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線程池原理和源碼分析

Java中的線程池是運用場景最多的併發框架,幾乎所有需要異步或併發執行任務的程序 都可以使用線程池。在開發過程中,合理地使用線程池能夠帶來3個好處

  • 降低資源消耗。通過重複利用已創建的線程降低線程創建和銷燬造成的消耗。

  • 提高響應速度。當任務到達時,任務可以不需要等到線程創建就能立即執行。

  • 提高線程的可管理性。線程是稀缺資源,如果無限制地創建,不僅會消耗系統資源, 還會降低系統的穩定性,使用線程池可以進行統一分配、調優和監控。但是,要做到合理利用 線程池,必須對其實現原理了如指掌。

線程池的實現原理

當向線程池提交一個任務之後,線程池是如何處理這個任務的呢?本節來看一下線程池 的主要處理流程,處理流程圖如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提交一個新任務到線程池時,線程池的處理流程如下。

1)線程池判斷核心線程池裏的線程是否都在執行任務。如果不是,則創建一個新的工作 線程來執行任務。如果核心線程池裏的線程都在執行任務,則進入下個流程。

2)線程池判斷工作隊列是否已經滿。如果工作隊列沒有滿,則將新提交的任務存儲在這 個工作隊列裏。如果工作隊列滿了,則進入下個流程。

3)線程池判斷線程池的線程是否都處於工作狀態。如果沒有,則創建一個新的工作線程 來執行任務。如果已經滿了,則交給飽和策略來處理這個任務。 ThreadPoolExecutor執行execute()方法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ThreadPoolExecutor執行execute方法分下面4種情況。

1)如果當前運行的線程少於corePoolSize,則創建新線程來執行任務(注意,執行這一步驟 需要獲取全局鎖)。

2)如果運行的線程等於或多於corePoolSize,則將任務加入BlockingQueue。

3)如果無法將任務加入BlockingQueue(隊列已滿),則創建新的線程來處理任務(注意,執
行這一步驟需要獲取全局鎖)。

4)如果創建新線程將使當前運行的線程超出maximumPoolSize,任務將被拒絕,並調用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rejectedExecution()方法。

ThreadPoolExecutor採取上述步驟的總體設計思路,是爲了在執行execute()方法時,儘可能 地避免獲取全局鎖(那將會是一個嚴重的可伸縮瓶頸)。在ThreadPoolExecutor完成預熱之後 (當前運行的線程數大於等於corePoolSize),幾乎所有的execute()方法調用都是執行步驟2,而 步驟2不需要獲取全局鎖。

源碼分析

上面的流程分析讓我們很直觀地瞭解了線程池的工作原理,讓我們再通過源代 碼來看看是如何實現的,線程池執行任務的方法如下。

public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 
      if (command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如果線程數小於基本線程數,則創建線程並執行當前任務 
      if (poolSize >= corePoolSize || !addIfUnderCorePoolSize(command)) { 
      // 如線程數大於等於基本線程數或線程創建失敗,則將當前任務放到工作隊列中。 
      if (runState == RUNNING && workQueue.offer(command)) { 
      if (runState != RUNNING || poolSize == 0)   
           ensureQueuedTaskHandled(command); }
      // 如果線程池不處於運行中或任務無法放入隊列,並且當前線程數量小於最大允許的線程數量, 
      // 則創建一個線程執行任務。 
      else if (!addIfUnderMaximumPoolSize(command)) // 拋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異常 
           reject(command); // is shutdown or saturated 
      } 
}

工作線程

線程池創建線程時,會將線程封裝成工作線程Worker,Worker在執行完任務 後,還會循環獲取工作隊列裏的任務來執行。我們可以從Worker類的run()方法裏看到這點。

public void run() { 
   try{
        Runnable task = firstTask; 
        firstTask = null; 
        while (task != null || (task = getTask()) != null) {               
            runTask(task);
            task = null; 
        } 
      } 
      finally { 
          workerDone(this); 
      }
}

ThreadPoolExecutor中線程執行任務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線程池中的線程執行任務分兩種情況,如下。

1)在execute()方法中創建一個線程時,會讓這個線程執行當前任務。

2)這個線程執行完上圖中1的任務後,會反覆從BlockingQueue獲取任務來執行。

線程池中的核心參數

1)corePoolSize(線程池的基本大小):當提交一個任務到線程池時,線程池會創建一個線 程來執行任務,即使其他空閒的基本線程能夠執行新任務也會創建線程,等到需要執行的任 務數大於線程池基本大小時就不再創建。如果調用了線程池的prestartAllCoreThreads()方法, 線程池會提前創建並啓動所有基本線程。

2)runnableTaskQueue(任務隊列):用於保存等待執行的任務的阻塞隊列。可以選擇以下幾 個阻塞隊列。

3)maximumPoolSize(線程池最大數量):線程池允許創建的最大線程數。如果隊列滿了,並 且已創建的線程數小於最大線程數,則線程池會再創建新的線程執行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如 果使用了無界的任務隊列這個參數就沒什麼效果。

4)ThreadFactory:用於設置創建線程的工廠,可以通過線程工廠給每個創建出來的線程設 置更有意義的名字。

5)RejectedExecutionHandler(飽和策略):當隊列和線程池都滿了,說明線程池處於飽和狀 態,那麼必須採取一種策略處理提交的新任務。這個策略默認情況下是AbortPolicy,表示無法 處理新任務時拋出異常。在JDK 1.5中Java線程池框架提供了以下4種策略。

  • AbortPolicy:直接拋出異常。

  • CallerRunsPolicy:只用調用者所在線程來運行任務。

  • DiscardOldestPolicy:丟棄隊列裏最近的一個任務,並執行當前任務。

  • DiscardPolicy:不處理,丟棄掉。

向線程池提交任務

可以使用兩個方法向線程池提交任務,分別爲execute()和submit()方法。

execute()方法用於提交不需要返回值的任務,所以無法判斷任務是否被線程池執行成功。

通過以下代碼可知execute()方法輸入的任務是一個Runnable類的實例。

threadsPool.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submit()方法用於提交需要返回值的任務。線程池會返回一個future類型的對象,通過這個 future對象可以判斷任務是否執行成功,並且可以通過future的get()方法來獲取返回值,get()方 法會阻塞當前線程直到任務完成,而使用get(long timeout,TimeUnit unit)方法則會阻塞當前線 程一段時間後立即返回,這時候有可能任務沒有執行完。

Future<Object> future = executor.submit(harReturnValuetask); 
     try { 
         Object s = future.ge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處理中斷異常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 處理無法執行任務異常 
         } finally { 
             // 關閉線程池 
             executor.shutdown();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