務等待獲取資源等待的最長時間,超過這個時間還未分配到資源則會返回應用失敗;參數的時間單位是秒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5

#這兩個設置會影響InnoDB每秒在後臺執行多少操作. 大多數寫IO(除了寫InnoDB日誌)是後臺操作的. 如果你深度瞭解硬件性能(如每秒可以執行多少次IO操作),則使用這些功能是很可取的,而不是讓它閒着
innodb_io_capacity = 4000
innodb_io_capacity_max = 8000

#默認值爲 fdatasync. 如果使用 硬件RAID磁盤控制器, 可能需要設置爲 O_DIRECT. 這在讀取InnoDB緩衝池時可防止“雙緩衝(double buffering)”效應,否則會在文件系統緩存與InnoDB緩存間形成2個副本(copy). 如果不使用硬件RAID控制器,或者使用SAN存儲時, O_DIRECT 可能會導致性能下降
innodb_flush_method = O_DIRECT

#innodb重做日誌保存目錄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自定義

#innodb回滾日誌保存目錄
innodb_undo_directory = 自定義

#undo回滾段的數量, 至少大於等於35,默認128
innodb_undo_logs = 128

#用於設定創建的undo表空間的個數,在mysql_install_db時初始化後,就再也不能被改動了;默認值爲0,表示不獨立設置undo的tablespace,默認記錄到ibdata中;否則,則在undo目錄下創建這麼多個undo文件,例如假定設置該值爲4,那麼就會創建命名爲undo001~undo004的undo tablespace文件,每個文件的默認大小爲10M。修改該值會導致Innodb無法完成初始化,數據庫無法啓動,但是另兩個參數可以修改
innodb_undo_tablespaces = 0

#InnoDB存儲引擎在刷新一個髒頁時,會檢測該頁所在區(extent)的所有頁,如果是髒頁,那麼一起刷新。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AIO可以將多個IO寫操作合併爲一個IO操作。對於傳統機械硬盤建議使用,而對於固態硬盤可以關閉。
innodb_flush_neighbors = 1

#這個值定義了日誌文件的大小,innodb日誌文件的作用是用來保存redo日誌。一個事務對於數據或索引的修改往往對應到表空間中的隨機的位置,因此當刷新這些修改到磁盤中就會引起隨機的I/O,而隨機的I/O往往比順序的I/O更加昂貴的開銷,因爲隨機的I/O需要更多的開銷來定位到指定的位置。innodb使用日誌來將隨機的I/O轉爲順序的I/O,只要日誌文件是安全的,那麼事務就是永久的,儘管這些改變還沒有寫到數據文件中,如果出現了當機或服務器斷電的情況,那麼innodb也可以通過日誌文件來恢復以及提交的事務。但是日誌文件是有一定的大小的,所以必須要把日誌文件記錄的改變寫到數據文件中,innodb對於日誌文件的操作是循環的,即當日志文件寫滿後,會將指針重新移動到文件開始的地方重新寫,但是它不會覆蓋那些還沒有寫到數據文件中的日誌,因爲這是唯一記錄了事務持久化的記錄
#如果對 Innodb 數據表有大量的寫入操作,那麼選擇合適的 innodb_log_file_size 值對提升MySQL性能很重要。然而設置太大了,就會增加恢復的時間,因此在MySQL崩潰或者突然斷電等情況會令MySQL服務器花很長時間來恢復
innodb_log_file_size = 4G

#事務在內存中的緩衝。 分配原 則:控制在2-8M.這個值不用太多的。他裏面的內存一般一秒鐘寫到磁盤一次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16M

#控制是否使用,使用幾個獨立purge線程(清除二進制日誌)
innodb_purge_threads = 4

#mysql在5.6之前一直都是單列索引限制767,起因是256×3-1。這個3是字符最大佔用空間(utf8)。但是在5.6以後,開始支持4個字節的uutf8。255×4>767, 於是增加了這個參數。這個參數默認值是OFF。當改爲ON時,允許列索引最大達到3072
innodb_large_prefix = 1

