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商”的 5·18 之旅(圖)

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cn/c/2006-05-19/08008967015s.shtml 
  5月18日早晨8時50分,20多輛轎車在北京到廊坊的高速公路出口集結。這些車上坐着的,是來自北京河北商會的25位企業家。

  這25個人在本次2006東北亞暨環渤海國際商務節上一亮相,立刻吸引了公衆和媒體的目光,因爲他們打出了一個嶄新的團體旗號——新“冀商”。 
 
 
 
  1、新“冀商”首次集體亮相

  “這是新‘冀商’第一次正式集體亮相。”5月18日,對於此次參加商務節活動的感受,北京河北企業商會會長李建國作如上表述。

  “副省長付雙建在會見我們的時候說,希望我們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爲河北的建設貢獻力量。”李建國笑着說,“實際上,我們就是來投資的。”

  這一天的行程相當緊張。9時15分左右,他們到達廊坊國際會展中心,在開幕式結束之後他們又驅車來到廣陽賓館,參加固安縣的項目推介會,下午2時許又到廣陽區參加與政府的合作洽談並參觀工業園區,17時,還有另一場項目對接洽談會等待着他們。在此期間,他們還要接受難以計數的媒體記者採訪。也就是說,從下高速開始,他們幾乎沒有一分鐘的休息時間。

  即使如此,衆多的項目仍然讓他們感到非常興奮。

  實際上,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不是第一次到廊坊。

  5月12日,“5·18商務節”開幕的上一個星期五,北京河北企業商會拿到了廊坊方面提供的此次商務節的招商項目明細表。王克劍,北京中企國際建設發展集團的總經理,在北京從事房地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多年,一眼就看上了投資5.6億美元的廊滄高速公路項目。

  當天下午,商會就與廊坊市有關方面取得聯繫。5月15日,王克劍就來到廊坊,與當地有關部門進行了洽談。王克劍表示:“我沒有任何條件,需要我全部投我就全部投,需要我控股我就控股,需要我投一部分我就投一部分。”話語中底氣十足。

  與王克劍幾乎相同,李建國也表示:“只要有好項目,錢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問題。”李建國說,他出身金融投資行業,除本人之外,他的背後還有多家國際投資財團。

  “是濃濃的鄉情,讓我們作出了這樣的選擇。”談到回家鄉投資的初衷,向來冷靜的李建國難得地露出了深情:“是河北大地培育了我們,雖然很多人離家久了,都已經北京化了,但在心裏還是對家鄉的感情深一些。所以我們希望能把大家的力量集聚起來,一起爲河北的發展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儘管如此,在商言商。李建國坦承:“我們是來投資的,也要依靠家鄉的騰飛爲我們自身的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作爲中華慈善總會的永久理事,李建國在慈善事業上的投入讓很多人喫驚,但他表示,投資是投資,慈善是慈善,他們來投資的目的是求得利潤。他認爲,一個地方的政府一定要創造條件,讓投資者有利可圖,實現地方與企業的雙贏,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實現河北更快更好發展。

  河北的發展環境是在外經商的河北人最關心的事情。王克劍說,前兩年北京市場上出現很多劣質飲料瓶,後來一查發現是河北這邊造的,王克劍就聯合幾個朋友,到這個地方去考察,發現當地大都是幾千塊錢一套的低檔設備生產的小作坊,而上一套先進的流水線則需要幾百萬元,當地沒有人能拿得出。他回來後給當地政府寫了一封信,表示有意在當地投資這樣一條生產線,但到現在也沒有迴音。不過他表示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改變。

  目前,北京河北商會正在全面蒐集來自各地的項目情況,以便在商務節結束後繼續與有關地區展開合作。

  2、最關心家鄉的創業環境

  事實上,關於“冀商將攜百億資金來河北投資”的消息早在近一週前就廣爲媒體報道,而今天“圍追堵截”25位新冀商的媒體最爲關注的問題,也正是他們究竟將在此次商務節上究竟將有何作爲。

  “我們不可能帶着100億元來廊坊。”北京河北商會常務副祕書長張笑輝說,其實他們的本意是說商會會員企業擁有100億元的投資能力。

  北京河北企業商會成立於1個多月之前的3月28日,當時會員企業有70多家,而在短短一個月之後,會員企業已經增長到100多家。“這說明來自河北的民營企業的不斷壯大、民營企業家的不斷成長。”

