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沒找到幸福?不妨試試極簡主義 1、努力的你怎麼如此痛苦 2.“打包派對”教會你丟垃圾 3.“人際地圖”告訴你親密有間 4.卸下枷鎖的你快跑起來

1、努力的你怎麼如此痛苦

最近有本書帶火了一票人,首先是作者喬舒亞和瑞安兩個人。他們兩個人三十出頭,在網站“極簡主義者”上寫文章,談如何用更少的東西過更有意義的生活,他們網站的讀者超過了四百萬人。喬布斯、扎克伯格也踐行着這樣的生活方式,這是風靡歐美的至in風潮。其實這股風哪裏就只是在歐美刮呢?日本山下英子就同樣的話題寫了一本《斷舍離》,累計銷量超過400萬冊。至於帶火的這票人,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極簡主義者”。

好啦,暖場舞到此結束。接下來就讓我們的主角登場吧,噹噹噹,《極簡主義》。全書320頁,找一個有風、有云、有咖啡、有音樂的日子,窩在你的小窩裏或者淑女般坐在星巴克的咖啡館裏,一個下午就能溜完了。

溜?沒錯,而不是看。因爲這本書猶如作者的宗旨一樣,你無須一字一句、字斟句酌地佔用大量認知帶寬讀它,你完全可以溜一遍,期間的內容就猶如行雲流水般淌過你的大腦,即可。當然,你要是在公園的長椅上拗着造型、順手牽只貓也無妨,照樣可以獲悉全書的真諦。

瞧,這就是極簡主義,簡單到毫不費力就能獲得你想要的


我想要的?你肯定要說,我想要的多了去了,比如大的房子、大筆的錢、跟上名流和大款的腳步等等。這些東西哪一樣可以毫不費力就得到呢?你一定覺得我說的很扯淡,或者直接說極簡主義很扯淡。

好吧,我先接受你說我扯淡這件事情。那我們接下來是否可以利用1分鐘談談呢,不多,就1分鐘。你可否告訴我,你想要的是你必需的還是人家有你也要有?

什麼叫人家有你也要有呢?在《斷舍離》中把這種叫做不需要的東西,不太明白吧?恩,日本文化畢竟還是含蓄的。那用歐美《極簡主義》的方式來描述一下,就是隨大流。

我們活在這個社會里,看到瘦的像牙籤一樣的模特穿着香奈兒5號入睡,“世界上最性感的人”佔據着屏幕,那我也應該有這樣曼妙的身體;我們看着那些開着悍馬的說唱明星痛飲着香檳,任性放縱,我也應該如此揮霍青春和money;我們在工作中聽着各種流言蜚語,今天說他或她,明天就輪到你;我們看着全小區最豪華的建築、看着街道上最靚的車,覺得有朝一日也要成爲全gai上最閃的仔!

這種隨大流讓我們努力要跟上別人的步伐,一點都不管你是瘸腿還是跛腳,反正跟不上就是你失敗!

於是我們有巨大的壓力,同事的眼神、鄰里的竊竊私語甚至老婆的口氣,怎麼都在跟隔壁老王有關,我們強迫自己要成就事業,要讓老婆可以貌美如花,要比老王牛或者和他一樣,好累啊!

這個社會不停地釋放外界壓力的信號——他們有我也要有。但我們真的就這樣蠢?壓力放出一個誘餌,我們就一定要咬鉤?

不想做那隻蠢笨的胖頭魚,就離那個叫做壓力的鉤子遠一點吧。

2.“打包派對”教會你丟垃圾

山下英子說需要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着。山下英子利用“日常新整理法”作爲斷舍離的具體操作步驟:通過“三分法”、“7、5、1”等等方法按照衣櫃—櫥櫃—廚房—餐架—冰箱—書架—廁所—玄關—客廳和餐廳—再利用物品區的順序逐步整理,從而逐步清理出自己的生活空間。

這個方式其實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極簡主義》的“打包派對”——假裝你一時興起要搬家,而你只有一天時間來打包你的全部物品,叫上你的夥伴們一起來折騰地玩鬧一天吧。