#InnoDB kernel併發最大的線程數。 1) 最少設置爲(num_disks+num_cpus)*2。 2) 可以通過設置成1000來禁止這個限制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64

#是否將死鎖相關信息保存到MySQL 錯誤日誌中
innodb_print_all_deadlocks = 1

#開啓InnoDB嚴格檢查模式,尤其採用了頁數據壓縮功能後,最好是開啓該功能。開啓此功能後,當創建表(CREATE TABLE)、更改表(ALTER TABLE)和創建索引(CREATE INDEX)語句時,如果寫法有錯誤,不會有警告信息,而是直接拋出錯誤,這樣就可直接將問題扼殺在搖籃裏
innodb_strict_mode = 1

#ORDER BY 或者GROUP BY 操作的buffer緩存大小
innodb_sort_buffer_size = 64M

##########################插件相關###############################

#指定mysql的插件目錄
plugin_dir=/data/local/mysql-5.7.19/lib/plugin

#指定載入哪些插件
plugin_load = "rpl_semi_sync_master=semisync_master.so;rpl_semi_sync_slave=semisync_slave.so"

#控制主庫上是否開啓semisync
loose_rpl_semi_sync_master_enabled = 1

#控制備庫是否開啓semisync
loose_rpl_semi_sync_slave_enabled = 1

#單位毫秒,防止半同步複製在沒有收到確認的情況下,發送堵塞。master在超時之前沒有收到確認,將恢復到異步複製,繼續執行半同步沒有進行的操作
loose_rpl_semi_sync_master_timeout = 5000

##########################mysql5.7專屬###############################

#表示轉儲每個bp instance LRU上最熱的page的百分比。通過設置該參數可以減少轉儲的page數
innodb_buffer_pool_dump_pct = 40

#爲了提升擴展性和刷髒效率,在5.7.4版本里引入了多個page cleaner線程。從而達到並行刷髒的效果
#在該版本中,Page cleaner並未和buffer pool綁定,其模型爲一個協調線程 + 多個工作線程,協調線程本身也是工作線程。因此如果innodb_page_cleaners設置爲8,那麼就是一個協調線程,加7個工作線程
innodb_page_cleaners = 4

#是否開啓在線回收(收縮)undo log日誌文件,支持動態設置
innodb_undo_log_truncate = 1

#當超過這個閥值(默認是1G),會觸發truncate回收(收縮)動作,truncate後空間縮小到10M
innodb_max_undo_log_size = 2G

#控制回收(收縮)undo log的頻率。undo log空間在它的回滾段沒有得到釋放之前不會收縮, 想要增加釋放回滾區間的頻率,就得降低設定值
innodb_purge_rseg_truncate_frequency = 128

#這個參數控制了當mysql啓動或重啓時,mysql在搜尋GTIDs時是如何迭代使用binlog文件的。 這個選項設置爲真,會提升mysql執行恢復的性能。因爲這樣mysql-server啓動和binlog日誌清理更快。該參數爲真時,mysql-server只需打開最老的和最新的這2個binlog文件
binlog_gtid_simple_recovery=1

#在MySQL 5.7.2 新增了 log_timestamps 這個參數,該參數主要是控制 error log、genera log,等等記錄日誌的顯示時間參數。 在 5.7.2 之後改參數爲默認 UTC 這樣會導致日誌中記錄的時間比中國這邊的慢,導致查看日誌不方便。修改爲 SYSTEM 就能解決問題
log_timestamps=system

#這個神奇的參數5.7.6版本引入,用於定義一個記錄事務的算法,這個算法使用hash標識來記錄事務。如果使用MGR,那麼這個hash值需要用於分佈式衝突檢測何處理,在64位的系統,官網建議設置該參數使用 XXHASH64 算法。如果線上並沒有使用該功能,應該設爲off
transaction_write_set_extraction=MURMUR32

#從mysql5.7.6開始information_schema.global_status已經開始被捨棄,爲了兼容性,此時需要打開 show_compatibility_56
show_compatibility_56=o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