  這次來廊坊參加商務節的商會會員,絕大部分是白手起家的。

  20年前,高考落榜的田漢從保定安新來到北京時,隨身的軍用挎包裏僅有50元錢,那時候,他絕對想不到自己會在20年後掌控一家擁有7個子公司、18億資產的龐大企業集團。

  出生於一個鄉村教師家庭的田漢,在北京打的第一份工是在一個建築公司做雜工,用了5年時間,他拿下了所有該拿的文憑,並且從最底層的文員一步步做到了公司的副總經理。之後,他做了一個令別人瞠目結舌的決定———辭職,自己創辦了一家裝飾公司,1996年,田漢的創業生涯自此開始。

  “沒資金,沒市場,就幾位泥瓦工———我們當時幾乎走遍了北京的每個角落,專找其他公司不喜歡、看不上又不願乾的活來做。”每當回憶起當年的經歷,田漢總是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爲忍耐和堅持。

  實際上,忍耐、堅持正是河北商人在外地取得成功的重要品格。年產值超過10億元、佔據國內水景項目70%以上市場的東方光大集團董事長賈志學,在上世紀90年代爲了償還經商失敗留下的債務,甚至賣掉了自己的汽車。然而憑着自己的堅忍,他最終取得了成功。

  而另一方面,近年來,到北京發展的河北企業越來越多,恆利的李長庚、華龍的範現國、建龍的張志祥、海灣的宋佳成紛紛將總部搬到了北京,謀求更大發展。

  事實上,河北商人並不僅僅是在北京取得成功。2004年9月,重慶河北商會在渝成立,這是繼浙江商會、湖南商會之後,外省籍商界人士在重慶成立的第三家異籍商會,目前商會成員企業210家。該商會估算,目前冀商在重慶創辦企業上千家,年產值50億元以上。

  在重慶創辦的企業絕大多數爲非公有制企業,主要在保溫器材、電線電纜和汽摩配件生產、銷售行業打拼,尤以銷售見長。據介紹,目前冀商控制了重慶保溫器材市場銷售份額的近1/2,電線電纜、汽摩配件市場銷售份額的1/3,金融、建築等行業也不乏冀商的身影。

  而據記者在本次商務節上了解到的消息,在俄羅斯也已經成立了一家河北商會。

  河北商人遍地開花,但“冀商”的稱呼只是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才頻頻被人們提及。

  1個多月之前,在北京河北企業商會成立大會上,李建國在就職演說中說道,“我很早就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有著名的晉商、浙商、徽商等等以地域爲特點的令人驕傲的品牌,而河北爲什麼就沒有叫得響的冀商的品牌呢,其實河北在北京、在全國各地有很多成功的商人,就是因爲沒有團結在一起、沒有形成凝聚力、沒有人去挖掘河北商人的特殊內涵,所以就沒有形成‘冀商’這一品牌。”

  值得欣慰的是,隨着河北商人羣體的不斷壯大,尤其是各地河北商會的成立,“冀商”終於浮出水面,而且漸成氣候。

  “在同等條件下,我們願意永遠把河北作爲投資地的首選。”李建國說。

  3、期待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而此次亮相5·18商務節之後,北京河北商會的一系列動作將更加引人注目。

  5月19日,李建國將與部分在北京的河北企業趕赴杭州,參加在那裏舉行的中國首屆商幫峯會。在這次峯會上,港商、臺商、新(加坡)商、粵商、閩商、浙商、冀商等將成立中國十大商幫聯盟,以期促進各地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

  據記者瞭解,目前在北京的浙商資本大概有上千億元之巨,而來自溫州的商人集團近年來四處擴張,靠的就是資本的雄厚力量,前一陣溫商甚至攜數百億資金來京購併國企。

  “其實無論是資本實力還是影響,在北京,冀商不會輸給任何商幫。”李建國表示。據省政府駐京辦事處的齊瑞海處長介紹,目前在北京發展的河北人超過100萬———這僅僅是指戶口仍在河北的,加上已經取得北京戶口的河北裔人士,人數之多,令人驚訝。

  儘管如此,李建國言語中卻毫不掩飾對國內幾大商幫的欣賞:“我們只是一個小弟弟,是抱着學習的態度去參加的。”