你們花了幾個小時,把廚房、餐廳、臥室等等全部東西都整理打包了,那些沒辦法放進盒子的大型家電和器械也用單子蓋住了(這樣他們就不能再用了,當然,也是假裝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你會在接下來的一週裏發現你需要用的東西有哪些。一週以後,你會注意到,絕大多數東西仍舊裝在盒子裏或者蓋在單子下面,這時候你可以斷舍離了,因爲這些沒有拆包的東西就是佔據了你巨大空間的垃圾。


這時候你又要跳腳了,尤其是女士們,會更加覺得不行!換季的衣服怎麼可以丟?李嘉琪代購的口紅怎麼可以丟?限量版的包包怎麼可以丟?通通都不行。好吧,我只能說你不太適合“極簡主義”,你還需要向銀行借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要不然你的東西塞不下!這樣的話,就不要一邊苦逼上班一邊羨慕吳奇隆帶着劉詩詩滿世界瘋玩!你敢玩嗎?銀行的通緝令已經貼在你的腦門上了。

我們回來說說這爲什麼是垃圾?因爲你把金錢變成了暫時不用的物品,流動性就差了一點。這很好理解吧,你買一杯咖啡用錢可以,用你暫時不用的口紅去換總不行吧。

而你又是拿什麼變成了你的金錢呢?自由嘛!否則誰幹嘛起早貪黑地朝玖晚伍甚至玩命的966工作制呢?

現在邏輯通了吧?自由—金錢—閒置的物品,你口口聲聲哭着喊着要自由,但是你卻不停的買買買、屯屯屯,拿你的自由換這些閒置物品。明明人家商場付了那麼高的租金租倉庫放置存貨,你幹嘛喫飽了撐的犧牲寶貴的自由把商場的活兒搶過來,把自己家變成儲藏室?!

沒錯,極簡主義第一步就是爲了擺脫對物品的依賴!《極簡主義》的兩位作家甚至堅持一年不買必需品之外的東西。瞧,他們並沒有餓死、凍死,相反還出了這本書呢。

3.“人際地圖”告訴你親密有間

擺脫了對於物品的依賴之後,我們現在該清理一下人際關係了,這是第二步。

山下英子認爲斷舍離體現的是一種“出”的美感,當然,這是相對於我們買東西、締結新關係這種“入”而言的。家裏的物品要“出”,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適的情感和被父母強加的價值觀都可以通過分離和捨棄,讓身心變得輕鬆起來。

過去的人際關係不一定能說明未來的人際關係,就好像開車的後視鏡,你不能總是看後視鏡把,前方有什麼纔是你要關心的。所以你要好好分析一下自己過去的人際關係了,想想看未來如何建立更好的關係。

我們畫一個地圖,讓自己的各路人際住在這個地圖上。而你呢,就是地圖中心等待去見他們的首腦。因爲你是一個精力、體力、財力有限的人,所以註定你不可能將所有的人都安排在一環。你看看北京就知道了,一環就只能住那麼一點點的人,岳雲鵬都唱了,五環都住不下了,要修到七環呢,比五環多兩環。


北京如此,人際關係也如此。想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就需要有空間和距離的意識。距離太近,煩死了,比如你的二大爺天天到你們小夫妻的家裏喝大酒,你老婆絕對把你一腳踹下牀;距離太遠,會孤單,比如你的心上人一天不聯繫你,你不得如隔三秋啊。

所以我們需要將我們的人際關係擺擺好,讓他們各自住在各自的位置上。比如家人、摯友、伴侶、心上人之類的都住一環、二環,這可是你人生這部戲的主角,當然要住地段好的房子;好友、老闆精挑細選的幾個同事以及關係稍微遠一點的家庭成員之類的住到三環、四環吧,畢竟是人生中的配角;多數的同事、鄰居、遠方親戚等等就五、六、七環吧,在這些關係中我們傾向於尊重一下他們的意見而已。

只有擺好了這樣的位置,我們才明白幾環的人該怎麼接觸,否則接觸頻率太高,給別人帶來麻煩;接觸頻率太低,你就沒有存在感了。

當然,我們還需要明白的是,沒有人是擁有絕對長期居住權的,一環、二環、三環......的人都可能因爲各種原因調換房間的,這很正常,畢竟斷舍離不是一錘子的買賣,它是一場馬拉松。

4.卸下枷鎖的你快跑起來

好啦,物品和關係都“極簡”化了之後,我們該談談極簡主義的核心了。

所謂極簡主義,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去幹擾你探尋人生真正意義的東西后,剩下的就是你確實必需的了。這個過程,真的很艱難,因爲你會辣眼睛、你會流眼淚,但是最終你會收穫幸福。

當然,每個人幸福的標準是不同的,不可能完全和《極簡主義》的作者一樣,將健康、良好的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和奉獻作爲普世的幸福標準。也許你選取了這五項中的兩、三項作爲你真的必需的,或者你選取了這五項之外的內容認定你是必需的。這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你勇敢地剝去了這一層層的洋蔥,忍着痛苦,實現了偉大的轉變,值得恭喜!

雖然我們不能標準化幸福,但是我們可以探知到極簡主義讓我們逃離了哪些牢籠。


一、“你是什麼人”這個是我們常常會被問到的問題。我們通常會以自己的職業來回答:我是一名教師、我是一名會計師,等等。一旦我們被職業捆綁了,那我們就很習慣要呆在統一行業內,我們就難以發現自己其他出色的方面了。比如,一個局的局長退休後難以忍受別人不再尊尊敬敬稱他某局,從而不願意出門。但是這個人不當局長了,但依然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書法的愛好者啊。

你看,中國的追悼會上常常介紹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工作成就,國外逝者的墓碑上就不這樣描述這個躺在那裏的人,它常常寫着:這是一個創造者、這是一個貢獻者、這是一個可愛的人。

所以請儘量用你的特質來定義你是什麼人,逃離職業的束縛,你將更加持久地被人們記住!

二、“這是我的名片”這個是我們在社會交往中常常說的一句話。在尺寸見方的紙片上印上了一系列的頭銜,什麼CEO、CFO。如果一個男人說自己是全職爸爸,那麼大家的評價和那位首席執行官的評價完全不同,全職爸爸真懶,真不像個爺們啊,首席執行官呢,他有好多權力啊,他一定十分努力工作才走到這個位置的。

但是對那些住在一環的人來說,只有他們知道全職爸爸有多厲害,竟然會幫他們設計出電動機器人,在全校的手工比賽上榮獲一等獎呢!也只有那些住在一環的人知道首席執行官回家後皮鞋一丟、皮包一摔,就睡覺去了,妻子永遠看到的都是丈夫沉默的臉。

住在一環的人,他們的評價才最重要!至於那些五、六、七環之外的人,那就不叫評價,只是隨口瞎說。

因爲距離那麼遠,他們看得清楚你嗎?同樣,距離那麼遠,你聽得清楚他們的真實評價嗎?

三、“你有多少錢”這個是我們常常貓抓心想問又不能問的一句話。我們特別在乎別人看我們是否有錢,喫的差一點沒關係,穿的要好一點;房子嘛,要住的大一點;汽車也稍微要好一點,這都是臉面。所以,我們希望別人看我們的時候,都會驚歎“哇,他們家好有錢。”,至少不能比隔壁老王窮啊。

我們一邊十分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錢,一邊又想出各種招數僞裝,希望給別人製造出不知道我們有多少錢的朦朧美。於此同時,我們還揹負着各種各樣的貸款、欠款,因爲我們提前享受了。

我們說過,我們用自由換了金錢,所以在我們想要自由的時候,就想好你要保留多少自由,你還能剩多少自由去換金錢。

擺脫了這三點之後,你會發現你就可以不受別人的眼光影響、不受地位的束縛、不受金錢的蠱惑,一路狂奔找你真正熱愛的東西了,它代表着你的癡迷和喜愛。

所以我說,極簡主義就是毫不費力就能獲得你想要的。因爲癡迷、因爲喜愛,你在過程中勢必酣暢淋漓,那不是費力地獲得,那是盡心盡力地追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