  在李建國看來,浙商也好、粵商也好,最大的優勢就是“團結”,這使他們具有了巨大的發展內勁。

  這可能是河北商會最上心的問題之一。目前他們正在籌建由各地冀商組成的“冀商投資團”和以該商會爲主體、聯合國內外多個商會組織共同組成的“冀商投資聯盟”,未來幾年的投資總規模將達到500億元。

  李建國認爲,這種資本的遷移實際上也是京津冀一體化中的一個必然,北京的定位就是總部經濟,發展高科技和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而河北未來將是京津冀都市圈裏重要的製造業基地,這種角色定位其實也是未來都市圈中京津冀各自要扮演的角色。現在這種冀商入京的現實其實正是契合了這個趨勢。

  “繼晉商、浙商、徽商、蘇商相繼崛起後,我們要打造‘中國冀商’在京津冀乃至全國的品牌影響力,要把在京冀商聯合到一起,發揮各自優勢、全方位整合現有資源,推進京津冀一體化進程。”該商會祕書處負責人表示。

  在北京河北企業商會的規劃中,未來不僅要在北京建一座冀商大廈,而且還要在3年之內,將北京河北企業商會發展成國內規模、實力和影響力最大的商會。

  “有悠久的商業文化歷史,有衆多優秀的企業家,更重要的,有6800萬家鄉人民的支持,新‘冀商’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前途。”李建國說。

  □本報記者 徐國棟 孫佔穩[發自廊坊]

  背景

  歷史上的冀商

  ■“老呔幫”東北稱雄

  樂亭人經商的歷史由來已久。清朝中晚期,長城以北及東三省———包括黑龍江以北的伯力、海參崴等地,都有樂亭商人的蹤跡。據有關資料記載,最盛時,樂亭商人超過10萬,有“東北一個省,無商不樂亭”之稱。在東北,昌黎、灤縣、樂亭一帶商人被稱爲“老呔幫”,後來這種稱謂範圍擴大到豐潤、玉田、遵化以及撫寧、三河、香河等地商人。

  上世紀80年代有大批“老呔”及其後代廣泛散佈於東北各地。

  1935年,樂亭縣總人口23萬,從事商業者男42000多人,女3600多人,經商人口占總人口的18%。

  代表人物:

  劉新亭:創辦“泰發合”、“益發合”、“廣發合”三大商號,資金規模均居東北之首。

  趙漢臣:在吉林四平開設義和順、義和厚商店,義和商鋪、大同百貨、中央大戲院等。

  ■張庫大道盛極一時

  康熙年間,隨着清政府與俄、蒙貿易開放,張家口出現了很多買賣人。有直隸幫、京幫、本地幫等區別。他們經常往來於張家口與庫侖之間,用中國內地的綢緞、布匹、茶葉、瓷器等物,換取馬、駱駝、牛、羊、皮張以及鹿茸、麝香,或者俄羅斯的毛呢、水晶石、赤金等。

  在張庫大道經營的商戶,在同治年間達到530多家,上世紀初僅大鏡門外就有1500多家,致使房價暴漲,一間標準房月租金超過50兩白銀。

  商業的興盛引來了衆多外資,1910年左右,有40多家外國企業在張家口從事皮毛採購等貿易,這個數量,幾乎可以與上海、天津等地相媲美。

  全盛時期,張庫大道年交易額達1億5千萬兩白銀。

  ■無一處無冀人行蹤

  史料記載,冀州“偏隘,天不足養,而多商業”,“全國二十二省無一處無冀人之行蹤”。北京琉璃廠經營古舊書號的冀州人就有數十家之多。冀州人在天津居住、經商者很多,將故鄉習俗帶進天津,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聚集區。

  ■藥不經祁州無藥味

  明代成化年間,有了這樣的說法。清末民初,安國藥市名揚天下,影響遍及全國。當時有東北、山西、北京等十三個商幫在安國聚集。

  ■辛集皮毛興於明清

  明清之際,辛集成爲全國皮毛交易中心,最多時,僅外國人在辛集設立的廠子就有24家。

  此外,清道光年間,束鹿(今辛集)人就開始在武漢三鎮釀造白酒,民初時,束鹿人在武漢從事釀酒、賣酒的商人超過1萬人,自武漢至上海,長江兩岸束鹿人開設的酒館密集。重要的是,束鹿人首創用玻璃瓶裝酒的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